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神奇夥伴在哪裡》到底難在哪?頂住非議,展現真實

拍攝《神奇夥伴在哪裡》到底難在哪?頂住非議,展現真實

傳媒內參導讀:《神奇夥伴在哪裡》的創新在於,將動物當作主角,不僅拍攝遵從動物的第一視角,更尊重動物的智慧,讓隨機的情節趣味橫生,紀實地展現出動物世界的純真美好。

拍攝《神奇夥伴在哪裡》到底難在哪?頂住非議,展現真實

《神奇夥伴在哪裡》,這是一檔以動物為主觀視角的體驗秀節目。節目的主角是一隻名叫米亞的非洲黑猩猩和一隻名叫鼕鼕的法國鬥牛犬,它們通過完成各種任務去體驗人類的生活。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它們會互幫互助、團結友愛,最終讓觀眾從它們身上領悟到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

拍攝《神奇夥伴在哪裡》到底難在哪?頂住非議,展現真實

近年來,許多節目都做了動物探秘的嘗試,但從呈現效果來看,大部分節目依舊將落點放在人與動物關係的呈現上。其中,藝人與動物的互動佔據了主要的戲份,並且以人作為推動情節的主紐帶。

《神奇夥伴在哪裡》的創新在於將動物當作主角,不僅拍攝遵從動物的第一視角,更尊重動物的智慧,讓隨機的情節趣味橫生,紀實地展現出動物世界的純真美好。

在採訪中,節目總導演漆銳表示:“做這個節目的初衷依然是希望能夠創造一個形態。希望動物和人能夠和諧共處的一個世界,這個世界裡沒有等級,沒有差異。動物可以適應人類的真實生活,人類也可以把它接納成為真實世界的一員。”

拍攝《神奇夥伴在哪裡》到底難在哪?頂住非議,展現真實

動物的主觀視角到底新在哪裡?

看過13年前日本節目《狗狗猩猩大冒險》的觀眾,可能對《神奇夥伴在哪裡》會有熟悉感。同樣是一隻黑猩猩和一隻鬥牛犬,黑猩猩叫小龐,狗狗叫詹姆斯。

其實日本的《狗狗猩猩大冒險》源自《天才!志村動物園》裡的一個單元內容,後來才獨立出來,每一集大約10分鐘左右。製片人陳經表示,“我們在製作這檔節目的時候從不迴避說,這是我們對日本節目的一種致敬。”

但可以看得出,節目不僅僅是簡單的致敬。從拍攝手法和節目體量上,節目組都做出了很大的突破。說到這類動物主視角視頻的傳播,在很多意義上來講更適合短視頻的傳播。

早些年在YouTube上看到的視頻中,動物逗趣的、可愛的視頻大約都是十秒,二十秒。到後來出現了一些動物綜藝,像《奇妙的朋友》這類節目,更多的是以明星作為主導,動物作為配角。

拍攝《神奇夥伴在哪裡》到底難在哪?頂住非議,展現真實

像《神奇夥伴在哪裡》以動物主觀視角來製作的節目,做成每一集50分鐘體量季播模式,就給節目本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製片人陳經表示:“我們希望更純粹一些,不希望明星把動物本來有的可愛給吸引走。所以,我們希望做純粹的動物節目,而且不是寵物節目。這一點很重要,動物和寵物是不一樣的。”

導演組表示,如果是按照正常的敘事方式來拍這個片子的話,猩猩米亞和鬥牛犬鼕鼕有很多東西是達不到的。譬如說拍到一些局部特寫的時候,就引用了電影拍攝的一些手法。節目組專門翻模做了一套假手,來完成一些敘事和一些危險的動作。

不僅如此,劇組還要照顧米亞和鼕鼕的作息,下午四五點鐘以後就開始拍空鏡了。導演笑說,“因為小動物需要午休,也不是夜行動物。這個節目組也算是我工作中比較輕鬆舒服的了。但也因此整個戰線被全部拖長,後期素材龐大到無法想象。”

拍攝《神奇夥伴在哪裡》到底難在哪?頂住非議,展現真實

從拍攝動物的角度來講,想拍攝到最真實的一面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動物的習性出發。為了能等到動物有好的狀態,對《神奇夥伴在哪裡》劇組來講最大的任務就是等,工作人員和劇組在一天中短暫的可拍攝時間內,也是經常處於等待的狀態。

神奇夥伴在哪裡?主角從何而來?

