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犯太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中有時候經常會聽說到犯太歲這個情況,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太歲即歲星、木星的神格。中國民間傳說太歲運行到哪,相應的方位下會出現一塊肉狀物,是太歲星的化身。在此處動土,會驚動太歲,所以中國俗語有“不得在太歲頭上動土”一說。

傳說中的犯太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太歲是太歲神的簡稱,乃道教值年神靈之一,一年一換,當年輪值的太歲神叫值年太歲(流年太歲)。太歲神在所有神中,影響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稱,掌管人世間一年的吉凶禍福。“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翰運時序,總成歲功”。 《淵海子平》記載:太歲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則兇。

傳說中的犯太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太歲最早出現在《荀子·儒效》篇中,而避太歲的信仰則是從避歲星的占星術中分化出來的,兩種信仰在戰國時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漢代以後才逐漸釐清。

古時候將太歲視為君王,東漢王充的《論衡》說:“太歲之意,猶長吏之心也。”南宋祝泌的《六壬大佔》說:“帝王繫命於太歲、后妃繫命於歲之陰”在清代《協紀辯方書》得到一個扼要的總結:“太歲,君象,其方固上吉之方,而非下民之所敢用。”太歲為貴神,其所在之向當然也是尊貴吉利的,但是黎民百姓卻因為太歲所在的方向太過於尊貴,反而必須避開,以符合上下尊卑的身分。

傳說中的犯太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