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並軌以後,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金是不是就沒有差距了?

春風化雨雨過無痕


養老金並軌以後,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金是不是就沒有差距了?

不是的,目前來說仍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2014年10月1日,隨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企業單位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實行了並軌。並軌以後,企業單位與事業單位雖然從基本養老保險的性質、繳費方式、計算方法上來說都是一樣的,但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金仍然有不小的區別。這是因為:

一、繳費基數不同。雖然企業職工與事業單位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都是28%,其中單位繳20%、個人繳8%,可是大多數企業在繳納養老保險的時候為了單位利益,給員工選定的繳費基數都是60%的檔位,只有部分效益好些的企業才可能給員工繳納100%的檔位。而事業單位則不同,他們的繳費基數都是100%的檔位。繳費基數越高,養老金越多,由於繳費基數的差異,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職工在相同工齡的情況下,退休時的養老金仍然會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差別。企業過去二十多年都實行了按實際繳費來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建立個人賬戶之前是按照退休待遇計算公式來計算過渡性養老金。而事業單位是從2014年10月開始一直使用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的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這樣一來,在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上企業職工和事業單位人員自然就拉開了差距。

三、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不同。對於企業職工而言,在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時單位都沒有按照工資總額的100%來繳費,那麼繳納企業年金時更不可能會按照工資總額的100%來繳納。事業單位無論單位還是個人,肯定仍然是按照工資總額的100%來繳費,由於繳費的差異,就必然導致了企業年金的差異。由此可見,儘管養老保險制度實行了並軌,在短時間內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金仍然會存在一定的差距。

當然了,隨著並軌時間的推移,特別是改革的深入,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小,最終使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金達到一致。


葉公來幫忙


養老金並軌以後,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金是不是就沒有差距了?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8329026553438279459, "vid": "c575c3e4ac78415092c92c63cf61d0e9\

社保分析師


不僅沒有縮小差距,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沒並軌前每年只是企業退休職工漲退休金,公務員、事業退休人員不漲,並軌後公務員、事業退休人員也漲,因為公務員、事業人員工資基數高所以漲的是企業退休職工的幾倍,所以差距比以前更大了。


用戶5014179932460


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並軌,函意如下:現在兩者雙軌運行,計算退休金的辦法不一樣。計算結果,前者遠遠高於後者,且叫法不一,事業單位叫退休金,企業金叫養老金。且退休金資金,地方財政。企業則以個人悵戶錢多少計發。並軌之後,怎麼計算發放,叫什麼名稱,都是專家的事了。不能簡單理解,並軌後就沒有差距了,不是二者相加,除以二。即使並軌也仍然有差距,僅是不懸殊而已,有差距任何時候都是絕對的,沒有絕對平均。


寧庚義1


就是要有差距,不然,初中畢業就打工,和大學,博士所學的知識,都一樣,誰個父母送子女讀書呢,沒有知識文化,社會能進步嗎?好吃懶做的人就要求不讀書的人和有文化的人老了養老金都一樣。這種人純粹是混蛋。


用戶3369100689515


一、差距仍然會存在,養老金並軌,就是機關、事業單位全員參保,機關、事業、企業單位計發養老金方式方法統一。

決定養老金的額度高低,取決於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繳費額,差距仍然會有,但不僅是事業、企業單位間的差距,不同類型事業單位間、不同企業間的差距也是很大。

社會上流行的說法,企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低於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不可一概而論。

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不似企業可以自由選擇養老保險繳費高、低額度,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額度是中規中矩的,養老金高也高不到哪去,只能是退休人員養老金略高,而且只限於極少數退休人員,限於事業單位高管、具有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經濟效益極好的自收自支、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的高管及具有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


三、企業單位中金融、電力、菸草、航空、石化、通信、IT等經濟效益好的行業中,央企、國企、外企、民企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普遍高於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高出2~3倍,甚至更多。


而企業單位退休人員中,還有養老金更高的,外企、民企、央企、大國企的高管、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年薪是以幾十萬、上百萬、乃至上千萬計的,養老金高低是由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職工的工資繳費基數決定的,養老金會低嗎?不過不廣為人知罷了。

四、企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低於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主要是生產、經營狀況不佳,經濟效益差的地方企業,包括地方國企、集體企業、民企等。

五、事業單位分多個類型,財政全額撥款、財政差額(定額)撥款、自收自支、企業化管理等類型。

事業單位並非全部是財政撥款供養,既使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額度也是中規中矩,不似企業可以選擇高額繳費而養老金則高。

而財政差額撥款、自收自支、企業化管理類型事業單位,經濟效益好的比較少,多數經濟效益不好,甚至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沒有保障,退休人員養老金可想而知。


z山海


養老金並軌以後,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金是不是就沒有差距了?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8329026553438279459, "vid": "c575c3e4ac78415092c92c63cf61d0e9\

查悅社保APP


舊雙軌制沒真正並新雙軌制又出現,年金對於私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來只是可望不可及的夢想而事業單位搞年金反正都是國家的錢要買多少是多少這樣做的結果差距不但不會縮小反而越來越大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康記741


樓主你好,實際上我們國家養老金並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並軌,只不過就是從2014年開始機關事業單位正式繳納養老保險而已。

但是這個企業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基數和事業單位繳納養老保險的基數,是沒有辦法比的,差距是很大的,雖然事業單位也開始正式繳納養老保險了,但由於他們繳費基數比較高,所以最終退休之後還是領到的退休工資,要遠遠高於企業單位職工退休工資的待遇。

因為計算養老金的方式,它是通過個人的繳費年限,還有平均繳費指數這幾個方面來決定的!所以說在這樣的前提下,那麼它的這個繳費指數越高的,實際上領到的養老金也就越多,咱們事業單位實際上這個繳費指數就相對企業單位來講要高很多,所以說他的養老金要比企業單位高出不少!

而且2014年之前的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按照視同繳費年限來計算,那麼這個視同繳費年限依然是按照事業單位退休金的計算方式,包括職務,工資,職稱工資等各方面,那麼這樣計算的方式也是遠遠要高於企業退休職工的工資待遇。

所以十年20年之內,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的退休工資是不可能一樣的。等到真正將來在2014年參加工作的人全部退休完成以後,可能會真正實現相同的一個概率,但是如果繳費基數不同,那麼他們之間還是有一定差距。


社保小達人


肯定有差距,因為國家政策是多繳多得(當然也是有上線的)企業的性質多種多樣,國企,外企,私企,合資…實為不同,繳費能力不同,加學歷崗位等等因素導致退休時工資的基數不同,所以同一企業或不同企業之間都是有差距的,還有年金差距也比較大。個人認為企業之間都難公平,平等。所以並軌後縮小差距很難,也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