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八步沙

八步沙曾經是騰格裡沙漠南緣的一個地標符號,2000年前八步沙村並不存在,以前這裡黃沙肆虐,沒有常住人口,有的只是幾個治沙護林的人員,而這些人都是六個老人的親人。按照年齡排序,這六個老人依次是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源,幾十年下來,這些老人的二代、部分三代人員已經接替老人先後進入植樹護林崗位,八步沙也成了一個有著二百多戶人家的村莊。這也是1981年這六位老人聯戶承包創建八步沙林場所期盼的,他們六個家族有個約定,黃沙不止,代代必須有一個人植樹治沙,進入林場工作。

致敬八步沙

致敬八步沙

古浪縣位於騰格裡沙漠南緣,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境內沙漠化土地面積達239.8萬畝,風沙線長達132公里,由於常年盛行西北風,北部沙漠成為偏西及西北路徑沙塵暴的主要沙塵策源地和加強區。在這樣的環境下,六個老漢及他們的兒孫們共同約定,代代要有人一直堅守在這裡治沙植樹。治沙也是古浪歷屆縣委、縣政府長期性、全局性的工作之一。截止目前,全縣已經累計完成治沙造林78.5萬畝,封沙育林草65萬畝,沙化土地封禁保護15萬畝,國有治沙生態林承包到戶50萬畝,沙區前沿林草植被由治理前的20%恢復到了60%以上,在沙漠前沿形成了喬、灌、草結合的防風固沙林體系,基本上控制了132公里長的風沙線。數字生動的背後是艱苦卓絕的付出,而在這付出中,六個老人以及他們的後輩的付出尤為耀眼,徹底根治八步沙、黑崗沙等重點治沙工程,完成國家“三北防護林”建設任務13.7萬畝,工程治沙1萬畝,封沙育林(草)21萬畝,完成308省道通道綠化10公里,農田林網300多畝,每年培育各類苗木200多萬株,先後承包治理了國家重點工程西油(氣)東送、甘武鐵路、省道308線、營雙高速、金武高速和金色大道的生態工程建設。幾代人接力治沙,從地窩子到土坯房,從日夜管護到如今帶動方圓百姓全民護林,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六個老人用白髮換綠顏,如今身體依然硬朗的張潤源老人最喜歡做的事是,到八步沙看自己手植的樹一年年變粗。經歷了苦澀的開始,見證了林場的壯大,當年義務治沙保家園,如今工程治沙富家鄉,這是他們榮光的延續。

現任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有個比較系統的回顧。他認為當治沙成為一種信仰,成為融入血液的傳承,治沙就成了和生命相依附存在的工作。見證過父輩的付出,引導兒輩進入林場工作。關於林場,關於治沙,關於生態效益、關於社會效益、關於經濟效益,這個老人豐盈的內心有著長遠的考慮。他認為治沙初期,一代治沙人沒有過多的考量,就為了呵護家園,讓風沙不要逼近家園,不讓家園掩埋在黃沙之下。也許是榮光的帶動,一代治沙老人獲得的社會讚譽,讓二代治沙的他們愉快的接班替崗,治沙過程中他們研究比較,治沙技術有了大的提升,橫向比較了全國各地治沙經驗後,很多本土化的技術得到了夯實提高。而這些寶貴經驗也為後來林場發展帶來了很好的機會。藉助境內重大項目實施,施工企業經常會主動上門,委託林場來做生態修復治理,通道綠化等。治沙積累經驗,創新技術,打造品牌,這些讓林場進入了良性發展過程,治沙即是傳承家族精神也是勤勞致富的過程。這樣發展下去,三代、四代、五代的後輩……都會堅守下去。

致敬八步沙

致敬八步沙

二代治沙的郭萬剛、石銀山、賀忠祥、羅興全、程生學、王志鵬他們共同的心願是,不要把六位老人治沙的事業丟掉,秉承父輩“要讓兒孫好得栽樹” 的訓示,栽樹植綠,創新管理,而作為三代治沙人的郭璽從進入林場開始,就時刻秉持爺爺郭朝明的叮囑,治理八步沙,要以捨不得的情緣沿襲好這一家族的榮光。

致敬八步沙

致敬八步沙

致敬八步沙

致敬八步沙

對比八步沙治理前後景象,縱向查閱全世界生態領域荒漠化治理難題,在八步沙生態修復工程中,我們可以想象六位老人篳路藍縷的治沙歷程,也可以感知二代治沙的他們風沙中艱難的堅守。面對已經進入治沙護林工作的三代治沙人黝黑的面孔,心底突然想喊出的一句話是,向八步沙敬禮。對,敬禮!向八步沙治沙的他們。

敬禮八步沙,這應該是世界注視八步沙共同的禮讚。在全球生態化危機嚴峻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把禮讚的目光投向這裡。

致敬八步沙

致敬八步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