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鄧州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三農全媒體記者 姜書建 通訊員 張洋


9000餘名幹部職工奔赴扶貧一線,傾情幫扶36245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投資1.5億元,建成村級光伏電站92個,使3500名貧困戶受益;累計發放扶貧貸款3.7億元,帶動4994戶貧困戶受益;投資2.3億元,對貧困村、中心村電網進行改造升級……

三年來,河南省鄧州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堅定不移聚焦目標任務、拉緊責任鏈條,腳踏實地在23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正一步步將脫貧致富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

提升政治站位 做好頂層設計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鄧州市委、市政府始終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多次召開中心組理論學習(擴大)會等會議深入學習貫徹,深刻把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在全市形成一致共識和自覺行動,確保中央、省、市各級決策部署落地落實。鄧州市先後多次組織黨政考察團赴蘭考等地考察學習,邀請省相關領導和專家到鄧州開展理論講座及業務培訓,全面提升廣大幹部對脫貧攻堅政策的認知能力、運用水平。

同時,在市級層面,鄧州市運用“1+46+124”工作模式,確立了主要領導負總責、開展“千名幹部下基層”活動,組建了產業扶貧、金融扶貧等16個專項工作組、23個工作專班,定期會商,信息共享,強力推進各項扶貧政策落實。在鄉鎮層面,建立“3+N”責任體系,村級層面建立“5+17+N”責任體系,貧困戶幫扶層面建立“6+N”責任體系,實現了由脫貧抓脫貧到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轉變。

聚焦重點任務 突出脫貧實效

記者在鄧州市林扒鎮溝王營村、閆東村、千兵村、周西村看到,大片大片綠油油的稻田在陽光的照射下煥發著勃勃生機,昭示著豐收的希望。

“我公司響應政府的號召,大力發展涉水農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鄧林香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大宗站在稻田旁邊,眼裡充滿了希望。

記者瞭解到,該公司和鄧州市農開公司簽約流轉土地11000多畝,其中2000畝發展稻蝦混養,9000畝發展水稻種植,預計帶動貧困戶70餘戶。

此外,鄧州市圍繞農業大市的特點,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啟動孟樓、林扒、陶營、都司4個鄉鎮涉水產業發展示範基地建設,發展水稻種植和稻蝦、稻魚混養5.3萬畝。發揮黃志牧業龍頭帶動作用,探索“龍頭企業+規模養殖小區+貧困戶”的鄧農模式,帶動13個鄉鎮4598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與此同時,鄧州市全面落實貧困患者先診療後付費優惠政策;發放2018年春季貧困家庭學生各類資助資金623.8萬元,受益貧困學生8665名;107個貧困村客運班車已全部開通,2018年貧困村道路建設計劃完成83個項目170公里,目前已開工50個項目、完工19個項目。

創新工作思路 拓寬扶貧渠道

鄧州市依託網格化管理和“四化雙評”大數據優勢,建立脫貧攻堅專項工作信息庫,把服務、指導、管理和監控等各個環節,融入“四化雙評”大格局中,實現了對貧困村、戶的基礎信息、幫扶成效等方面的動態監管。

鄧州市孟樓鎮探索推進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提高農村土地資源效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升村支兩委推進脫貧攻堅的能力。目前,鄧州市市已有6個鄉鎮正在推廣複製孟樓模式,已流轉土地50萬餘畝,年底將在全市全面推開。

在此基礎上,鄧州市還抓住村兩委換屆時機,配強配齊村兩委班子,健全完善駐村幹部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村脫貧責任組、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和幫扶責任人的管理。實行縣處級領導、鄉科級幹部全員培訓,對村脫貧責任組、駐村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村黨支部書記已開展培訓6期,培訓人數1220人,切實提高了扶貧幹部的幫扶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