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胃癌的第1個信號! 常常是一種不適,別拒絕檢查!這種不適指的是什麼?

多米育兒


胃癌是發生於胃粘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早期胃癌往往沒有什麼臨床症狀。

舉個真實的例子:曾經有個中年男性來就診,主要是因為感覺消化不良了,吃什麼都沒有胃口,吃幾口飯就感覺飽了,體重也瘦了很多,於是就想來醫院檢查看看。我們見他近期體重消瘦得比較厲害,糞便隱血試驗也提示陽性,於是就建議他做個胃鏡檢查,結果是個胃癌!

許多人認為胃痛是胃癌早期症狀,其實胃癌早期很多都沒有什麼特殊的症狀,如果你問我患上胃癌的第1個信號是什麼,我可能告訴不了你,畢竟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早期胃癌可以表現出很多症狀。但是,當出現以下症狀的時候,就應該引起警惕了。

1.消化不良症狀:比如說食慾減退、飽脹噯氣、噁心嘔吐、上腹部脹痛感等等,很多人都不當一回事,但是,很多胃癌早期就表現為消化不良症狀。所以,如果消化不良症狀長期存在的時候,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2.貧血、大便變黑或者大便潛血陽性:曾經有個病人貧血查因的病人,詢問病史的時候病人交代有解黑便病史,查大便潛血試驗也提示陽性,我們考慮是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貧血,於是安排了胃腸鏡檢查,結果出來原來是胃癌在搞鬼!所以說出血解黑便、大便潛血試驗陽性或者合併貧血的時候,就應該警惕了。

3.不明原因體重下降:體重驟減,往往是是身體有疾的徵兆。胃癌一方面因為食慾減退造成進食減少,另一方面腫瘤也會消耗營養,所以會導致體重驟減。

剛好題目也提到哪3類人別拒絕檢查,出現以上3類症狀的人最好還是到醫院檢查一下。

特別是有有家族胃癌史或者嗜食煙燻、泡醃食物的人群。

胃鏡檢查是發現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很多人以為胃鏡很可怕,吳醫生十幾歲的時候就就做過胃鏡檢查了,而且還是沒有麻醉的那種!吳醫生十幾歲的時候都能承受了,更何況現在有無痛胃鏡,根本沒有任何痛苦,所以大家沒必要過於恐懼胃鏡檢查。

我是全科醫生,碼字不易,您的點贊、評論、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如果覺得有用,還可以轉發給身邊的朋友哦。


全科吳醫生


患上胃癌的第一個信號?很遺憾的告訴你胃癌沒有所謂的第一信號,甚至沒有特異性信號!這也是為什麼胃癌患者通常確診時就是中晚期的原因。

胃癌沒有第一信號,那麼如何發現呢?

別拒絕胃鏡檢查!在門診我經常碰到拒絕做胃鏡的患者,不管我怎麼說,他就是不願意做,這類人覺得做胃鏡太"痛苦",那麼大一根管子塞進食道和胃裡,想想都難受。其實,他們錯了!大錯特錯!本人就做過胃鏡,毫無感覺!我記得我做完胃鏡後我問消化科的朋友:"就做完了啊,這也太快了,做了沒有哦?別忽悠我!"胃鏡就是這樣,無痛,快捷。所以,中老年有胃病的,還在猶豫什麼,體檢的時候胃鏡做起來!



有以下幾點情況的要做胃鏡檢查!

  1. 有慢性胃炎,特別是萎縮性胃炎以及慢性胃潰瘍的患者最好每年檢查一次胃鏡。因為,它們都可能發展成為胃癌。所以,我們必須定時"監視"它們,一旦發現它們有"投癌叛變"的苗頭就把他們"扼殺"在手術刀下!
  2. 家裡有胃癌遺傳病史的。胃癌是可以遺傳的,如果你家裡有人患胃癌,特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這些特別親的親人有人得胃癌你就得高度警惕,定期做胃鏡檢查。
  3. 有胃脹、消化不良、胃疼等症狀,多次反覆按"胃病"吃藥沒好的,要抓緊做個胃鏡檢查檢查。我在門診就經常碰到老頭老太自以為是胃病吃了幾個月胃藥才過來查胃鏡的,一查就是胃癌晚期。這種習慣真的很不好!家裡有老人的,一定要協助他們養成"明確疾病診斷再依病治療的習慣"!千萬不要一不舒服就抓點藥吃一吃,嚴重了才去醫院檢查。這種思維要不得!

