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一個1700萬粉絲的「小人物」

崔永元:一個1700萬粉絲的“小人物”

肖像:崔永元


01

1996年,《實話實說》開播,崔永元知道,自己要火了。

他絲毫不掩飾心中樸素的得意。

“希望過與喜歡的偶像一樣的日子,被人尊重。這一天終於熬到了,要好好利用它。”

而另一個採訪裡,他更說,

“我們這一代的教育,是要解放全人類的。”

此話聽著,有點尷尬。

不過,1996至2002,崔永元確實像解放了全人類。

《實話實說》什麼都敢播。

筆仙真假,下崗工人,文革故事,非法傳銷,甚至談賭棍如何改邪歸正。

結果全場有四分之一時間都在談賭棍當年如此叱吒風雲,與公安鬥智。

觀眾很嗨,嗨完了,還能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意見。

崔永元:一個1700萬粉絲的“小人物”

一切都是即興的,自由的。

無論什麼話題,只要有點過了,崔永元都能以獨特的幽默感消解掉。

所以《實話實說》是收視率的王牌,5000萬忠實觀眾,不用買,也能衝到62%。

而《跑男》之類紅透半邊天的,收視率也才2%。

1999年春節,高光時刻來了。

崔永元與趙本山,宋丹丹合作演《昨天,今天,明天》,更幽默,更親民,完全脫胎於《實話實說》。

這個長達17分鐘的小品,笑點安排,措手不及的幽默感,擱在現在也是喜劇裡的佼佼者。

02

2002年,崔永元病了。

他的王牌節目《實話實說》太過火爆,電視媒體紛紛效仿,推陳出新。

觀眾對節目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嘗試了幾次,沒有達到觀眾的期望。

為此,他焦慮,失眠,看著笑面如花,也能與人正常對話,可就是不住地冒汗,像個人形噴泉。

這一年的秋天,劉震雲在馮小剛的工作室裡聊創作。

劉震雲提了一嘴,創作者應學會向生活要藝術。

工作人員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

馮小剛靈機一動,應該拍一部電影,就叫《手機》。

要是拍不好,弄成手雷怎麼辦?工作室裡的人覺得不妥。

劉震雲卻滿不在乎,以手機為創作中心,不正是“向生活要藝術”的典型嗎?

於是,他花了三個月時間創作劇本。

馮小剛看夥伴如此激動,也大言不慚表白說,

“在《手機》和《溫故一九四二》這兩件事上,我都聽到了上帝對我的召喚。”

他把等待開拍時的自己比作一頭餓了一年的狼,一切只為《手機》誕生而活。

《手機》的男主嚴守一是談話節目主持人。

崔永元正好是當時最火最懂談話的主持人,儘管已因病離開崗位了。

秉著“向生活要藝術”的根本,開拍前夕,馮小剛把崔永元請到家裡來,想與他聊聊如何做主持人。

崔永元:一個1700萬粉絲的“小人物”

崔永元去了。助理把他迎上樓,徐帆親自包餃子招待。

期間,馮小剛說讓崔永元來演個角色。

崔永元謙虛,拒絕了,說第一自己不會演戲,第二央視也不允許他出來演。

此事作罷。電影上映的前一週,崔永元與馮氏夫婦吃飯。

馮小剛對崔永元說,

“你看吧,一定給你一個驚喜。”

一個星期後,崔永元確實被“驚喜”了。

《手機》裡的嚴守一各方面都像自己,從人生經歷到主持風格,甚至說話方式都像。

唯一的不同是人品太爛,私生活混亂。

現實中,因崔永元抑鬱無法工作,接替他主持的和晶,到了電影裡成了借情上位的兇猛小三。

崔永元:一個1700萬粉絲的“小人物”

