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福武:率團隊摸清抗風植物家底 建議推廣鄉土樹種|創新英雄

邢福武:率团队摸清抗风植物家底 建议推广乡土树种|创新英雄

邢福武:率团队摸清抗风植物家底 建议推广乡土树种|创新英雄

邢福武

邢福武:率团队摸清抗风植物家底 建议推广乡土树种|创新英雄

9月中旬,強颱風“山竹”肆虐廣東,造成許多樹木倒伏。儘管世上沒有可以完全防颱風的樹種,但專家發現,抗風能力相對強且美觀的樹種不少。這次颱風也給廣州未來綠化樹種的選擇提出了新考驗。

翻山越嶺,荒島求生,蛇鼠相伴,慧眼尋寶……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首席研究員邢福武帶領的團隊多年來踏遍南海200多個島嶼,摸清抗風植物家底,有關研究成果先後獲得了2013年、2016年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地下環境空間窄城市樹木難“立錐”

強颱風“山竹”肆虐廣州,許多樹木倒伏。據觀察統計,3種地形倒伏的樹比較多:一是南北走向道路樹木倒伏多。風向原因導致城市南北向道路(如科韻路、解放路)倒伏樹木的數量是東西向道路的數倍以上。二是狹管地段受災強。受狹管效應影響,城區內高樓大廈間(如珠江新城內多個路口)的狹窄地帶瞬間風力加強,該地段的倒伏樹木普遍也較其他區域多。三是局部風口影響大。受風切變影響的局部地區(如社區、公園)受災嚴重。

面對眾多倒伏的植物,邢福武感到相當痛心,他連忙組織團隊在廣州11個點進行調研,希望發現更多原因。調查團隊來到天河區華景新城社區,發現眾多喬木橫七豎八地倒下,倒伏的樹木有個共同特徵——根系並不多。原來它們的生長立地環境差,或者長在硬底化的土地上,或者長在一堆建築垃圾裡,根本沒有空間拓展根系。多數植物冠幅有多寬,就意味著地下根系需要同等面積作為生長之地。邢福武認為,樹木生存空間太小,沒有“立錐之地”,遇到強颱風就容易倒伏。

20年踏遍200島 “追風者”育抗風樹

為了找到抗風能力強的樹種,過去近20年裡,邢福武所在團隊的足跡遍及海南島、三沙市、廣東沿海等地的200多個島嶼,對華南鄉土植物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

水黃皮就是邢福武在無人島邂逅發現的抗風樹種。30多年前,在香港調查的邢福武注意到,無論是無人島還是公園,水黃皮都隨處可見,這與內地的華南城市截然不同。

水黃皮是鄉土紅樹林,抗風能力出眾。抱著試驗的態度,邢福武在南沙與從化引種水黃皮,有了更多的發現:水黃皮能開出小小的、粉紅色的花,一簇一簇很美觀。為此,研究團隊專門篩選、評價出適合城市種植的品種,再在番禺的合作單位進行推廣。

南沙是“山竹”颱風影響最強的地方,陣風有14級。但團隊調查發現,水黃皮並未因颱風受損,這給了邢福武莫大的信心。

俗語說“大潮退去才知道誰裸泳”。在尋找抗風樹種的路上,邢福武要做“追風者”,發掘颱風過後依然能“企穩”的樹種。

香蒲桃就是讓邢福武十分驚訝的樹。30多年前,邢福武在一場颱風過後趕往海南島萬寧市海邊,只見滿目瘡痍,海邊樹木幾乎全部倒伏。就在放棄搜索之際,依然筆直挺立的香蒲桃映入眼簾,讓他激動不已。

邢福武連忙把香蒲桃帶回廣東,發現香蒲桃能結出不同顏色的花,為了找到既抗風又能觀花、且遺傳穩定的香蒲桃品種,團隊得對香蒲桃二代、三代篩選與培育。

為了發現最抗風的香蒲桃,從1998年起,團隊在從化、南沙等多地分別進行引種、馴化香蒲桃,經過十多年的篩選,終於有了適合城市綠化的香蒲桃品種。在這次颱風中,香蒲桃沒有出現問題。

鄉土植物“以柔克剛”慢生樹種值得推廣

番禺區星河灣的棕櫚科植物銀海棗是讓邢福武讚歎的樹種,調查團隊發現,颱風後該小區沒有棕櫚樹倒伏,葉子受傷的不多。天河區某小區25樓的一個單元挨著鐵路,陽臺正對著鐵路,按理是一個風道,陽臺會遭受狂風暴雨襲擊,但該陽臺上的豆科等藤本植物在臺風中既沒有被吹斷,也沒有被吹走。可見,鄉土藤本植物“以柔克剛”的抗風能力相當強大。

調查顯示,此次颱風中,市民比較熟悉的宮粉紫荊抵抗力比較差,一來其容易老化,二來病蟲害比較多,且蟲害可以鑽到樹種中間去,容易攔腰而斷。其他引種的非鄉土樹種抗風性也相對差,如風鈴木、美麗異木棉、藍花楹、鳳凰木等。黃槿、南洋楹、桉樹等快速生長的樹種均是倒伏比較多的樹種。

邢福武建議,近年來,廣州實施森林城市品質提升計劃,打造四季花城,讓花城名副其實,這條路走對了。但抗風、觀花、觀形等長處集於一身的鄉土植物近年來卻被忽略了,今後在特定地點如風口,首先要選用抗風樹種,包括酸豆、海南紅豆、紅錐、米錐等植物。

比如酸豆,花雖然比較小,但是花朵很多,抗風又美觀。海南紅豆也是,其花色淡雅,果實珍奇,種子鮮紅欲滴,隨季節而變出葉、花、果美景。邢福武調查發現,香樟等慢生長的樹種大多是抗風樹種,並且多數可以納入古樹名木。

◆◆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華南植物園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島嶼植物資源調查研究,先後主持國家基礎性工作專項等項目30多項,其中11項科技成果獲獎。主編專著22部,曾獲第七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

創新感言

◆◆

打造四季花城,廣州這條路走對了。部分鄉土植物如棕櫚科、豆科、殼鬥科、樟科、桃金娘科、山茶科等植物能將抗風與觀花、觀形等長處集於一身。

未來,花城建設可多采用抗風鄉土樹種,通過群落式種植,讓花城植物更加多樣性。

◆◆

建議

◆◆

廣州打造四季花城時,除了選用宮粉紫荊、黃花風鈴木等開花植物之外,也可以選種觀花、觀形且抗風能力強的鄉土樹種,包括海南紅豆、軟莢紅豆、水黃皮、石碌含笑、華潤楠、梨楨楠、柳葉楨楠、香蒲桃、紅鱗蒲桃、水翁、山葉蒲桃、方枝蒲桃、露兜樹、瓊棕、大頭茶、小果石筆木、紅皮糙果茶,以及殼鬥科植物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