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異,爲什麼說《恕我直言》倡導了一種「性別友好」觀念?

尊重差異,為什麼說《恕我直言》倡導了一種“性別友好”觀念?

導讀:正在騰訊視頻熱播的綜藝《恕我直言》,不僅構成了一次關於兩性關係思維差異的深入讀解,更像是一場倡導“性別友好”觀念的積極社會實驗。

文 | 一文

性別差異的話題從不缺乏關注目光,無論在諸種社交場合,或是大眾媒介環境之中,與之相關的討論總能引起最廣泛的關注甚至是爭議。《恕我直言》比較亮眼的一點,是把這一信息的痛點巧妙轉化成了一種現實的剛需,把對話的場景搬到了鏡頭前,讓“兩性差異”有了平等的溝通和對話,將“講談”這一題材類型升級為“思維解謎”,成為此類節目垂直領域深耕的一個重要樣本。

尊重差異,為什麼說《恕我直言》倡導了一種“性別友好”觀念?

都是現實話題,切什麼?怎麼切?

兩性之間的秘密有千千萬,什麼樣的話題才有力度?換言之,什麼樣的話題才是最具社會普遍意義的討論?

《恕我直言》討論的話題,都在現實切入性方面表現得可圈可點。既有“坦白”主題下感情史的公開,父母對伴侶的評價等;也有“消費”主題中,男女之間互相不能理解的消費,談戀愛時的AA,是否應該花巨資打造浪漫等……

每一期節目都會設置一個話題切入口,往往小而精,但背後通常關照了一個更大的、更宏觀的社會面向。再由此插入兩到三個具有極強現實意義的具體問題,以供主持人、飛行嘉賓和直言家族展開討論。例如,從《創造101》中走紅的王菊,來到節目中講述了自己想得到一隻包的完整心路;大S也分享了自身對於感情史是否應該坦白的全部觀點;朱孝天為了能形象地來闡釋兩性相處話題,更把自己與妻子的生活日常事無鉅細地披露出來。

尊重差異,為什麼說《恕我直言》倡導了一種“性別友好”觀念?

節目不刻意設置衝突強烈的PK,卻讓不同人在這一場看似漫不盡心的“講談”中收穫恰到好處的思維碰撞,觸發了更多化學作用。正如蔡康永眼中的江疏影,“她很願意揭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這特別能引起大家的共鳴。”不難看到,這些話題都是嘉賓帶著強烈個人情感體驗經歷的,真實的講述比單純的表達觀點更動人,也能讓價值觀更順暢地傳遞出來。

說到節目價值觀的傳遞,要讓“問題”能在節目中找到一個理想的解決途徑,要麼得積極溝通,要麼得另作選擇。實際上,雖然《恕我直言》聚焦的是“兩性”話題,但它建立在對“人”本身的充分尊重之上,而非運用“男強女弱”的傳統性別框架去追捧或批判某一種價值觀。這是節目從“兩性”話題中來卻跳出單純兩性關係討論的進步,也是大眾媒介再現兩性問題的一次新思索。

尊重差異,為什麼說《恕我直言》倡導了一種“性別友好”觀念?

在第二期節目中,女生不理解男生花錢的地方第一名是“打賞主播”,在調查的1000人中,56.3%的女生都無法理解。

“恕我直言”家族的陳秋實曾經採訪過一個主播,“她的粉絲有一個餐廳服務員,一個月的月薪是2500,住在地下室,每天看的別人都是冷臉,只有回到家打開手機,只有這個主播,給她五毛錢,她就會對我說一聲謝謝,我給她兩塊錢,她願意幫我哼一首歌。整個世界整個城市幾千萬人,她是唯一一個尊重我的人。”

蔡康永在一旁不住地點頭,“如果能夠給生活帶來一些樂趣的話,打賞是向對方致謝的一個方法。”節目首先做出了一個良好的示範,它沒有站在一個絕對的道德高地去批評“不理解的人”,對男女雙方的差異呈現也並非苛責或強加,最終的目的還是在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

尊重差異,為什麼說《恕我直言》倡導了一種“性別友好”觀念?

正如在第二期節目快結束時,大家紛紛討論起“是否應該斥巨資去浪漫”時,蔡康永順勢拋出了一段總結,“浪漫其實是檢驗兩個人價值觀,到底接不接近的一個很好標準。如果你要搞浪漫的話,剛好就是核對一下我們彼此對於人生美好的部分,是不是‘臭味相投’。”

“敢說”,就是一種開始

講談型的節目創作由來已久,不管是早期的《藝術人生》《魯豫有約》,還是近年來的《吐槽大會》《奇葩說》等,語言交流的魅力在大眾傳播時代從未消退。但時移世易,此類節目在內容、理念以及傳播平臺等方面實際上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恕我直言》以其關注的“男女思維差異”為獨特切口,也在“說”這件事上做足了文章,其中既有明星嘉賓的經驗交流,又有直言家族的觀點分享;既有女性視角的感性表達,又有男性思維的反觀回應。

尊重差異,為什麼說《恕我直言》倡導了一種“性別友好”觀念?

