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習俗回門都有什麼講究?可不是只是吃頓飯那麼簡單!

回門又稱歸寧,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習俗,通常指女子新婚後第三天要回到孃家住幾天。這一天不但要改口叫爸媽,還要帶上回門禮。

傳統習俗回門都有什麼講究?可不是隻是吃頓飯那麼簡單!

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習俗,有的地方講究吉祥如意,回孃家會帶上公雞;有的地方比較務實,則講究要帶上雞蛋,肉,麵條等。但是所有地方都講究的是成雙成對,沒有哪個地方帶的回門禮是單數的。

傳統習俗回門都有什麼講究?可不是隻是吃頓飯那麼簡單!

然而回門後的禮節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就餐時,新娘要陪著新郎,一一向父母、親友和鄰里敬酒,感謝大家對自己新婚的祝福。飯後,不能急於回家,應多陪父母聊一會兒天,聽聽他們的教誨,然後再告辭回家,告辭前還不能直接就走,應主動邀請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裡做客或者邀請親友、鄰里也去常坐。隨著時代的改變,這些習俗雖然保留了下來,可是卻喪失了內容,不再變得繁冗複雜,而是簡單化了,就像現在新娘回孃家後,不再是帶回門禮,而是直接將自己的親戚叫到一起,大家直接在飯店裡吃頓飯就完事了。可見我們為了圖方便丟掉了多少傳統文化。

傳統習俗回門都有什麼講究?可不是隻是吃頓飯那麼簡單!

回門不單單只是這麼簡單,還有許多不知道的禁忌,比如河南林縣一帶,新婚夫婦回門時不能亂走要順著迎親的那條道走。彝族則在回孃家時忌新婚夫婦在路上說說笑笑,兩人要像陌生人一般。還有浙江等地方,忌新婚夫婦冬至回孃家,因為俗語云:“娘屋住個冬,夫家去個公。”也就是說會剋死其丈夫的父親。還有一些給人感覺很匪夷所思的習俗,比如浙江一些地方有的女子命犯所謂“破孃家”的命格,因此她們不可在家中上轎,出嫁時必須由男方接女出門,女的還必須得穿破衣,扮作討飯模樣,在廟宇中換裝上轎,謂之“借嫁”,女家父母親屬還必須避匿,一切都由男方家照應。婚後一百二十天,才可以回孃家。否則的話,孃家定會遭遇不幸。

傳統習俗回門都有什麼講究?可不是隻是吃頓飯那麼簡單!

所以說回門一方面是女方剛開始離家不習慣,回孃家適應幾天,二也是為了給孃家帶去喜氣,使家裡一切安好。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寫出你們的見解和對傳統習俗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