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間,決定了你和學霸間的距離

小科普:什麼是碎片化時間?

通常碎片時間就是指沒有安排任何工作,未被計劃的時間。因為零散、無規律,所以被叫做碎片時間。

進入新學期,學習邁向新臺階,很多同學焦灼不安,嚷嚷著時間不夠用,可儘管時間緊張,你還是那個後天考試,今天窩在沙發上打遊戲,明天才趕複習的“芸芸學子”。

忙碌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可一天當中,如果你能抽出一小時來讀書,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五小時,十年就有三千六百五十小時。

時間一直都是有的,不是嗎?

同樣的時間,有的同學用來睡懶覺、發呆、聊八卦、打遊戲、玩電腦,有的同學卻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些時間來提升自己,最大限度地學習知識、獲取資訊。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要小看了碎片時間,別人刷抖音的時候你背單詞,別人打遊戲的時候你記公式,日復一日,你會優秀到自己都害怕!


碎片化時間,決定了你和學霸間的距離


那麼,如何高效利用碎片時間?今天花花老師給同學們分享利用碎片時間的心得,希望能與大家共享共勉,共同進步。

在學習“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前,

我們先來說說“白熊效應”

碎片化時間,決定了你和學霸間的距離


作為一位老臘肉,花花老師在讀書年代曾有過這樣的體驗:自習時明明告誡自己不要看小說,結果小說的情節在腦中愈發清晰,一個晚上的自習課下來,啥都沒學到,實在是想喊一句“臣妾做不到啊!”

因此,對於那些“我想好好學習,可我無能為力”的同學,花花老師表示感同身受,因為這真的不是為偷懶找的藉口,而是我們都受困於“白熊效應”


碎片化時間,決定了你和學霸間的距離


“白熊效應”源於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的一個實驗。他要求參與者嘗試不要想象一隻白色的熊,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強烈反彈,大家很快在腦海中浮現出一隻白熊的形象。當我們刻意轉移注意力時,思維也開始出現無意識的“自主監視”行為——監視自己是否還在想不應該想的事情,使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放棄對事情的關注。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考試前我們要求自己專心學習,可滿腦子卻是“王者農藥”、“韓國長腿歐巴”的畫面,最終使我們無法專注於學習。

那麼,如何擺脫“白熊效應”?

真正忘掉一件事,最好的辦法是順其自然,而不是剋制,抱著佛系的態度,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日常應該開展的生活、工作中,時間久了自然會淡忘。

當擺脫“白熊效應”後

請開始認真學習“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

碎片化時間,決定了你和學霸間的距離

在現實的學習當中,我們很難完整的用一大塊時間去完成學習目標,因此臨近最後期限時,就開始逼迫自己,施加壓力,於是導致很多同學習慣性地熬夜學習,久而久之,身體被熬壞,學習上也沒見半點起色,實在是得不償失。

相比勤勤懇懇地熬夜學習,倒不如在白天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將時間分割開來零星使用,按照自己的精神狀態進行靈活調整,既保證了學習質量,還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01

制定零碎時間計劃表

“每時每刻都明確自己要做什麼”是碎片時間學習的關鍵,為了減少時間上的浪費,我們要以一週或者一個月為單位,制定一個零碎時間學習計劃,利用每件事與每件事的交叉點來進行學習,這樣在實施的時候才不會盲目抓瞎。

當我們明確自己的零碎時間,那麼到了零碎時間段,就必須讓自己進入學習狀態。(這些看起來雖然簡單,但真正執行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困難哦。)

02

充分利用記憶“黃金段”

大部分學生的零碎時間主要有:起床後、課間、飯前、路上、睡覺前。

科學研究發現,早上睡醒後和晚上臨睡前是大腦記憶的最佳時間段,它能讓人在學習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上6-7點:

早上醒來先別急著起床,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正處於學習效率的高峰,利用這段時間學習一些難記但是又必須記住的東西是非常合適的。同學們可以在這個時間段背一些重難點知識,哪怕只花五到十分鐘的時間,也能幫助你加深記憶。

早上醒來後學習,還可以迅速地打開腦子,以便於更順利地開展接下來一天高強度的學習。

晚上21點:

臨睡前,大腦仍然會對接受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編碼、儲存,所以臨睡前的這段時間非常寶貴。睡覺前,在腦海中回顧一下今天所學習的內容,你會發現,晚上回顧過的內容,第二天會記得更牢固。例如:鞏固英語單詞、背誦語文古詩詞、熟悉作文素材、背誦文綜知識點。(花花老師高考前就是用這個方法複習英語單詞,所以高考英語考得還不錯哦。)

03

利用碎片時間查漏補缺

除了上面的零碎時間,我們日常還有許多零碎時間容易被忽略。比如:我們外出吃飯等餐的時候、跟同學放學一起等車或者回家的時候、等候洗衣機工作完畢的時候……

這些時間,一部分可以用來學習新的知識,而另一部分則可以用來進行學習上的反思。

比如:如果你是跟同學在一起,可以針對某一知識點或熱門話題,互相提問和探討,這樣不但能碰撞出不同的觀點還能幫助加深記憶,更有助於知識的查漏補缺。

當你單獨一個人,也可以拿出課堂上的筆記和書本的章節進行對比,查漏補缺,把書本的知識點一一攻破。

04

學會利用工具,隨時隨地學習

碎片化學習最重要的一個前提是——學會利用學習工具。隨身攜帶卡片、筆記本、書籍,不管何時何地,都能想看就看、想聽就聽,想學就學,這樣不僅將平時的碎片時間充分利用了起來,而且擠掉了無聊發呆的時間,無形中增加了學習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