第一期節目裡,嘉賓蔡要要曾糾結是否要跟喜歡的人坦白曾身患癌症的事實。在考慮了一天之後,終於講了所有的狀況,電話中男生立馬說“會愛你一輩子”,讓她覺得很難過。反而是晚上另一個電話,換來了男生的坦誠相待,“他說我有仔細想,他說我覺得我喜歡你,是我喜歡現在的你,我不能跟你保證我能愛你一輩子。但愛你的話,也不會因為你的病怎麼樣,我們就好好在一起。”

人生很多時候,也能用坦白回應坦白。蔡康永說,“恕我直言這件事,沒有想象中會帶來那麼大的傷害。因為只有直的方法,就是你要直言的時候,你要照顧前因,也要照顧後果。”

作為一檔互聯網時代的創新節目,《恕我直言》在循序漸進裡慢火升溫,完成了一場沒有火藥味但卻內在洶湧的文化碰撞。但正是在當下綜藝版圖中無刻意的“鋒芒”,反而是其獨特的氣質所在。

尊重差異,為什麼說《恕我直言》倡導了一種“性別友好”觀念?

“恕我直言”代表了一種直面難題的態度,而非盛氣凌人的姿勢。

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的語言學博士德博拉·坦嫩認為,男女溝通產生困擾的關鍵在於,相信這世上只有一種正確的說話方式,只有一種正確的傾聽方式,或者只有一種正確的伴侶關係——事實上,男女存在溝通上的性別差異,而且,這種差異非常大。

節目中的男女形象,都是建立在一種可溝通,願意真正去了解認識另一個性別的基礎上的。在當下的社會語境下,這種“敢說”更代表了一種兩性之間的理想狀態,也切合了節目的“題中之義”。

無差別的“溫柔對抗”,才是我們倡導的“性別友好”

也許並沒有很多人留意到了《恕我直言》埋下的伏筆。

節目的表層,是通過男女之間的思維差異形成一個“討論場”,用調查結果中令人吃驚的反差數值,用現場男生不理解女生買口紅、女生不理解男生買鼠標的“宣告”展開。

但這些流程/環節本身僅僅是我們認識兩性問題、探索兩性問題的線索,《恕我直言》本質是對當下普遍存在的“性別不平等”現實話語的一種“溫柔對抗”,這種對抗不是聲嘶力竭非此即彼的批判,而是一視同仁地聚焦到男女雙方都會面臨的困境。

每一個具體問題,男女之間的看法雖有巨大差別,但這並不意味著無解。就拿雙方消費重點的差異來講,蔡康永說,“男生與女生,對另一個性別花錢方式不太理解感到困惑的時候,其實有一個重點就是,跟你在一起那個人不想被忽視。”

尊重差異,為什麼說《恕我直言》倡導了一種“性別友好”觀念?

當跳脫出“兩性”爭執的場景中,用溫柔的眼光去理解對方,又何嘗不是一種解決之道呢?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常江曾在一個訪談裡提及,“男性和女性是一個天平的兩端,一個方向出現了偏墜,另一個方向就會被抬得很高,它也會有一種高處的危險。所以我們在探討性別平等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種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儘管社會上對“性別差異”的討論越來越多,但真正有價值的回應卻不多。

而《恕我直言》這檔節目關注性別議題的不同在於,它所提倡的“性別友好”,建立在認識兩性的差異並試圖尋求這種差異帶來的諸種問題的“和解”之道。在這樣的框架下,女性不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楚楚可憐”,男性也不是千篇一律的“簡單粗暴”——真正想要探討性別問題,首先應該把這一場討論置於一個更寬闊、更平視、更無差別的格局當中,在“性別友好”的前提下重新認識彼此。《恕我直言》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重要的啟示:重要的不是獵奇地反映兩性矛盾,而是要有建設性地做出現實關照、價值重塑,在社會互動中完成一次兩性再認識之旅。

尊重差異,為什麼說《恕我直言》倡導了一種“性別友好”觀念?

胡彥斌說,“我很願意跟很多人一起討論,這樣的價值觀和問題,它可以瞭解到每個人的心思。”

如果用“性別友好”的觀念來定義《恕我直言》,這檔節目似乎在釋出更多的想象空間。它正在告訴人們,面對兩性差異所構成的諸種矛盾,最重要的並非區別出是非對錯,而是在對差異的準確洞悉中找到真實的答案並能再更進一步。就像蔡康永在節目說的,“有人把坦白列為說實話,其實說實話是比較表層的事情。所謂的坦白就是你知道,為什麼要跟這個人在一起,你在乎的是什麼事情,最愛他的是什麼,那個是最真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