《手機》賀歲片,華誼兄弟事業的助推器,在當年有5300萬收入,佔年票房總額的5.3%,堪稱大片。

觀眾多,議論就多,最後火力最集中的猜測,對照,都落在崔永元一家身上。

抑鬱纏身的崔永元自然受不了。

他找到劉震雲,劉震雲前後道歉三次。

他找到馮小剛,只得到:我們就是給你開個玩笑,你還當真了。

03

崔永元是當真了。

他付出最多的節目《實話實說》收視率一跌再跌,他病得很嚴重,常常失眠到四五點,依然沒有睏意。

他向中央臺請求辭職,三年了,臺裡沒有放人的意思。

因為受到特殊照顧,他不用坐班,不用開例會,值夜班就更不用了。

非閒人卻是個自由人。

2013年,微博推出四年後,臺裡要求所有人簽字保證在微博上絕不言論自由。

崔永元一想,簽了字不跟堵了嘴似的。

不籤,就只能走人。

崔永元也沒閒著,他成了反對轉基因的代言人。

他與方舟子在網上的對罵愈演愈烈,最執拗時能罵兩個小時。

他不會打字,只能靠手寫輸入,簡直像個鄉巴佬,笨拙又土氣。

這時候的崔永元,一身戾氣,髒話連篇,漸漸地觀眾就不怎麼喜歡了。

而他的一腔莫名其妙的熱血,更脫粉。

為了給反轉基因食品站臺,他自費50萬到美國拍紀錄片,採訪,調查,兢兢業業。

最後被扣上科盲和現代唐吉坷德的戲謔帽子。

崔永元:一個1700萬粉絲的“小人物”

好友出兩億讓他代言某傢俱產品,群眾一片譁然。

他卻說,

“這兩億分不到我手上的,是分十年,直接撥到公益。”

後來他也覺得十分不靠譜,但當時不過是出於信任,一念之間閃過靠譜二字就代言了。

人們看不懂崔永元,他不會是病傻了吧?

之後,是今年徒手撕《手機2》。

崔永元說,他剛得知消息,便痛心疾首聯繫劉震雲,讓他三思。

“已經到了懇求的地步。”劉震雲說,新作品不叫手機了,叫朋友圈,與崔目前的職業和作為沒有任何聯繫。

可一轉眼,那邊馮小剛發微博稱,新作聚集了當年的原班人馬。

更發出赫赫然標著“手機2”的海報,海報正中央,就是一顆炫彩手雷。

這邊范冰冰發微博:

“電影《手機2》拍攝現場!伍月很開心。”

崔永元:一個1700萬粉絲的“小人物”

崔永元立刻繃不住了,接下來就是實錘開撕。

聊天記錄,陰陽合同,毒舌採訪,彷彿一顆驚雷,深炸了娛樂圈。

明星偷稅漏稅被罰,影視股接連下挫,直至跌停。

正如崔永元所說的,不僅電影要停,有人的事業也要報銷了。

此時,人們對他的看法,也從錯斗轉基因的失智狂人,變成正義的化身,民族的英雄。

04

如果說,123天前,他還是令人錯愕的崔永元。

現在,他便成了輿論狂歡中最偉岸的英雄。

123天裡,人人都在等待,不僅為了看明星笑話,更為了等待崔永元再出險招。

他確實不負眾望。他炮轟大轟炸是大欺詐,已有一人受罰。

他寫《一聲長嘆一聲雷》,堅信,

“有一天,這天下還是兄弟們的,只是這個秋天例外。”

這是一個怎樣例外的秋天?

崔永元像個玻璃箱裡的孤兒,站在那兒,人人都貼在玻璃箱外頭看他。

有人威脅他,一高一矮,問他是從哪兒拿的合同。

有人搜查他的公司,能查的人都查了,助理被不斷傳喚,徹夜詢問。

他自然是看不起這些人的,他們喝的是兩萬一瓶的酒,抽的是一千一條的煙,幾十萬的現金,看都不看一眼,用包提走,招搖放肆。

他自問,崔永元,你怎麼會把一手好牌打成這樣?

