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山文史」追憶興安著名抗日英雄叢世和犧牲始末

「阿尔山文史」追忆兴安著名抗日英雄丛世和牺牲始末

「阿尔山文史」追忆兴安著名抗日英雄丛世和牺牲始末

1940年前後,也是抗日戰爭進入最困難的時期。東北抗聯有一條由熱河、白城子、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扎賁特旗、景星、李三店、甘南、布旗、阿榮旗、索倫、阿爾山一帶的地下交通線。這條路大部分是山區,偏僻,樹多,便於隱蔽。這裡曾是興安抗日英雄叢世和與敵周旋戰鬥的地方。叢世和於1895年生於黑龍江省洮南縣。少年時因家境貧寒只讀了幾年書,青年時代從事農業和打獵,1926年,遷居扎賚特旗罕達罕。青年時期的叢世和對日本侵略者兇殘行徑就懷有極端的仇恨。1931年10月,江橋抗戰爆發,為支援馬占山抗日,他組織當地20多名愛國青年參加了馬占山的隊伍。江橋抗戰失敗後,他又參加了東北抗日義勇軍,以後通過熟人認識了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聯絡員趙玉珠,經趙玉珠的介紹,他加入了東北抗日聯軍。1937年3月,趙玉珠把他介紹給抗聯三路軍總司令趙尚志,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於叢世和作戰機智勇敢,練就一身好槍法,能夠獨立完成戰鬥任務,深得趙司令員的賞識,1937年末,他被任命為東北第三路軍三團一營營長。

「阿尔山文史」追忆兴安著名抗日英雄丛世和牺牲始末

1938年11月,隨著抗日鬥爭形勢的日趨嚴峻,東北抗聯隊伍化整為零,以避開日軍的圍剿。叢世和受第三支隊隊長王明貴的指令,回到家鄉扎賚特旗罕達罕、巴彥扎拉嘎等地發動群眾,擴充革命力量,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動員進步青年參加東北抗聯隊伍,秘密建立黨員聯絡站,培養黨的積極分子。1939年在音德爾、新林、罕達罕、巴彥扎拉嘎、胡爾勒、好力保、小城子、努文木仁、景星、龍江等地秘密成立7個黨小組,發展黨員12人,培養積極分子56人。在此基礎上,組建了東北抗日聯軍第三支隊扎賚特分隊,這支分隊共有77人。

「阿尔山文史」追忆兴安著名抗日英雄丛世和牺牲始末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迅速進軍東北,扎賚特旗成為日本掠奪物資的重要來源地之一。1938年末,日本人在扎賚特旗建立了偽滿旗公署,旗內實權掌控在日本人手裡,旗長由日本人任命,聽命於日本人差使。日本人在扎賚特旗第一任參事官叫土屋定國,第二任參事官叫阿部虎男,第三任參事官叫伊滕茂雄。在叢世和積極活動及組織領導下,抗日聯軍第三支隊扎賚特分隊廣泛聯繫和發動群眾,抗捐抗稅,堅持同日本參事官操縱下的偽旗公署鬥爭,使駐紮旗日本參事官每日膽戰心驚,晝夜不得安寧,對叢世和更是恨之入骨。1940年6月4日,叢世和親自指揮了碾子山戰役(俗稱石砬子戰役或碾子山堡戰役),俘虜30餘名日本兵,端掉日本鬼子三個炮樓。1940年7月,叢世和接到司令部的命令,甘南鎮有日本小野在此建立了“關東軍司令部”,要消滅他們。叢世和通過密探獲悉小野司令部軍官經常到甘南鎮的一個茶館喝茶,叢世和帶領十餘名抗聯戰士裝扮成夥計,俘虜了小野司令,端掉了小野司令部。同年8月,他又親自指揮了朱家坎戰役(即龍江戰役)。叢世和開展的游擊戰接二連三的取得勝利,使其抗聯分隊威震華北,大大鼓舞了中華抗日的士氣。1940年至1941年,抗日分隊在抗聯三支隊隊長王明貴指揮下,叢世和帶領的抗日分隊,驍勇善戰,在碾子山、扎蘭屯、阿榮旗、北安、甘南、龍江、扎賚特旗、阿爾山、索倫、王爺廟街、突泉一帶,一面發動群眾,一面開展游擊戰爭,不時給日寇以痛擊,多次重創敵軍,僅在1941年,就取得28次戰鬥勝利,並多次成功地偷襲了敵人營地和哨所,打死打傷日偽軍300多人。為此,扎賚特旗抗聯分隊聲名大振,敵人聞之喪膽。當時,日軍齊齊哈爾警察廳在《重要事件概要》中驚呼:“王明貴麾下第一營長叢世和及部下70多人於北安打游擊,活動於甘南、碾子山、龍江、扎賚特旗、景星等地相當頻繁”。由此,引起了日本特務機關高度注意,採用收買漢奸的手段,秘密打進叢世和隊伍。

「阿尔山文史」追忆兴安著名抗日英雄丛世和牺牲始末

當叢動員早就相識的劉景蘭加入抗聯時,劉當即同意。殊不知,劉早已投靠了日寇當了漢奸,是日軍白城子憲兵隊特高系的密偵特務。劉將此情報秘密報給白城憲兵隊小門部長,敵特喜出望外,指示劉偽裝積極參加抗聯。不久,劉景蘭就摸清了情況,然後配合日軍將叢世和誘至泰來縣城內逮捕。同時被捕的還有叢的交通員、聯絡員傅海君、李春和、包忠信等人。隨後日軍白城子憲兵隊根據劉景蘭的情報將叢的部下及其所聯繫的在各地的抗日人士70餘人相繼逮捕。

