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養老金並軌,事業單位職工卻大喊養老金少了,是真的嗎?

纖指十三玄_


不是真的。

只是目前由於事業單位養老保金並軌以後正式養老金待遇還沒有理順,與“老人"的退休金相比要低而巳,只要等到事業單位中人的正式養老金待遇重新核算,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肯定不會少的。

為了實現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並軌,國家從2014年10月1日開始推行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改革前巳經退休的人員稱為“老人"; 改革前巳經參加工作,卻要改革後才能陸續退休的人員稱為“中人"; 改革以後才參加工作的人員稱為“新人"。並在退休待遇上實行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新人新辦法。

養老金並軌後,由於“中人"養老金的準確計算需要的視同繳費指數、工資增長率、運算程序、職業年金等有關參數尚未發佈,所以各地事業單位退休中人一直統一按照2014年9月以前的工資標準在計算預發養老金,也就是不少人說的臨時生活費。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 養老金並軌以前,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工資都是按照基本工資+獎勵工資+各種津補貼,然後根據工齡長短按規定比例計算的全額退休工資。而養老保金並軌後退休人員每個月發的卻是按2014年9月份工資標準計算的預發養老金,兩者相比怎麼可能不會少呢?好在這一塊都只是暫時現象,只要事業單位中人的正式養老金待遇重新核算後,退休人員的正式養老金肯定不會比老人少的。這一點巳經從浙江、江西、山東、貴州、陝西、甘肅等部分巳經陸續落實退休中人正式養老金待遇的縣、市的實踐中得到了印證。

為什說養老金並軌後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不會少呢?

一、為了不讓中人退休時的待遇減少,國家把中人改革前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還用一筆過渡性養老金對中人進行補償。使中人退休時在領取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同時,還可以領取一筆過渡性養老金。這樣,中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養老金儲存額÷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指數化視同繳費基數x視同繳費年限x1.4%。

二、對退休中人設置了10年過渡期,即2014年10月1日到2024年9月30日。在10年過渡期內對退休中人的養老金進行限高保底。

三、為了使退休“中人"養老金不比“老人"低,在中人養老金計算中釆取新、老兩種辦法來對比計算。

所謂老辦法就是按照事業單位職工2014年9月的基本工資+獎勵工資+各種津補貼,然後根據工齡長短按統一比例計算出退休工資,再按照工資增長率,加上2015年以來各年度上調的基本養老金;

所謂新辦法就是上面介紹的事業單位退休中人計算養老金的三項計算公式。

如果用老辦法計算的退休待遇比用新辦法計算的退休待遇更高,就按照老辦法計算的待遇發放。

如果用新辦法計算的退休待遇比老辦法計算的待遇更高時,高出部分要用10過渡期的調節金,以每年10%的比例逐年遞增發放,即: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多出部分的10%; 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發放多出部分的20%,依次類推,到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多出部分的100%。

四、從養老金並軌時起,國家建立了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通過職業年金對退休中人的養老金進行補充,確保中人養老金不會比老人少。

由此可見,有這麼多舉措作保障,養老金並軌後,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怎麼可能會少呢?所以請大家放心,千萬不要糾結和擔心。目前養老金待遇少只不過是暫時的,等到年底中人養老金理順了,重新核算了,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待遇肯定不會比老人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