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版糧票四版60張、石鐵隕石、四川銀幣賞析!

西藏版糧票四版60張、石鐵隕石、四川銀幣賞析!

石鐵隕石 重:5272克

蒼茫宇宙,浩瀚無垠,有太多的未知等待著人類去探索。長久以來,被稱作“天外來石”的隕石因極高的科研價值一直受到眾多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的熱捧。如今,隕石收藏熱席捲全球,能夠收藏隕石成了就收藏家身份地位的象徵。全世界的隕石可分為石鐵隕石、石隕石和鐵隕石三種,其中石鐵隕石因其獨特的歷史價值和科研價值備受收藏新貴們的追逐,據悉,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隕石有20多噸,數量有兩萬多塊,其中99%以上是石隕石和鐵隕石,石鐵隕石只佔幾乎0.3%左右的比例,換句話說,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石鐵隕石只有60塊左右,其中有一部分隕落在大海,一部分不能被人類發現珍藏,還有一部分被收藏在大型博物館中。物以稀為貴,正因為此,石鐵隕石的商業價值極高,即使是大收藏家,能夠收藏到石鐵隕石的也寥寥無幾。

隕石是經過遙遠的外太空經過漫長的飄行,又經過急速的墜落、高溫的摩擦降臨了地球。被稱作“天外來石”的隕石因極高的科研價值一直受到眾多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的熱捧。現在,隕石珍藏熱席捲全球,能夠珍藏隕石成了就珍藏家身份職位的象徵,其中隕石有著豐富的歷史價值和科研價值,備受收藏家們的追逐。文中此石鐵隕石,色澤黃黑,隕石表面布有大小不一、深淺不等的凹坑,即熔蝕坑。內部含鐵較高的石隕石,重量比石隕石大的多,手感很明顯,表面呈金屬光澤,少量微磁,其中熔殼在陽光下閃灼著耀眼光線,很是珍貴。此件石鐵隕石表面呈現自然燃燒痕跡灼燒痕跡明顯,氣印密集漂亮。實屬罕見,不僅是從此隕石外觀,還是本身的價值來看,都是很高的科研價值、觀賞價值和考古價值,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且隨著隕石市場逐步走好,升值空間非常之大。在古代,人們往往把隕石當做聖物。比如,古羅馬人把隕石當做神的使者,他們在隕石墜落的地方蓋起鐘樓來供奉。在中國《左氏傳》雲:“隕石,星也”。隕石之與世上芸芸眾生,無異於中原黃土之賤也。然其之與聖人,乃天外之來客,通天界之橋樑,達上帝之使者也。餘傾畢生之財力物力,餐風露宿,跋山涉水,欲收集天下隕石於一屋。然世界之大,宇宙之廣,歲月之無窮,天下隕石非人力所能窮也。

西藏版糧票四版60張、石鐵隕石、四川銀幣賞析!

西藏版糧票四版60張、石鐵隕石、四川銀幣賞析!

四川銀幣 直徑:3.975cm 厚:0.273cm 重:26.51g

中國是世界上最後一個結束銀本位幣制度的國家,世界上其他國家早已經退出貨幣流通領域的機制銀幣都隨著舊中國國際貿易的開展而大量匯聚到清代和民國時期的舊中國流通。由於中國人民銀行的長期大規模收兌銀元的行動使得民間老銀元的實際存量越來越少,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成為稀有的文物收藏品的。

在我國發行的近千種老銀幣中,有一種圖案非常別緻、中央有一個很大的篆書“漢”字,這就是精美的“四川軍政府大漢銀幣”。民國元年(1912年)四川大漢軍政府鑄大漢銀幣,幣值有:壹元、五角、二角、一角四種。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2月四川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四川軍政府接管了設在成都的四川造幣分廠。為滿足軍需和保路運動的需要,廢除了前清龍模銀幣,新創四川銀幣模型,於1912年起,由四川造幣廠正式開鑄四川軍政府“漢”字銀元。在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國的過程中,軍政府曾發揮過重要作用(雖然後來演變成軍閥混戰)。軍政府作為非常時期的區域性臨時政府,曾發行過貨幣,如湖北軍政府和四川軍政府,都發行過銅幣。只有四川軍政府發行過銀元。這些貨幣,開始是為了籌措軍餉,維持政府開支,以後也成為區域性的貨幣。所以軍政府貨幣具有軍用貨幣和民用貨幣的雙重職能。

此枚四川銀幣軍政府造壹圓,品相較為完美,紋飾清晰,具有一定的藝術觀賞價值。旁圍十八個小圓圈組成的大圓圈,內鐫縱向飾紋,象徵著當年響應辛亥革命的十八個省;圈外上端鐫“中華民國元年”六字,左右各飾十字紋飾,浮雕感強烈,精緻小巧,十分精美。

軍政府造四川銀幣流通範圍較窄,發行量與存世量都相對來說比較少。也是由於這個原因,導致四川銀元的研究價值和市場價值都變得異常之高,俗話說:“物以稀為貴”,由於該錢幣作為特殊歷史時期、地方政權的特殊貨幣,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價值等特點,從收藏與投資角度來說乃非常珍貴。

西藏版糧票四版60張、石鐵隕石、四川銀幣賞析!

西藏版糧票四版60張、石鐵隕石、四川銀幣賞析!

西藏版糧票四版60張、石鐵隕石、四川銀幣賞析!

西藏版糧票四版60張

糧票,作為我國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特殊經濟條件下的歷史產物,是當時保障供需、解決居民吃穿用的必需品。當時,對物資實行計劃供應,按人口定量發放糧票、布票等專用購物票,只有拿著政府發放的購糧本與糧票,才能購買糧食。

各地糧票的設計並不完全相同,有的印有精美的圖案,有的將本地風景名勝和濃郁民族風情設計在糧票上。比如西藏地區的糧票、布票等部分票證上就是以犛牛作為圖案,體現了濃郁的高原特色。在票證發行中,由於西藏地域的人口數量相對較少,因此當時西藏地區糧票、布票、麵票等多種票證的初始發行數量就相對較少。

當時在不同地區流通的這些糧票、布票等票據上,除了圖案外,還會設有蒙文、藏文、維吾爾文、朝鮮文等少數民族文字。60年代,西藏地區使用的布票上面就標有顯著的藏文。

1960年,西藏軍區印製了第一套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糧票。與大部分軍用糧票不同的是,該套糧票只限駐藏部隊內部使用。1993年,西藏成為最後一個停止使用糧票的省份,這也標誌著票證時代的結束。隨著國家的發展與經濟的繁榮,這些花花綠綠的票證已經成為歷史的記憶。現在的吃穿用住,再也不用帶本帶票了,糧票糧本也進入了博物館、紀念館,成為記錄一段歷史,講述時光故事的實物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