普外三角針


患上胃癌的第一個信號就是沒有信號!

胃癌的發病率是非常高的,僅次於肺癌,排在所有腫瘤的第二位,每年新發的胃癌超過40萬。

患者胃癌之後,第一個信號就是沒有明顯的信號。早期胃癌是靜悄悄的,並沒有什麼症狀,或者說,沒有特異性的症狀,等到出現黑便,腹痛,嘔吐,腹脹等情況的時候,往往已經是中晚期胃癌了。



我來舉一個例子,我們科前幾天收了一個胃癌的患者,因為黑便,嘔吐咖啡樣液體,來到了我們醫院的急診,查血紅蛋白只有25g/L,遠遠低於正常值,屬於極重度的貧血,有生命的危險。急診醫生馬上給她輸血,補液,等到病情穩定之後,做了一個胃鏡,發現胃裡面有一個5釐米大的潰瘍,是胃癌導致的出血。CT也提示胃壁增厚,多發的淋巴結轉移。

這位患者在之前都沒有明顯的不舒適,只是覺得乏力,上腹部偶有不適感,等到出現黑便,嘔血的時候,已經是胃癌的中晚期了。而且,這樣的患者,在臨床上很常見。



所以,我要告訴各位,早期胃癌沒有什麼症狀,非常容易漏診。如何早期發現胃癌呢?應該定期做體檢,診斷早期胃癌,需要做胃鏡檢查,胃鏡是發現胃癌最主要的手段。沒有症狀的患者,應該從40歲左右,開始接受胃鏡的檢查。如果有黑便,反酸,嘔血,燒心等症狀,更應該及時去做胃鏡檢查。


普外科曾醫生


患上胃癌的第一個信號是一種不適?胃癌的早期症狀沒有什麼特異性,跟消化不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有些患者首先會出現上腹不適,表現為陣發性的疼痛,並且疼痛的並不是很嚴重,屬於輕微症狀,往往會被認真胃腸炎而被忽視,但是隨著病情的進展,疼痛往往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出現吃點飯就會感覺到疼痛加重。

還有一部分人會出現食慾下降,不想吃飯,返酸、噯氣特別多,即便以前很喜歡吃的東西現在也會覺得沒有胃口,跟普通胃病沒有什麼特殊,但人會急劇消瘦,體重明顯下降,或者有進食後腹脹加重,如果同時出現食慾下降和消瘦一定要重視。

還有的人會出現胃痛越來越嚴重,並且原來存在的胃痛的規律變得沒有規律

比如原來是飯後肚子疼,現在無論飯後還是飯前都會肚子疼,而且還有疼痛持續不緩解的症狀,這些症狀都不是特別典型,但一定要引起重視,特別是年齡大的患者,50歲以上建議每年查一次胃鏡,可以發現很多早期癌症。

胃癌後期還會出現噁心嘔吐,甚至嘔血和黑便,出現這些症狀一般都跟重了,基本都是晚期了,一般來說胃癌的預後還可以,但要看病理類型,如果是胃印戒細胞癌的話,它的惡性程度就非常高,預後很差。其它類型的胃癌,早期可以手術切除,化療效果都是很好的。


張浩醫生


總會有一些患癌預兆、信號等的說法,其實這些都是不可靠的,因為大多數癌症在初發的時候並不會有特殊症狀,即使有,也和相關的良性病變沒有區別。

胃癌也不例外,胃癌的發生基本上都是繼發於慢性胃病之後,也就是說,胃癌形成其實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普通胃炎發展到萎縮性胃炎,到不典型增生,再到癌變,這個過程可以是數年,也可以是十幾年。

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的症狀主要就是一個慢性胃病的症狀,比如:反覆發作的上腹部隱痛、餐後飽脹感、反酸、食慾下降等,長期的胃病還會導致消瘦、貧血等。而胃部發生癌變後,也不會出現其它特殊不適,即使有症狀,也和上述普通胃炎狀沒有區別。只有在癌症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才有可能表現出一些特殊的不適,比如:短期內消瘦明顯,吞嚥後胸骨後疼痛和進行性吞嚥困難(賁門部位的癌症);進食後嘔吐(幽門附近的胃癌合併幽門梗阻);腹腔積液;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而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大多就已經是中晚期了。