下一句又自我鼓勵道,昨晚,夢見了遠在天堂的父親,他說,記住三個字:不能退。

之後,另一篇頭條文又來了。

具體人名,事件,過程都有了,與那封藍色的通報回覆一起,內涵了《一聲長嘆一聲雷》那句:我的危險來自四面八方。

玻璃箱外的人,驚訝不已。

這事有濃厚的江湖氣。威脅,恐嚇,來自四面八方的危險,這些詞,燃透了觀眾的情緒。

就像最近刷屏的《崔永元病了,還是這個世界病了》意指的,崔永元與這個社會是兩個世界。

他一人成一世界,而真正的世界如巨浪,欲鯨吞英雄。

崔永元:一個1700萬粉絲的“小人物”

可是,民意沸騰,他能控制多久呢?

05

崔永元,分A、B、C三面。

A面是他自認為的自己,糙老爺們,脾氣火爆,對不起別人。

B面是朋友眼中的他,大好人,耿直,病得讓人擔心。

C面是觀眾眼中的他,幽默,親近,是鄰居家的好兒子。

今年,有多了一重身份,網民眼中的他,英雄,戰士,以一人之力獨鬥恢恢天網的俠者。

這是四重身份的分裂,與人格無關。

恐怕每個名人都多少有一點。

崔永元又是如何調和這種分裂的?

崔永元:一個1700萬粉絲的“小人物”

他很拼命。冥思苦想的選題,卻屢次遭斃。

創作角度定下,卻因太過即興,不好掌控,落得個扭扭捏捏。

2002年,春晚高光後,短短三年,一路暗淡,再沒亮堂過。

接受魯豫有約採訪時,他驕傲地帶著魯豫逛他的口述歷史庫藏,他平靜介紹自己近年來走過的路。

他說自己失眠,朋友們一見面問的最多,就是“睡的好嗎?”他說自己被朋友背叛。

“一次難過,兩次,那就無所謂了。”

他說介紹自己身上的名牌。

“都是哈爾濱的朋友給買的,擔心我。”

擔心什麼呢?

他真的接受了觀眾已離去的事實了嗎?

自然沒有。否則,他也不會為收視率煩心,以致抑鬱。

不會把《手機》的上映說成他一生的轉折點,還說一瞬間承受力非常低,覺得全世界有一半都是壞人。

他想過自殺。以至於他總覺得對不起家人,

“她哪顧得上我出軌,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06

能活下來就不錯了。可不像一個鬥士說的話,是一個病人說的話。

崔永元的抑鬱症,從未好過。

剛開始,他全年發病,現在他只在春天發病,所以工作上的決定都要繞開春天。

他定期去看心理醫生,失眠時,就靠夜裡無休無止地看書習字,看老電影,聽歌,打發時間。

可以確定,在他大喊“不能退”的時候,在他被群眾聲浪封神的時候,他生活也是日復一日,感覺很慘。

他的犀利幽默,讓位給了某種苦澀。

他總是在道歉,他的鋒芒彷彿寫不進那張蒼老的臉。

他彷彿對一切都無所謂,發生了就發生了,我不過是過日子,不要對不起別人就行。

如果你稍微瞭解一點崔永元,你就會發現,整個事情到現在,透著一股子令人恐慌的悲涼。

他不能退。面對危險,他不能退。面對群眾的抬舉,他更不能退。

他以鬥士的姿態站出來,不僅是他反抗世界的方式,更是他反抗那個抑鬱的,總用幽默來圓場的自己。

崔永元:一個1700萬粉絲的“小人物”

此一役,他只能成為群眾最看得起的人。

他裹挾了民意,而民意也綁架了他。

2000年,錄製《噩夢醒來是清晨》,崔永元與心理學家聊抑鬱症。

心理學家舉了許多大師級的抑鬱症患者,三島由紀,海明威,川端康成等等。

崔永元回答,抑鬱的人當中好像優秀的人很多。

心理學家笑說,“所有天才都是憂鬱的。”

崔永元回答,“我最近就特別抑鬱。”

說完,大家都笑了。

他活成了大家最想要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