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行記(一):初識寧夏

關於寧夏,此前我所知不多:它是“回族自治區”,以回民居多;從地圖上看,它緊貼黃河“幾”字形上部左側,自治區整體輪廓大致是一個甲骨龜殼的形狀;南部屬於黃土高原,北部寧夏平原屬河套地區。寧夏曆來是漢族政權和北方遊牧民族衝突拉鋸的主戰場。此外對寧夏的印象就是作為《大話西遊》拍攝地的西夏王陵,以及建立影視基地、“販賣荒涼”的張賢亮先生了。

最近,因參與一項拍攝、採訪工作,我和攝製組一行六人,驅車三千公里,深入寧夏南部多個貧困縣,行走一個星期,得以對寧夏有一個較為感性的印象。

1、黃河,寧夏的生命源

飛機快到銀川上空時,透過小窗戶往下看,滿眼都是皺皺巴巴、漫無邊際的丘陵地貌。大地以土黃色為主基調,偶爾有一點綠色點綴其中,荒涼得令人絕望:畢竟現在還是夏秋之交,這該是多麼缺乏生機的一片土地!

宁夏行记(一):初识宁夏

俯瞰黃土地

然而,就在下一個瞬間,舷窗神奇地被綠色塞滿了。在丘陵地帶的邊緣,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公路。路的西側,便是大片綠色方塊拼起來的農田。綠野中間,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建築。

宁夏行记(一):初识宁夏

黃河之濱

夕陽照射下,一條寬闊的河流明晃晃的臥在那裡,河道中間分佈著大大小小的沙洲,水是土黃色的:這就是黃河了。由於飛機調整降落的姿勢,我只來得及看一眼,沒能拍下照片(現在坐飛機,手機只要求調成飛行模式,不特別強調關機,因此得以從空中拍幾張俯瞰的照片)。

看手機地圖,以銀川為中心的寧夏平原,在周邊荒蕪的丘陵地帶包圍之中,一小片綠地顯得非常突兀、富有生機。寧夏平原是黃河沖積平原,因為有黃河水的灌溉,這裡物產豐富,被稱為“塞上江南”。

2、閩寧鎮,閩寧扶貧協作的一個窗口

閩寧鎮隸屬銀川市永寧縣,是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產物。

1996年5月,國家決定實施東西對口扶貧協作,福建省對口協作幫扶寧夏。1996年10月,福建成立對口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由時任省委副書記的習擔任組長。當年11月在福州召開第一次聯席會。1997年4月第二次聯席會議在銀川舉行,這次會議提出了建設“閩寧村”,主要用於安置移民。後閩寧村設立經濟開發區,2001年12月,撤區設鎮。前後總計4.4萬名群眾走出大山,遷至閩寧鎮,在此實現脫貧致富。

宁夏行记(一):初识宁夏

圖片發自簡書App

閩寧扶貧協作被譽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的典範,也是國際減貧事業和聯合國千年發展計劃的優秀樣板。

閩寧鎮則是閩寧協作中的一個樣板,鎮駐地原先是一片戈壁灘,後來在閩寧扶貧協作行動中,為安置移民建設起來的。因為是福建援建的,所以房屋多有福建風格。

宁夏行记(一):初识宁夏

圖片發自簡書App

3、賀蘭山下葡萄園

寧夏賀蘭山東麓是葡萄酒業界公認的全球最適合種植釀酒葡萄和生產高端葡萄酒的黃金地帶之一,目前全區葡萄種植面積達到57萬畝,佔全國種植面積的1/4,中國最大的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產區,已建成酒莊86個,佔全國1/3強。年產葡萄酒近10萬噸,綜合產值超過200億元。

其中,我們參觀的賀蘭神國際酒莊具有代表性。據董事長陳德啟先生介紹,賀蘭神國際酒莊始建於2013年,佔地面積10萬畝,建築面積18000平米,設計生產能力5000噸,致力於建設集觀光、休閒、會展及世界葡萄酒文化旅遊為一體的原生態有機葡萄產業園。目前已累計開發荒地5萬餘畝,種植優質釀酒葡萄2.1萬畝。酒莊每年吸納2500多名移民到基地打工就業,人均年收入1.2萬元以上。

宁夏行记(一):初识宁夏

葡萄酒儲藏車間

陳董事長領著我們參觀了生產車間和酒窖。在酒桶方陣前,陳先生介紹了酒莊發展的宏偉藍圖:要打造葡萄酒特色小鎮,建設世界紅酒博物館,集納全世界不同風格與風味30個酒莊,給遊客更多個性化選擇和體驗。

宁夏行记(一):初识宁夏

莊園沙盤

在賀蘭山下戈壁灘種植葡萄,除了直接的產業經濟效益,還有一個生態作用就是固沙,改善植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