所以,胃癌依靠症狀發現是不可靠的,需要有慢性胃病的人群定期做胃鏡檢查,這也是防範胃癌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


深藍醫生


胃癌的第一信號通常表現為胃不舒服,雖然胃癌早期症狀不典型,患上胃癌後往往沒有典型信號,但是通過細微的觀察,還是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的。



四十歲以上的人,如果過去一直很健康,突然出現腹部上邊胃區有燒灼感、疼痛、脹滿等症狀,就要引起重視。胃癌病人可有上腹部疼痛症狀,還有上腹部不舒服、不想吃東西、乏力、消瘦等症狀。胃癌病人早期的這些症狀並不嚴重,跟其他胃部疾病如胃潰瘍、胃炎等引起的症狀常常很難區別。


因為胃癌早期,癌細胞剛開始侵犯粘膜層,使胃臟某一處粘膜糜爛、隆起、粘膜粗糙破潰,有些是潰瘍。這些症狀同某一時期胃、十二指腸潰瘍病人的症狀往往是一樣的。


不過要注意,胃、十二指腸潰瘍特別是慢性的潰瘍,症狀出現的時間比較長,並且會反覆發作,服用治療胃病的藥物可以使病情緩解,有些可能會表現出來某些規律性。例如,潰瘍病有周期性的疼痛發作,大多數在秋、冬季和初春發病;又比如疼痛的節律性,如胃潰瘍常常在飯後半小時到一小時發生疼痛。而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大多發生在飯後三到四小時,一直持續到下次吃飯才停止。

早期胃癌,由於癌細胞的不斷增殖,它所引起的症狀不同於胃病的症狀,一般有持續加重的特點。服用胃藥也不會見效。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確診早期胃癌病人最常用的方法是胃鏡檢查+病理活檢,血常規、大便潛血試驗、腫瘤標誌物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


長腿醫生


胃癌早期無特異性症狀,而胃癌的早期發現對於生存率有很大的影響。胃癌致死率在癌症中位列前三,全球五年生存率僅為 10 %。中國胃癌病人的五年生存率為 20 %,而日本胃癌的五年生存率達到了80%。如此大的差距關鍵在於日本對胃癌的早期篩查。



《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規定,年齡 ≥ 40 歲且符合以下 5 條中任一條者建議作為胃癌高危人群篩查對象:

(1)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2)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5)存在胃癌其它高危因素(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



胃癌篩查主要包括下列方法:上消化道造影、內鏡篩查、血清學檢查(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

日本基本上將胃鏡檢查作為直接首選方法,而我國是先進行血清學檢查,再根據結果判斷是否行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早期胃癌篩查最有效的手段

日本將胃鏡檢查納入到 40 歲以上國民的體檢項目中,而且日本民眾對胃癌早期篩查比較重視,許多年輕人自己也會定期去做胃鏡檢查。而我國由於醫療資源緊缺、人口基數大、對胃鏡接受度差、健康意識不高等原因,很少有人會主動去做胃鏡檢查。



不光是胃癌,對於所有癌症來說早期發現對生存率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日本之所以胃癌發病率高,是因為他們早期篩查做的好,所以即使如此,他們的胃癌死亡率卻不高。


醫學掃地僧


胃癌是常見的四大腫瘤之一,胃癌的發病了雖然近幾年有所好轉,但是在過去是位居腫瘤發病率首位。現在仍然不能忽視這種癌症腫瘤。

幽門螺桿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多種疾病的致病原因,尤其是與胃癌的相關性極高。

感染了幽門桿菌,身體並不是悄無聲息。

胃病的“禍根”幽門螺桿菌,出現這四個表現,你可能被感染了:

表現1、口腔異味


口臭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最直接的表現。

一方面是因為幽門螺桿菌會產生大量尿素酶,能迅速分解尿素產生大量氨,氨是一種具有特殊臭味的物質,從而造成頑固性口臭。

另一方面這是因為幽門螺桿菌能夠在牙菌斑中存活,它會在口腔中生產出臭臭的碳化物。

表現2、消化異常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的胃炎的表現,例如消化不良,腹脹腹痛,噁心、排便異常,常常有希便,或者是總是排不乾淨等等。

