關於地震的經典詩文,蒲松齡那篇實在寫絕了

關於地震的經典詩文,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詩經》裡就有一段經典描述。

《小雅·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兇,不用其行。四國無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

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矜之人,胡憯莫懲?

……

關於地震的經典詩文,蒲松齡那篇實在寫絕了

唐宋兩朝都沒什麼關於地震的經典詩文,直到元朝的楊維楨寫了一首《地震謠》,表現了詩人的赤子情懷!

元·楊維楨《地震謠》

四月一日南省火,七月一日南地震。

地積大塊作方載,豈有壞崩如杞人。

如何一震白毛茁,泰山動搖海水洩。

便恐崑崙八柱折,赤子啾啾憂地裂。

唐堯天子居上頭,賢相柱天如不周。

保國如甌,馭民如舟,吁嗟赤子汝何憂。

再到清朝,“畫人畫鬼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的蒲松齡做了一篇紀實文章,把地震的過程寫絕了,讓人如臨其境。

關於地震的經典詩文,蒲松齡那篇實在寫絕了

蒲松齡《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餘適客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樑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僕而復起;牆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

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河水傾潑丈餘,雞鳴犬吠滿城中。逾一時許,始稍定。視街上,則男女裸聚,競相告語,並忘其未衣也。後聞某處井傾仄,不可汲;某家樓臺南北易向;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此真非常之奇變也。

有邑人婦,夜起溲溺,回則狼銜其子。婦急與狼爭。狼一緩頰,婦奪兒出,攜抱中。狼蹲不去。婦大號。鄰人奔集,狼乃去。婦驚定作喜,指天畫地,述狼銜兒狀,已奪兒狀。良久,忽悟一身未著寸縷,乃奔。此與地震時男婦兩忘者,同一情狀也。人之惶急無謀,一何可笑!

關於地震的經典詩文,蒲松齡那篇實在寫絕了

汶川大地震後,網絡上產生了大量的詩文,不忍消費。祝祖國繁榮富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