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我沒有點過秋香,也不曾妻妾成羣

中國歷史上的“風流才子”,不乏其人,各有精彩。有一個名字,總是和“風流才子”四字聯在一起。看到"風流才子“四個字,總容易條件反射般的想到他,他就是唐寅,唐伯虎。

唐伯虎:我沒有點過秋香,也不曾妻妾成群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4日),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直隸吳縣人,吳中四才子之一。在畫史上又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或“吳門四家”。民間有很多關於唐伯虎的傳說,很多已被改編成了戲曲、電影、電視劇。大大加深了唐伯虎在世人心中的印象,也在大家心中樹立了一個風流倜儻,瀟灑不羈的才子形象。

事實上,唐寅”才子“是真,”風流“倒也未必,除了他畫過一些春宮圖外,到也未有太多風流的事蹟見於正史。

相反,據唐寅寫給文徵明的信上說他自己年輕的時候:“居身屠酤,鼓刀滌血。”又說:“參雜輿隸屠販之中。” 一個整體和販賣牲口的屠夫混跡在一起,經常幫忙磨磨刀,擦拭血水的唐寅,還能風流到哪裡去?

唐伯虎:我沒有點過秋香,也不曾妻妾成群

唐寅出生在蘇州一個普通家庭,父唐廣德,母丘氏。父親為在蘇州裡開設一家食肆,家境只能算是小康。

雖然家境一般,但唐寅確實才氣超然。

十六歲時經初等考試後即成為生員。

年少畫畫時,也並沒什麼師從,算是無師自通,即便這樣,畫出來的作品已經讓人驚歎。吳一鵬在《貞壽圖卷》上提款:“歲丙午,子畏年止十七,而山石樹枝如篆籀,人物衣褶如鐵絲。少詣如是,豈非天授!”

二十八歲,參加弘治戊午年應天府(南京)鄉試,得第一名舉人,即解元。在唐寅許多畫作中,可以見到“南京解元”的印章。

二十九歲時參加會試,唐寅與徐經(徐霞客高祖父)一同赴考。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科場舞弊案”,直接導致他絕意仕途,改變了人生的走向。

唐伯虎:我沒有點過秋香,也不曾妻妾成群

唐、徐赴考期間,有大臣參表,稱當時的主考官事先洩題給徐經、唐寅,要求朝廷暫緩放榜,查明真相。明孝宗當即要求徹查,而徹查的結果是唐、徐並未涉案,那個參奏的大臣因涉誣告,被送錦衣衛鎮撫司查問。而此時徐經、唐寅都已經在獄中。

後又講一系列官員和朝廷之間的求情、角力,最終他們還是被判罪,主考官被判“臨財苟得,有玷文衡”,要他致仕。唐寅、徐經則是“夤緣求進”之罪折抵贖金,後被派發浙江充吏役。

從此唐寅再無仕途的念想,後漫遊華中、江南諸山。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莊簡廢園址上築室桃花塢,創作大量優秀作品,其人物畫多描寫古今仕女生活和歷史故事。

唐伯虎:我沒有點過秋香,也不曾妻妾成群

唐寅放棄仕途之後,開始向當時的大畫家周臣請益學畫。由於周臣的畫風遠摹南宋畫家李唐、劉松年,所以唐寅的作品也多被人認為有李劉風格。美術史對唐寅山水畫的討論中有周臣代筆的問題,目前仍沒有比較清晰的理解。唐寅的作品以山水畫、人物畫出名,亦有花鳥竹石的作品存世。一般而言,都將唐寅的繪畫風格分做三期,但由於許多有紀年的作品多集中在唐寅的晚年,早年的風格分期便有許多爭議。唐寅書法亦好,早年的書風比較靠近顏真卿,後來比較接近李邕、趙孟。

唐伯虎:我沒有點過秋香,也不曾妻妾成群

自明末以來,在討論唐寅作品,均把他分到吳派,並與沈周、文徵明、仇英等畫家並稱“吳門四家”,或稱“明四大家”。但唐寅的畫風與沈周、文徵明並不相同,而嚴格來說,也不能將唐寅的風格逕歸為吳派。因為相較於一般吳派多追隨元四大家的畫風,唐寅作品裡元四家的影響相當的少,反而有比較多南宋院畫家的影子。但多數的人,都稱唐寅是揉合“南”、“北”的重要畫家。

唐伯虎:我沒有點過秋香,也不曾妻妾成群

感情上,唐寅也未見太多“風流”,相反,還有些悲涼。

有史記載,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歲時娶徐氏,但在他大約廿四歲的時候病逝。後來可能又有娶一女,但碰到科舉弊案的牽累而遭去。後娶沈氏,名沈九娘,大概恰恰因為“九娘”這個名字,很多人以訛傳訛,認為唐寅妻妾成群,有九個老婆,坐實了他的風流之名。其實是附會杜撰罷了。

唐伯虎:我沒有點過秋香,也不曾妻妾成群

至於唐伯虎點秋香,也是民間傳說,唐寅根本沒娶過一個叫“秋香”的姑娘。而秋香也根本不是影視作品裡所說的華府的俏婢女,而是南京一名頗有名氣的青樓妓女,命途坎坷。然而根據蕭若元說明史,明末有筆記說及唐寅曾為街上婢女對其一笑,而追隨至一大戶人家倭身為僕,後來被發現,將婢女賜予唐寅,該婢女就名秋香。只是坊間流傳的香豔美談一樁,絕非事實。

唐寅其人,風流不風流不重要;其文其畫,風流千古,即是遺澤後世。

唐伯虎:我沒有點過秋香,也不曾妻妾成群

鹹聊人文原創,歡迎評論轉發,關注本號,查看更多原創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