出現以上一系列的表現,然後再加上有口腔異味,多半是因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

表現3、上腹疼痛

一般十胃九病,很多人都不會把胃痛當回事,其實如果長期出現飲食後胃痛或者是飽腹感強的情況,有時還伴有其他的症狀表現。

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雖說幽門桿菌不會馬上導致胃癌,但是對胃的損傷是非常大的,及時干預,以防延誤病情。

胃部的“天敵”,幽門螺桿菌,吃飯時有四個習慣的人,建議去查查

習慣一、飯前便後不洗手

例如,一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者在上完廁所以後並沒有洗手,一旦手上沾染上了幽門螺旋桿菌,也沒有洗掉的機會。

隨後又跟一桌子的未感染者吃飯或者是握手,在這個過程當中,未感染者就可能會通過口腔接觸到幽門螺旋桿菌。

所以建議有幽門螺旋桿菌的人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避免傳染給別人。

習慣二、吃不熟的牛肉、魚肉等

隨著社會的近一步發展,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會被西方的飲食習慣所影響,尤其是年輕的一代,喜歡吃一些不全熟或者是生的食物。

像是刺身、生的牛肉、牛排等,這些食物雖然別具一番風味,但是這種沒有經過高溫烹煮的食物,很容易有細菌存在。

人體一旦食用了這一類食物,就會讓幽門螺桿菌進入到胃內,繼而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習慣三、不喜歡刷牙

幽門螺旋桿菌的生命力非常強大,在大多數的環境下幽門桿菌都能夠生存,而“口腔”也是非常好的“藏身之所”。

現在很多人不喜歡刷牙,或者是隻在早上刷牙,睡前並沒有刷牙的習慣,其實這樣做會大大的增加幽門桿菌的感染機會。

一旦幽門螺桿菌藏身在牙齒縫隙之間,就會隨著食物、或者是唾液的吞嚥,進入到胃內,對胃黏膜造成損傷。

習慣四、口對口餵飯

“口口”傳播是幽門桿菌的一個主要途徑。

而口對口餵飯,這個習慣還普遍的存在於一些老人的生活習慣中,如嚼碎食物餵給幼兒的餵食習慣,用嘴吹涼餵給幼兒的這些習慣等,都可能造成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

再說一個問題,就是Kiss的問題,口對口親孩子,口對口親吻愛人,如果一方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那麼就有將幽門螺旋桿菌傳染給另一方的可能性。

預防胃癌,養好胃,謹記“三宜、兩忌”:

“三宜”:

1、宜喝養胃茶水

用養胃殺菌的小植物,泡水代茶飲,有助於養胃殺菌,保護胃部健康。

奶汁草根茶

奶汁草根泡水喝,可殺滅幽門螺桿菌,改善胃炎、胃潰瘍。

奶汁草隨處可見,藥食兩用,對於胃部健康有益。

現代研究發現,奶汁草,可使幽門螺桿菌轉陰,潰瘍面癒合、疼痛停止。能明顯減輕應激所致的胃黏膜損傷 ,使潰瘍發生率和潰瘍指數明顯下降 ,而配伍成複方後 ,抗潰瘍作用更強。

四川某醫院,應用奶汁草,聯合奧美拉唑膠囊,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的糜爛性胃炎患者66例,並與西藥三聯療法治療的66例作對照。

結論:奶汁草與阿莫西林、甲硝唑抗幽門螺桿菌療效相似,且具藥源廣、價格低,副作用少的特點。

奶汁草具有廣譜殺菌的作用,有著“天然抗生素”的美稱,又是一味抗“炎”良藥,尤其對胃炎之“炎”有佳效。

所以,經常用奶汁草根茶泡水喝,對於殺滅幽門螺桿菌,改善胃潰瘍,保護胃部健康,大有益處。

2、宜飲食清淡

很多人吃飯都喜歡重口味,偏愛鮮、香、麻、辣帶給味蕾的刺激。

但是,從醫學角度出發,重口味卻是疾病導火索!

