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高爾夫運動竟然是最賺錢的職業!

時下,對於每個普通的平民百姓而言什麼才是王道,當然還是離不開一個字“錢”,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今天,一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逐步推行,但是經濟持續低迷下,人們越來越感覺到錢越來越不好掙了。所以不少人更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更賺錢的職業上來,像所謂的醫生、律師、工程師、明星等,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一職業也能成為最賺錢的職業,他就是高爾夫運動。

不可思議:高爾夫運動竟然是最賺錢的職業!

正值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聯昌國際銀行精英賽,將開啟三週美巡亞洲季的序幕,有78位球員即將一起瓜分700萬美元的獎金,接下來第二週在韓國濟州島舉行希傑杯@九橋,950萬美元的總獎金再次奉上,第三週爭奪戰即將在中國上海打響,1000萬美元獎金的世錦賽-匯豐冠軍賽更是讓人心動不已。

不可思議:高爾夫運動竟然是最賺錢的職業!

那麼這樣,問題就來了,打高爾夫真的這樣賺錢嗎?不是痴人說夢嗎?答案是肯定的,其實高爾夫美巡賽由來已經,而且高爾夫更是舉足輕重,獎金更是令人側目,被譽為世界第一巡迴賽,只要隊員進入了參賽資格,只要不因為客觀原因退賽和被取消參賽資格,那麼無論打的如何至少有五萬美元的現金入賬(約合人民幣30萬元),冠軍呢,可不止是這些零頭了,而是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近700多萬元)。

不可思議:高爾夫運動竟然是最賺錢的職業!

回溯到8年前,當第一屆“聯昌國際銀行馬來西亞亞太精英賽”有著600萬美元的總獎金,參與分錢的僅有40位球員。而後參與的獎金在逐步擴大,而且球員也越來越多。

馬來西亞作為世界旅遊勝地則一直是亞洲最熱門的高爾夫旅遊目的地之一,全國有超過200座球場,一年四季皆可打球。而在日韓也毫不遜色,尤其是韓國,據悉韓國已經成了全球第三大高爾夫市場,僅次於美國和日本。2017年,韓國的高爾夫產業產值達到了11.4兆億韓元(約700億元人民幣),兒女子貢獻更大,015年韓國女子巡迴賽光是門票銷售一項,就入袋了190億韓元(近1億2千萬人民幣)。

不可思議:高爾夫運動竟然是最賺錢的職業!

不得不說,在1995年就進入中國、後來也率先提出了“世界巡迴賽”這個概念的美巡賽,正在引起包括更多的中國人的關注。20年前,韓國女球員朴世莉連續贏下兩場LPGA大滿貫賽,因此成為女子高爾夫球界最閃亮明星,更是讓韓國掀起了高爾夫學習的狂潮。有能力的,把孩子送到美國、澳新學球,或者乾脆直接移民;留在國內的,也成天在練習場揮汗如雨。

除此之外,各種企業大佬們也將目光傾注在高爾夫上,財富500強大企業一甩手就是925萬美元,2017年第一屆CJ杯@九橋的總獎金,壓過了除大滿貫賽、世錦賽和球員錦標賽之外的所有美巡賽。

不可思議:高爾夫運動竟然是最賺錢的職業!

有了大佬們的一擲千金,自然有運動員們的數到手抽筋的獎金了,去年的“分錢大賽”上,世界知名的高爾夫球星賈斯汀·托馬斯,不僅捧著冠軍獎盃,還拿走了166.5萬美元的支票。由此看來,打高爾夫可不僅僅是一項運動,一個多了去世界名校讀書的機會,更是一個超級賺錢的職業,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還不趕快行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