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情怀 理政智慧 文化自信 笃定笃行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从10月8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经典名句为切入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生动阐释和广泛传播,同时让观众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收获广泛好评。

江口县委组织部王勇平: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连日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相继播出,将中国文化智慧和文化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了平“语”近人的初心伟力,让我们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领悟经典中获得教益、提升境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在理想信念中获取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从“平‘语’近人”这一节目,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高度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视其为治国理政的思想文化资源。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对人类解放思想的合理憧憬,也来源于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气质。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解放思想、勤学善思,从其中汲取精神养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弘扬真善美、摒弃假大空,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稳如磐石,永远挺直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我们必须精准时代坐标,聚焦历史使命,带头坚定理想信念,时刻铭记、自觉践行,切实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忘理想“初心”,坚持特色“自信”,不断锤炼过硬素质,凝心聚力共建模范部门。

江口县交通局王军:反躬自省拂拂尘

“2017年,我买了第一辑《习近平用典》,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引经据典,闪耀着中华古典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光芒。其中‘修身篇’谈及‘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对我影响都很大。”王军说,该名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的,告诉我们干部职工要经常自我约束、自我反省。

王军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其中,自省意识,则要求每位干部职工要经常自我反省做到“检身若不及”。所以,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干部职工不应只责备别人,总在别人那里找不是,而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才能既促进团结,又改正错误;既给人空间,又让人进步。

“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克己修身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引用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名句。”王军补充道,这些话也都出自《习近平用典》——修身篇,都在要求我们要多从自身角度找不足,要以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道德要求对举,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所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经常反躬自省、自我批评;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同时要遵纪守法、不碰底线;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名言典故,为领导干部崇德修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给出生动标注。

万山区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罗婷:人民群众无小事

10月8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播出后,引发我市各族干部群众强烈反响。

罗婷认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一档有底蕴有温度的节目,引经据典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人深受教育和鼓舞。第一集的主题是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深有感悟,人民群众无小事,人民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党员干部需要关注的大事。

25岁的罗婷,自去年开始,一直在万山区大坪乡龙门村开展精准扶贫,负责5户贫困户的精准帮扶工作。一年多来,她坚持每周数次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和生活困难,根据实际制定帮扶计划,并为贫困户讲解精准扶贫政策,帮贫困户干农活和整治环境卫生,为贫困户解忧,干实事干好事。

“未来我将继续认真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说。

市税务局黄列朝:集社会之力,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最近,《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社会共鸣。

黄列朝表示,“看了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感受颇深,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老百姓物质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提升。但距离我们的精神需求的满足还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在我们的一些偏远乡镇,思想道德还比较落后,兴民德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

黄列朝作为江口县怒溪镇大学生志愿者联盟会的一员,为了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的“穷根”,他们联盟会集乡镇爱心人士之力,捐资助学,创建“扶苗计划”,大力帮扶和发展乡镇基础教育,培训立大德之人,以知识文化提升道德文化。从2014年到2018年,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仅4年多的时间,怒溪大学生联盟会就用微薄的力量,无偿捐赠25万元,帮助1000余名学子走出大山,放飞梦想。同时该联盟组织全国各高校大学生志愿支教团累计达150余人,受教人数800余名学生,教学课程600节课。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我们将秉持习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思想,继续热心教育公益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严华:做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

观看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后,让我感触颇深,备受鼓舞。本集着重讲述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对于中华民族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仁政思想的创新转化和创新发展。

习总书记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淮南子·氾论训》中“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旨在阐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节目从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三个角度阐释总书记的思想。习总书记讲“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并不是说说而已,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践行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民生问题,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作为大学思政课教师,我们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担负着宣传科学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更要学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贡献力量。

铜仁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李怡净:做一位品重德馨的践行者

认真观看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后,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节目从崇德、明德、修德三个维度,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以及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论述。道德建设既要靠养成和传承,又要通过实践来升华提高。德的要义在于行,有行才有德,没行就没德。

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道理。在从教的28年中,始终严于律己,不断践行,以一颗善良和仁爱之心教育学生、关心学生,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热爱教育事业,从而赢得同事和学生的尊敬及爱戴。7年前冒身体健康之虞,捐髓救人,拯救濒临垂危患者,予之以重生。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导学生,大爱无疆,勇于奉献。“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是立身之本、民族之魂,也是富民强国的精神力量、国富民强的精神坐标。只要我们从小事着手,从细节开始,珍惜每一个善念,付诸每一个善举,把讲道德作为一种习惯,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做一个脚踏实地的践行者,何愁国之不兴,人之不立!

江口县双江派出所民警谭婷:要时刻守护群众利益

在《习近平用典》第一集敬民篇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更是时刻提醒我在工作中始终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典故“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就是把人民比为载舟的水,喻为种子的土地,视为枝叶的根本,人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基层中,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也是我们必须要维护的重要事,作为江口县一名人民警察,能够及时的解决百姓身边急事、难事、大小事,才能真正的做好为民服务,与群众紧密联系,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为群众服务。

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们必须时刻谨记“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在行动上察其疾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把民众的疾苦了解到、处理好,在思想上“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才能代表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工作中得民之心,守护民心。

铜仁幼儿师专戴刻芹:以“文”化“己”,才能以“文”化“人”

在10月15日晚播出的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中,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劝学”的思想,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读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新的时代,需要优秀文化先行。“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气质高雅。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景,更是一种崇高的追求。

对学生而言,老师善读、善书、善写,才华横溢,是最直接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作为高校教师,读书修身、从政立德,唯有坚持以“文”化“己”,才能实现以“文”化“人”。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引路人,更要时时铭记教书育人之本,要时刻深入学习、深入思考,做到学以润德、学以增智,明理导行、学以致用,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在不断学习中把知识与实践相连接,让美德与才华齐头并进,为社会培养更多可塑之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松桃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杨智勇:扎实推进全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热播《平语近人》节目,引起各级党员干部强烈反响。杨智勇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一种思想流露,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为民”这个大的主题之下,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切实为百姓做实事。

杨智勇说,看完《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专家的诠释,受益匪浅,深有体会,总书记用“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提醒党员干部时刻想着人民,心里装着人民,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才能不说空话,不栽盆景,不搭风景,努力为民做好事办实事。习总书记的经典用语,不仅是对中华传统优秀经典文化的传承运用,更是一种新时代为民思想的引领,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启发,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当成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指引我们具体的工作,见贤思齐,做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杨智勇认为,作为一名人社干部,工作就体现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真正为民办实事,解民忧,努力推动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切实把社会、就业、民生保障等一件件为民之事解决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全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玉屏广播电视台姚磊:采写更多接地气的新闻作品

这几天,玉屏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玉屏新闻中心副主任姚磊收看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该节目让他激动万分,心潮澎湃,同时也让他反思。

通过节目,姚磊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平实而生动的语言中,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他觉得作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经典中汲取力量、学习本领。特别是在宣传工作中,更要进一步大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营造学习传统文化,践行经典的浓厚氛围,让更多人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自豪、骄傲,进一步实现文化自信。

姚磊说,该节目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他深受启发。他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宗旨,多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做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采写更多接地气、冒露珠的新闻作品。(铜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婷婷 冉景红 刘怡珉 田艳琴 闵建华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