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的功過是非

香菜的功過是非

文┃馬雪菲

菜學名芫荽,它白色的根像鬍鬚般纖細柔軟,在農村好多地方又叫它芫須。香菜並非我國本土食物,它是是公元119年,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它的原產地其實是在歐洲地中海地區。根據《博物志》的記載,香菜最初的名片為胡荽,到了南北時期,由於趙皇帝石勒是胡人,“為尊者諱”,便將胡荽改名為香荽,後慢慢變成了今天的香菜。

現如今,香菜在我國大放異彩。廣泛到全國各省市區都有栽培,乃至到鄉村的各家各戶。東北人民似乎更偏愛香菜。黑吉遼三省竟紛紛擠進全國不同身份香菜銷量排行榜前五強。

熱愛香菜的人變著花樣做出香菜的各種食物。香菜卷,香菜拌牛肉,香菜豆腐羹,香菜涼拌菜……但是也有不喜歡香菜的黑粉們,由於香菜裡含有豐富的醛類物質。香菜的葉子中大約有40多種化合物,醛類佔比高達82%,並且主要是九碳和十碳醛,又稱壬烯醛和癸烯醛。就是因為這種物質,香菜的黑粉們就認為香菜裡有一種類似於肥皂的味道,或是金屬的臭味。香菜的黑粉們就乾脆叫它為“臭菜。”

香菜的這種特殊的味道不但吸引人,對某些昆蟲也有吸引作用,因此可以應用於農業生產。有科學家發現,香菜於豆類職務種植在一起,田間的昆蟲捕食著者們會增加多倍,例如蚜蟲、瓢蟲、……相反對莊稼有害的害蟲卻相對減少,從而減少豆科植物的禍害。

同樣是醛類物質,為什麼有的人認為它們香味濃郁,沁人心脾,有人卻將其與惱人的肥皂味掛上了鉤,這背後的機理到底是什麼呢?

科學家通過基因芯片技術對參與者的800~1000個基因進行分析比對,結果發現,在表明喜歡香菜的參與者的11號染色體上有一個基因,OR6A2,這個基因和鼻子裡的嗅覺感受器有關,對醛類物質非常敏感。這個基因中位點rs72921001的核苷酸鹼基對如果有A,就不會討厭吃香菜,否則,就有很大幾率討厭吃香菜。原來,討厭吃香菜是因為人體基因在作祟。

香菜往往都是作為烹飪的佐料,其實它還有豐富的藥用價值。而近些年來科學家更是具體化了香菜的種種功效。香菜中含有對人體非常有益的維生素、蛋白質、微量元素、沉香醇、多酚類、黃酮類、抗氧化劑等物質,因此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