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上黃山掬寒露

欲上黃山掬寒露

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結束;時間在公曆每年10月7日~9日。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黃山地處皖南之南,具有明顯的江南宜人氣候的特徵,或許北方秋意正濃,北京香山的楓葉已層林盡染,呈現深秋景象,偶見早霜,而南方可能才秋意漸濃,蟬噤荷殘,茂林翻覆,星點紅意。天高晝暖夜來涼,隨著寒露的到來,秋意也越濃了,寒意也重了。

欲上黃山掬寒露

中國自古就對時歷頗有研究,形成自己的一套年月記法。在每一個時節的交替和變化中,人們會因客觀條件的變化來對自己的生活習慣稍作改變。登高賞秋,閒暇品菊花茶,吃柿子……因為寒露與重陽節接近,這個時候菊花開的旺盛,為除秋燥,黃山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如果去往皖南鄉村,可以看到多處農家種植菊花,白菊盛開,陪襯著古樸的馬頭牆。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在這裡,給大家安利黃山的“徽州金菊”。“黃山金菊”,原稱“徽州貢菊”,是從菊花群體中選育出的優良品種,盛產於休寧縣蘭田、南塘等地,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寒露期間,一小杯金菊花茶,細細品鑑,也是安然雅度了。

欲上黃山掬寒露

寒露來黃山,哪能不登高。重陽節在寒露節氣前後,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逐漸地,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節氣的習俗。雖說登高這一習俗在北京更盛,但皖南這裡由於地勢的原因,村落大多建在山腳下,依山而居,環山而住,有時站在一處普通的山頭上都可以俯瞰這個村落,登高也由此形成。黃山風景區當然不必多說,天都峰,蓮花峰和光明頂,並稱為黃山三大主峰,天高雲淡的風景自然堪比天上人間。霧氣升騰,黃山雲海被夕陽紅浸染,黃山美得宛如宮殿般富麗堂皇,若興頭還夠,還有暮色中的奇松似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看慣了人來人往,目送一批又一批遊客。不想起早看日出,看晚霞也是不錯的。天光雲影相互映襯,色彩斑斕,雲海被落日染成了紅色,海市蜃樓般的幻覺也不過如此,中外遊客感慨萬千,讚歎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欲上黃山掬寒露

依山傍水的黃山,也有秋釣的習俗。寒露節氣,炎熱已退,陽光和煦,人們紛紛外出賞花、吃螃蟹或釣魚。因寒露時節,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遊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新安江是黃山的母親河,水質綿和溫涼,也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秋釣。

自古風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寒露至,意味著不久之後23個節氣又會來一個新的輪迴,類比一句話就是,冬天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文字:揚卓文化

圖片:今日頭條正版圖庫、黃山攝影作品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