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故事:謀士蒯通勸韓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歷史小故事:謀士蒯通勸韓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蒯通知道天下局勢的變化取決於韓信,想勸韓信背叛漢朝。

蒯通說:我曾經學過相面術,觀察您的臉譜,最多不過被封為侯爵,又總是處於危險之中;而看您的背形,則非常尊貴,難以說出。

韓信問:“您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歷史小故事:謀士蒯通勸韓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蒯通說:“天下剛剛起來發難的時候,英雄豪傑之士自立為侯、王,振臂一呼,天下之人像雲霧一樣會合,像魚鱗一樣錯雜積聚,像疾風一樣迅速興起。常時人們只為推翻秦朝而憂慮。現在劉邦、項羽兩方相爭,使人一敗塗地,流離失所,數不勝數.漢王率領幾十萬兵眾,據守鞏、雒,憑藉山、河之險,毫無功效,戰敗而逃,不能援救,在榮陽敗退,在成皋負傷,逃到宛、葉之間,造就是所說的智謀、勇力都陷入困境之人。楚人起兵於彭城,輾轉爭鬥,所向無敵,進兵到榮陽,乘勝利之勢,威震天下,然而在京、索之間受阻,臨近西山卻不能前進,如今已經三年了。銳氣在險峻的關塞受挫,國庫的糧食耗盡,百姓苦不堪言,不知歸順於誰。以我之見,除非有天下聖賢。否則勢必不能消除天下的災禍。現在劉邦、項羽兩人的命運就掌握在您的手裡。您幫助漢王,漢王就會取勝,與楚王聯合,楚王就會成功。我願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達愚陋的誠意,就怕您不能採納我的建議。現在為您著想,不如讓他們兩方都得到好處,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勢必無人敢先發難。憑您的賢達聖明,又有眾多身穿鎖甲的軍隊,佔據強大的齊國,聯合燕、趙兩國,出兵到空虛之地控制他們的後方,順應民心,西向制止楚、漢間的爭鬥,使士卒免於死亡,天下之人,誰敢不聽從!您按照原來齊國的版圖,擁有淮、泗之間的土地,以恩德安撫諸侯,拱手安居,禮讓賢士,那麼天下諸侯都將競相朝拜齊國。我聽說‘上天賜予而不接受,反而會受到罪責;時機到來而不行動,反而會得到災禍,希望您深思熟慮。”

韓信說:“漢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見利忘義、背恩忘德呢?”

歷史小故事:謀士蒯通勸韓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蒯通說:“當初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餘結下生死之交,等到為張饜、陳釋的事而爭吵,常山王抱頭鼠竄,歸附漢王,借兵束下,戰於鄗北,成安君死於泜水南岸。逭兩人結交之時,親密無間,天下沒有人能與他們相比,而最後卻自相殘殺,以至於滅亡,這是為什麼呢?禍患產生於慾望太多、人心難測。現在您忠心耿耿地與漢王交好,不會比那兩位關係更緊密,而所爭論的事情又往往比張饜、陳釋的事情重要。所以我認為您堅信漢王不會危害您是錯誤的,俗話說: ‘野鳥捕盡,獵狗就會被烹殺;敵國破滅,謀臣就將死亡。況且我聽說勇力和謀略使君主感到畏忌的人將難保性命,功業壓倒當世的人將得不到獎賞。您渡過西河,俘獲魏王,活捉夏說,攻下井陘,討伐成安君的罪過並把他殺死,而得以在趙國發號施令,威脅燕國,平定齊國,向南挫敗楚國的幾十萬兵眾,終於斬殺龍且,派人西行向漢王報功,造就是所說的功業天下無雙,謀略世間少有之人。現在您功高難以獎賞,威重使君豐畏忌,歸附楚國,楚人不信任您;歸附漢國,漢人害怕您。您想帶著這些功業和威望歸附誰呢?處在人臣的地位,而有高於天下的名望,我實在為您擔心。”

歷史小故事:謀士蒯通勸韓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蒯通又勸說道:“能否聽從忠告,是做事成敗的徵兆;謀劃是否得當,是存亡得失的關鍵。從事奴僕的差役,就會失去萬乘枓仁的權柄;保守低微的俸祿,就會喪失成為公卿、宰相的機會。心裹明明知道這個道理,而刁;敢做出決斷並付諸行動,將會成為百事之禍。所以猛虎如果猶豫,還不如蜂、蠍以毒刺刺人;孟賁如果遲疑,還不如兒童堅決去做。這是說貴在能實際行動。功業很難做成卻容易失敗,機會很難遇到卻容易喪失. ‘時機啊時機,不會第二次來臨。’希望您不要懷疑我的計策。”

韓信猶豫不決,不忍心背叛漢王,又自以為功多,漢王不會奪回他統治的齊國,於是婉言謝絕了蒯通的建議。

劉邦平定了天下之後,韓信因罪被貶為淮陰侯,又因謀反而被處死。

韓信臨死的時候嘆息著說: “我真後悔不聽蒯通的話,以至於死在女人的手中!

歷史小故事:謀士蒯通勸韓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劉邦說: “你說的是齊國的辯士蒯通。”

於是下詔書命令齊國把蒯通召來。

蒯通來到朝廷,劉邦要將他處以烹刑。

劉邦說: “你為什麼教唆韓信反叛?”

歷史小故事:謀士蒯通勸韓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蒯通說:“狗總是要對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那時候,我只知道有齊王韓信,並不知道有您。況且秦朝喪失帝位,天下之人共同去搶,有才能的人首先得到。天下紛亂,人們都爭先恐後地要去做您所做的事,只是能力不夠,您能把他們都殺盡嗎?”

劉邦於是赦免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