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检察职能护航发展 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郑州检察力量

发挥检察职能护航发展 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郑州检察力量

发挥检察职能护航发展 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郑州检察力量

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这些都离不开检察机关的保驾护航。当前郑州正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郑州检察机关如何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贡献“检察力量”?这是郑州市检察院新一届党组一直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郑州市检察院增强大局意识,把检察工作与地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履行职责着眼全局、司法办案服务民生,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与经济社会发展合拍共振

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主动融入、服务发展,是郑州市检察院新一届党组一以贯之的行动自觉。郑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海奎要求全市检察机关要找准检察工作与服务大局的结合点、着力点,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将“聚焦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的要求落到实处。

发挥检察职能护航发展 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郑州检察力量

据悉,十九大以来,郑州市检察院新一届党组紧紧围绕“三区一群”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等郑州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连续制定出台了《郑州市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郑州市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中国自贸区(河南)郑州片区建设发展的意见》、《郑州市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意见》、《郑州市检察院、郑州国资委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意见》等服务保障意见,引导全市检察机关主动服务、依法服务、精准服务,确保检察工作和市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发挥检察职能护航发展 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郑州检察力量

与此同时,郑州市检察机关全面落实服务非公经济发展意见,依法打击侵犯非公有制企业权益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犯罪。据统计,今年以来,郑州全市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秩序、侵犯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的经济犯罪,批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诈骗、金融诈骗等案件161件236人,起诉174件289人,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检察工作增添更多民生温度

维护公平正义的同时温润世道人心

“水清了,树多了,环境更美了,”9月26日,新密市检察院检察官走访时,附近的村民就围上来说个不停。

新密市的一家造纸厂在厂区附近村落非法处置造纸污泥,导致污染事件发生,严重影响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检察机关介入后分别向有关单位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相关单位积极落实整改,并对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行政警告等处分。目前该地已复垦到位,种上了林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九大以来,“民生”是郑州市检察工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碧水蓝天”、“舌尖上的安全”和就医用药安全等民生需求,让检察工作增添了更多的民生温度。

发挥检察职能护航发展 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郑州检察力量

自2017年7月1日,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在郑州全面推开以来,郑州市检察机关共发现案件线索185件,立案172件,办理诉前程序153件,提起公益诉讼7件,支持起诉2件。共督促收回被欠缴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3.6亿余元,督促保护、收回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等国有财产3759万余元,督促收回和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及占用的耕地400多亩,督促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29.1公里,督促收回被损毁国有林地和集体林地中生态公益林16.05亩,督促治理被污染水域面积188.5亩,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这一个个数字无不彰显了郑州市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不懈努力。据悉,郑州全市检察机关还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办案工作的全程指导,及时解决办案中遇到的难题。创新构建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内部移送机制、约谈机制、质量保障机制、渎职犯罪案件线索统一移送机制,有效地提升了公益诉讼办案能力。

公益诉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检察机关的“独角戏”。郑州市检察机关及时向当地党委、人大请示报告,最大限度争取重视和支持。主动加强与环保、国土等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最大限度消除顾虑、争取理解,形成合力。郑州市惠济区检察院、中牟县检察院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联合出台了支持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文件。

呵护碧水蓝天,更有郑州检察“铁拳头”。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以来,郑州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依法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刑事犯罪。截至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共监督立案破坏环境资源犯罪38件68人,审查起诉145件317人。

发挥检察职能护航发展 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郑州检察力量

在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刑事犯罪的同时,郑州市检察机关还不断探索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建设。据悉,郑州市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发挥检察职能服务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食品药品安全的若干意见》,全市两级检察院均建立了会商机制、快速反应机制、重点案件报告制度和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制度、法治宣传长效机制,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司法保护工作深入发展。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依法维护公共利益,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 郑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海奎说,郑州市检察机关将不断加大公益诉讼工作力度,着重提升办案质效,突出办理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案件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光添彩。

严格公正司法

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公平正义

和谐稳定、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十九大以来,郑州市检察机关密切配合公安、法院,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和危害人民群众人身权、财产权的多发类犯罪。全市检察机关两级院以“一套方案、两个机构(领导小组、检察组)、三次培训、四项机制”的“一二三四”工作法有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在前期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全市检察机关两级院同步成立涉黑恶犯罪检察组,统一行使刑事检察职能,负责统筹协调,专业化、一体化办理涉黑恶犯罪案件,全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同时,加强主要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与公安、法院部门的沟通协作,探索建立信息集中收集共享、办案协作等制度,内外协作配合“零障碍”,确保对黑恶势力犯罪打得快、打得准、打得狠。

发挥检察职能护航发展 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郑州检察力量

在依法严厉打击同时,郑州市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并改进法律监督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依法加强立案监督、纠正漏捕、漏诉、依法开展刑事抗诉。今年以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提钱出狱”、“以权赎身”问题,加强刑事执行监督,共监督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415人,并积极开展财产刑执行监督,严防法律判决“打白条。对财产性执行不当提出书面纠正意见178件,监督纠正后已执行财产刑金额826.6万元。针对裁判不公、虚假诉讼、程序违法和执行违法等问题,加强民事行政诉讼监督。

发挥检察职能护航发展 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郑州检察力量

既雷霆万钧,又和风细雨。郑州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适用数量、适用比例均居全国前列,实现了由全国“试验田”到“示范田”的转变。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对抗、增进和谐;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持续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法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新时代,郑州检察在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道路上将继续稳步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