辛辣、高鹽食物食用過量,對胃黏膜的保護層也會造成損傷,還會加速胃腸癌變。

因此,胃不好的人平時儘量飲食清淡,多喝小米粥,多吃南瓜、胡蘿蔔等蔬菜。

3、宜做胃鏡檢查

很多人有胃病不重視,認為胃病是小病。

但是,胃癌的發病有四個階段: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胃癌。

所以,患有胃病的人一定要及時重視,按時服用胃藥,並且做胃鏡檢查,有助於及時發現胃癌。

“兩忌”:

1、忌菸忌酒

現在抽吸酗酒已經成為常事,我們都知道,酗酒傷胃,長期過量飲灑容易致使胃部遭受乙醇的劣性刺激,特別是乙醇含量較高的烈性酒,容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症,導致胃出血,甚至誘發癌變。

而香菸煙霧當中,含有多種激發細胞癌變的物質,因此胃不好的人一定今早戒菸戒酒。

2、忌壓力抑鬱

情緒對於胃病的康復的有幫助的,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抑鬱、暴躁、悲傷等狀態,就會導致神經紊亂,加速胃酸分泌,使胃粘膜缺血,形成胃病。

因此,平時一定要適度地學會宣洩,減少不良情緒的刺激,保持開朗和豁達的性格。


養生小百科


近年來胃癌的發病率逐漸增高,但是我國居民對未來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刻,雖然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但是如果對胃癌深入的瞭解,就會發現,如果細心觀察早期胃癌,也是有一定的症狀的。

通常來說胃癌的第一個信號,那就是胃部不適。

1、胃部隱痛。胃癌引起的胃痛大多是是捉摸不透的隱隱作痛,通常沒有規律可言。而普通的胃潰瘍或胃炎所引起的胃痛是有規律的,可以表現為飢餓的時候肚子疼或者肚子飽的時候肚子疼,通常是有規律性、節律性、週期性的發作。所以大於40歲,出現原因不明的胃部隱痛或不適,又沒有規律性的發作,那就要小心胃癌。



2、噁心、嘔吐。胃癌發生大多會引起噁心嘔吐的症狀,特別是長在賁門或幽門的附近。長在幽門附近的腫瘤,可以造成幽門部梗阻而導致噁心嘔吐的症狀明顯,同樣道理如果長在噴門部的腫瘤會引起噁心的症狀比較多。


3、解黑色大便或嘔血。胃癌生長速度快,侵犯血管,而且血供豐富,所以胃癌的患者大多胃部比較容易出血,當出血量極少時,肉眼是沒辦法看到的,需要在醫院的大便常規查到,如果整體出血量大於50毫升以上,就可以出現解黑色大便,或柏油樣大便,出血量更多的,甚至會導致嘔血。

4、消化不良或腹脹。腫瘤是異物,胃癌可以讓人感覺腹部飽脹感,患胃癌的人大多胃動力下降,消化能力下降出現消化不良。


胃癌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胃部不適,還有其他系統的症狀。

出現胃癌時,因為胃癌是高消耗性疾病,可以讓患病者在短期之內體重嚴重下降,消瘦明顯。因為胃癌長期出血導致血紅蛋白下降,所以患病者大多消瘦,而且四肢乏力,精神差。到了晚期胃癌,因為癌細胞的轉移,可以侵犯各個器官系統,會有骨頭痛、頭疼、呼吸困難等各種情況。

當發現身體有上述的不適感時,應該完善胃鏡檢查,胃鏡檢查是發現並且診斷胃癌的唯一手段,對治療胃癌也可提供重要的臨床依據。李醫生也建議大於既往有長期胃病病史的病人,都應該定期複查胃鏡,對於預防胃癌有積極的作用。


李醫生堅持用最簡單的語言與大家分享醫學知識,為大家提供方便。關注李醫生告訴你,一起探討和學習健康知識,有問題的可以在留言區評論。你的點贊和評論是對李醫生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李醫生告訴你


在我國,胃癌還是比較常見的,對於40歲的中年人如果出現上腹部疼痛、上腹部不舒服、上腹部飽脹或者出現噁心嘔吐以及打飽嗝等表現的時候,如果服用抗酸藥物等可以暫時緩解,但在短時間之內上述表現反覆發作的人,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就診,沒有禁忌首選胃鏡檢查,能夠診斷早期胃癌,九成以上的胃癌可以通過胃鏡檢查發現。



但話又說回來,大部分胃癌患者在早期的時候不會出現這些表現,因而僅僅依靠臨床表現,診斷早期胃癌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胃癌依然重在預防,預防的關鍵是少吃煙燻、臘制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儘量避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預防和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異型增生,尤其是胃癌有家族遺傳傾向的患者更要引起重視,定期體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