節目中的非洲猩猩米亞充分體現出動物的智慧和能力,作為靈長類動物,猩猩是一種智商較高的動物,他們行動靈敏,有著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可以完成比較複雜的動作,因而成為動物團隊中的“智慧”擔當。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整個節目拍攝大部分都在泰國完成,主角米亞也是一位來自泰國當地的小明星。對比日本版,節目拍攝在日本本土,很多任務都能側面展現出日本的人文風俗。但是中國版在泰國拍攝,所展現當地歷史文化的功能就會被削弱。製片人對於看到“泰國導演團隊拍的”這種網友評論也笑著表示無奈。

拍攝《神奇夥伴在哪裡》到底難在哪?頂住非議,展現真實

雖然沒能啟用國內猩猩給觀眾更多華夏文化的代入感,但是這也是處於對動物保護的角度。製片人陳經說:“我們在開拍前做了很多工作,國內很多動物園其實是非常願意合作的。但是他們的猩猩很小,如果要參與我們拍攝的話,可能要被迫母子分離,最後我們決定,放棄了跟長隆的合作,眼光放到了東南亞。”

關於米亞,這隻猩猩算得上泰國“本地猩”。他的爺爺那一輩就從非洲來到了泰國,而且它有非常豐富的與人接觸的經驗。此前它在動物園,更多的是配合遊客拍照和參與一些泰國本土的廣告和電視劇的拍攝,沒有因為強制性參加節目拍攝而被迫離開原本的生活。

從整體拍攝來看,異國拍攝比在國內拍攝更具難度,但在製片人陳經看來,泰國當地旅遊局及動物園特派員在拍攝期間的監管,對節目組來講也是一種加持。

拍攝《神奇夥伴在哪裡》到底難在哪?頂住非議,展現真實

製片人陳經肯定地說,動物IP作為垂直領域來講,是未來可期的。對於這個IP,大家想要深耕細作,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真正做好做透。

而這個項目第一季開始,對於國內適齡的合適的猩猩的尋找,節目組的動物特搜組就從來沒有停歇過。“我們也會陸續推出國內本土的猩猩和動物,用紀錄片的手法,讓動物的溝通更有本土特色,讓觀眾更有親切感。”

突發狀況不斷,如何推進內容?

節目一經播出,關於如何善待動物的話題就不斷出現。其實這是所有與動物有關的節目都會遇到的問題,但凡用錯誤的方法去餵養動物,或者逼迫動物去做一些可能引起動物本身不適感的行為,都會遭受到輿論的譴責。

比如當年《奇妙的朋友》就因為節目中有違背猩猩動物天性的行為,遭到過抵制。所以,如何保護好動物本身,不違背它們的自然天性,是所有同類節目都需要解決的問題。

拍攝《神奇夥伴在哪裡》到底難在哪?頂住非議,展現真實

《神奇夥伴在哪裡》導演講述了一個可愛的小故事:在拍巧克力工廠那集的時候,地點是一個空曠的停車場,忽然一陣烏雲過來,雨就直接下了起來。大家都忙著撤離,但米亞和鼕鼕卻無知無覺地原地休息。這時,大家才發現,製片人陳經第一時間舉了一把傘給米亞鼕鼕遮著,怕它們會有感冒。

導演漆銳坦言,“這只是一個小細節,但就是我們全組人的狀態,我們很喜愛它們,尊重他們,會優先考慮照顧他們,這也是我們拍攝的初衷。”

為了節目情節的基本完整,整個導演團隊和訓練師團隊自創了一套用來引導動物拍攝的逗引式訓練方法。製片人舉了一個例子,如果節目組希望動物完成一個類似於走路轉彎的動作,節目組會在拐彎的三個點上安排工作人員拿著動物喜歡的食物,引導著讓它完成我們想要走的這種道路。陳經笑說:“其實我們都是做一行研究一行,把很多拍攝動物的方法都已經摸的很透徹了。”

拍攝《神奇夥伴在哪裡》到底難在哪?頂住非議,展現真實

動物類節目,並且以動物主觀視角來製作,拍攝的最大難度還在於不可控性,節目組卻表示,不可控雖然帶來許多突發狀況,但是許多精彩的畫面都是發生在不可控的情節中。

“我們一直都覺得米亞一直在給我們創造不同的東西出來。最後最慶幸的就是,最精彩的東西都是來自於米亞和鼕鼕自己產生出來的一些東西。”也正是這些才能更真實地展現動物的狀態和想法。

拍攝《神奇夥伴在哪裡》到底難在哪?頂住非議,展現真實

作為一檔覆蓋全年齡受眾,尤其以青少年為主要目標受眾的動物類節目,《神奇夥伴在哪裡》也希望通過節目傳遞積極正向的價值觀。這種動物間最天然的互動和最純真的感情,事實上也是對人與動物、人與自然關係的一種“寓言”式反映與探討。

“真正第一次從動物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社會。不應該讓人在一個制高點上對它進行俯視,是把人的姿態放低的一個狀態。”這種節目製作與創作理念也值得探究與深思。

拍攝《神奇夥伴在哪裡》到底難在哪?頂住非議,展現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