叢世和等人被捕後,先在白城憲兵隊關押,後來轉到齊齊哈爾監獄。日寇為消滅這一帶的抗日武裝力量,對叢世和等人多次審訊,嚴刑拷打,威脅利誘,叢堅貞不屈,於1943年3月26日被日軍槍殺,時年49歲。因此事件系日寇白城憲兵隊和漢奸劉景蘭所為,所以,後來稱之為“白劉”事件。解放後,民族敗類劉景蘭被政府處決。

“白劉”事件中,景星縣境內與之有聯繫先後被捕的有街基屯李湖、北溝屯許振生、二龍山屯李春和;僥倖逃脫的有長發屯張泮、後五里堡屯張展英等。

「阿尔山文史」追忆兴安著名抗日英雄丛世和牺牲始末

李湖,是景星街基村遠近聞名的大財主,有耕地千垧以上,他與叢世和聯繫比較密切。偽康德8年(1941年)秋,李湖家來了一個30歲上下姓胡的人,此人長瓜臉,中等身材,挺精神,名義上給李家扛活(當長工),實際是叢世和安排在李湖家的聯絡員,觀察日偽動態、收集情報,給西山裡抗聯戰士籌集過冬的衣服等給養。因李家長工多,為防止走露風聲,經常秘密聯絡,約定時間在景星城東門外四華里左右的縣道旁開會。參加的有街基屯李湖,北溝屯許振生,長發屯張泮,後五里堡的張展英等。內容主要有兩個:一是商議通過可靠親友串聯秋天打場脫谷時,想辦法藏點糧食,不能全部被日本鬼子“出荷”拿走。二是動員幾個種地多的當地財主拿出一些“配給布和棉花”,給抗聯戰士做冬衣。布和棉花湊齊後,由姓胡的長工偷著運到山裡轉給抗聯,後來此事被日本鬼子發覺。1942年冬,農曆十一月初,一個日本憲兵帶幾個便衣特務,先將街基屯的李湖逮捕,推上汽車,然後又到北溝屯抓許振生,許振生沒在家,把他父親許德昌綁走。這兩個人均被關進昂昂溪監獄。幾天後許振生知道了,怕其父親年邁遭罪,主動投案將他父親換回。據許德昌回來說,他們在監獄分別關押,分頭審訊,罪名是反滿抗日,與姓叢的中共地下工作人員有聯絡,在縣城東門外秘密開會,給抗聯送布匹,還給國事犯擔保,對抗縣公署等。不承認這些罪狀就嚴刑拷打,不久,他被送到日本人直轄的關押重犯的白城子監獄。這裡看管更嚴,用刑更殘酷,除過電、灌涼水外,還用麻袋把人裝起來,捆上袋口,從高處往地下摔。不幾天,李湖就被折磨死了。

「阿尔山文史」追忆兴安著名抗日英雄丛世和牺牲始末

在偽康德9年(1942年)臘月二十四下午,李家接到白城子一封電報,內稱“李湖已死,速來人領屍”。屍體運回後,警察對家屬仍繼續監視,經常突然闖宅搜查,家人每天提心吊膽,寢食不安。

再說許振生,他到昂昂溪將父親換回後不久,也被送到白城子監獄。在昂昂溪和白城子這兩個地方均遭酷刑逼供,遍體鱗傷,多次休克。最後以反滿抗日罪判處10年徒刑,送到齊齊哈爾市火磨(今制粉廠)附近的一個監獄中關押,在殘酷的凌辱折磨中,於1942年冬死在獄中。直到1943年春節後,許家才聽到消息,經多方詢問,被告知埋在齊齊哈爾市北郊兩半屯墳地,家人到那後發現許振生被秫秸炕蓆卷著埋在一個大土坑裡。此坑內有許多被埋的死人,屍體一個壓一個,有幾層,得扒拉著找。每個屍體的胸前和胳膊上都有名籤,加之,許振生的兩個耳朵早年被土匪“綁票”(作人質)時割掉了,特徵明顯,容易辨認,所以很快找到了。

「阿尔山文史」追忆兴安著名抗日英雄丛世和牺牲始末

許振生的長子許世忠,也因此事受株連。他正在當警察,由於許振生案件的影響,日本人對他不放心,便以其吸鴉片為由撤職了。

警尉補王治洲,曾任縣城北門警務所長,為人忠厚、正直,對日寇殘酷迫害中國人不滿。工作不積極,在其管轄的警區內對過往行人、車輛等檢查的不認真,當地百姓稱他為“王老好”,在這次事件中為許世忠的遭遇鳴不平,說了幾句公道話,日寇便以“消極怠工,包庇壞人,對帝國不忠”的罪名被撤職查辦,關在景星縣監獄,受盡折磨,奄奄一息,保外就醫死在家中。

在李湖、許振生被抓後不久,日本憲兵又以反滿抗日的罪名逮捕了景星縣有幾千垧土地的頭號地主李慶的四兒子李春和,罪名是反滿抗日“要犯”叢世和的同夥,多次參加抗日活動,因此,送到白城子日本憲兵隊的監獄關押。因該家勢力大,上面有人活動,折磨較少,被判了有期徒刑,1945年“八·一五”光復時才放出來。

與此案有關的長發屯張泮、五里堡屯張展英倆人聞訊後逃往外地,方免遭罹難。

「阿尔山文史」追忆兴安著名抗日英雄丛世和牺牲始末

這個時期,景星縣西興降川的大糧戶張鵬也險些落入虎口。繼日本人逼迫李湖出巨資買大景星山、逼迫城東富戶劉五瘋子花鉅款買雅魯河大橋之後,又強令有300多垧耕地的張鵬用高價購買小景星山。他說買不起,日本人給他扣上對抗縣公署、反滿抗日的帽子,他聽到消息後連夜逃走,跑到山東省農村親屬家躲藏,才倖免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