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現在樓市泡沫,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買得起房了?」

先說結論。樓市(泡沫)崩盤的話,普通人大概率是能買得起房的,但買房不是一個好選擇。

然後我們來分析為什麼。既然問題假設的是樓市“崩盤”,那麼根據上次的《極簡梳理未來樓市》,出現崩盤的可能性有兩種:第一,經濟全面崩潰;第二,國家棄樓保匯。

第一種情況下,如果你之前做好了一定的財富積累和管理——不需要多好,一般程度就行,但肯定得包括外幣資產——那麼你大概率是買得起房的。但是,我並不建議你買房。原因是:

  1. 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崩盤是恐慌式下跌,在復甦之前,誰也不知道底在哪裡,貿然進入是危險的;
  2. 經濟全面崩潰的話,普通人恐怕把財富用在其他地方對自己生活更有利,何況你可能都喪失了收入來源,這時候花錢去買房並不明智;
  3. 即使你確實需要一個住的地方,租房也是更好的選擇,因為房租也會大幅下降。
“假設現在樓市泡沫,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買得起房了?”

第二種情況。根據上次的一步步推演,等你有機會買房的時候,已經是匯率穩定,國家重新放開二手房交易,房價快速但是有控制地下跌的時候(在此之前你買不到)。這個時候,底在哪裡相對是可以判斷出的,也就是說你確實可以去買房。但是別忘了,這是資金重新被逼回實體經濟的時候,也就是說,是實體經濟的復興初期,投資實體經濟顯然會得到比房產好的多的回報。因此,買房還是不是好的投資策略,如果你需要住處,依然建議租房。

當然了,以上都基於題主的“崩盤”假設,而它“現在”會不會發生呢?當然不會。從近期出臺嚴厲的限購政策和匯率有控制地下跌來看,高層選擇的顯然是上次討論的分支二,也就是希望在樓市、匯市、實體經濟都付出適度代價的情況下,同時保住這三者。這個策論能否如願,我不知道,也許用空間換時間能堅持到新的經濟強勁增長點出現呢,who knows. 但是既然上面做了這個選擇,只要代價還能容忍,不會輕易改變。至於多大代價是容忍範圍內,這個就大閘蟹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