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女人自帶芳華

幹練、睿智、樂滋滋的笑容,曾經坎坷的少年時光,她用奮鬥為人生譜寫出新的華章。如今,她是一位村婦聯主席、鎮人大代表、優秀共產黨員——

奮鬥的女人自帶芳華

見到袁媛時,是一個夏日週六的早晨,她正帶著上初中二年級的兒子,在楊凌樹木園早市上推銷雞蛋,攤前擠滿了購買的人,她一邊不停地向顧客解說,一邊麻利地裝著雞蛋,一旁的兒子也累得滿頭大汗。這樣的場景,已經持續兩個多月了。袁媛的幹練、睿智以及樂滋滋的笑容,讓人完全聯繫不到她曾經坎坷的少年時光。她用奮鬥的青春年華為人生譜寫出新的華章,如今,她是村婦聯主席、鎮人大代表、優秀共產黨員。

爭氣的農家女孩

1975年,袁媛出生於咸陽市武功縣代家社區袁家村一個普通農家,8歲時母親因病去世,留下了她和6歲的弟弟,還有一個1歲半的妹妹。父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弟妹在爺爺奶奶照料下一起生活。天有不測風雲,袁媛11歲那年,患有高血壓的奶奶,因長期辛苦勞作,休息不好,突發腦溢血去世了。

從此,袁媛和弟妹一邊上學,一邊做家務,幹農活。抬水、磨面、做飯、洗衣服、澆地、施肥、收割莊稼……每當別人家孩子放學回家吃著熱乎乎的飯菜時,她和弟妹還餓著肚子,面對著冰冷的灶臺;晚上當別人家的孩子和爸爸媽媽圍坐在熱炕上有說有笑的時候,她和弟妹才剛忙完活計,才開始做飯、燒炕......為了不讓別人說她們是“沒有孃的孩子沒教養”,袁媛努力做好自己,並帶好弟弟妹妹。她利用寒暑假學習裁剪、刺繡,自己學著給弟弟妹妹做衣服;跟果樹技師學嫁接,給周圍鄰村的果農嫁接各種果樹新品種。只要有機會學習,袁媛就不會放過。高中畢業後,她跟著鄰村的朋友去陝棉十廠當了一名紡織工,這期間她因為在工作中認真努力,表現突出,每年都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奮鬥的女人自帶芳華

賢惠的能幹媳婦

1996年臘月,袁媛和龐創庫建立了家庭,嫁到了武功鎮羊圈村。公公婆婆是一對勤勞樸實的農民夫婦,除了勤勤懇懇地務好那幾畝莊稼和後院裡養的兩頭豬,便沒有其他經濟收入。四個弟妹吃穿用度和上學,加上基本的生活需求,即使兩位老人拼盡全力地勞作,也只能維持基本生存。面對這樣的情景,要想改變全家人的生活現狀,改變命運,就必須想辦法才行。於是,袁媛和老公商量了一下,趁著年輕出門打工,改變家裡生活環境。

在袁媛女兒出生不到滿月的時候,婆婆因為高血壓,腦出血住院了。丈夫一邊伺候婆婆吃飯,穿衣,大小便,一邊照顧她和剛出生的女兒,還要給正在上學的弟弟們做飯,幹家務……那段時間,袁媛看到了一個真正的、有責任、有擔當的丈夫。剛能下地幹活,她便和丈夫便挑起了這個家庭重擔,一邊照顧老人、撫養孩子,一邊操持兩邊家庭一共三個未成年的弟弟和一個妹妹的上學、成長、成家……但是全家人的生活經濟來源是最大的問題,無奈之下,丈夫依然回到原來打工的地方,繼續東奔西跑的到北京、上海、福建、青島等地找活計。她留在家裡和老人、孩子和弟弟們務農過日子。

袁媛和婆婆之間,也曾因各種家庭瑣事產生過摩擦。婆婆以前在生產隊當過婦女隊長,在村裡是“女能人”,在家裡,也是婆婆說了算。袁媛從小雖然生活艱辛,但性格很倔強。這樣兩個性格都好強的女人在一起,難免產生矛盾,從小看著袁媛長大的叔父和姑姑都很擔心。事實上,每當她和婆婆之間發生矛盾生氣的時候,袁媛寧願一個人趴到炕上哭一場,也不會去和婆婆爭執理論,更不會去吵鬧,她堅信“妻賢夫禍少”“家和萬事興”!就這樣,她的忍耐打動了婆婆,慢慢地,婆婆對袁媛也越來越寬容了,後來兩人的關係竟然親如母女!婆婆對她關懷備至,她對婆婆猶如親媽。

熱心的“閒事主任”

2005年夏天,袁媛擔任了羊圈村的婦聯主任兼計生專幹,婆婆願意幫忙帶孩子,分擔家務,支持她去幹這個工作。從那以後,袁媛除了要操心家裡家外的事情,還要幹好村上、鎮上安排的工作。她是個比較熱心的人,只要是有能力幫助別人,就會全力以赴去做好,村民都親切地叫她“閒事主任”。袁媛天生的熱心腸,經常關心村裡的育齡婦女、組織大家學習計劃生育政策知識,配合村鎮領導完成好各項工作。她善於為別人著想,常幫助村民帶孩子、買小麥種子、在當時一村一品的政策帶動下,她組織幾位村民一起做手工鞋、學刺繡,幫她們去外地購買材料、帶大家參加農產品展銷會學習,共同致富。從婦女主任到現在擔任村婦聯主席,她已經幹了13年。

奮鬥的女人自帶芳華

一流的養殖基地

2012年,袁媛和丈夫在武功縣大莊鎮北立節村租下了50畝地,種起了獼猴桃。她和丈夫沒日沒夜地在地裡忙活著,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她還給地裡套種了綠化樹苗、西紅柿、紅薯和各種蔬菜。每天周圍村子幾十個婦女在地裡勞動,獲得薪水補貼家用,給村民們增加了不少經濟收入。袁媛平時幹活時,對大家關懷有加,經常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理解體諒大家在各方面的難處和需求,和群眾關係處得很好,大家都願意給她幫忙、操心、幹活。

一年下來,雖然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的辛苦勞作,但是由於沒有經驗,袁媛的付出不但沒有收穫,而且賠進去了近10萬元。她並沒有因此氣餒,打算總結經驗,重新調整,繼續幹下去。

2013年,在大莊鎮觀音堂村,在政府及村幹部和幾位熱心村民的幫助下,袁媛和丈夫聯合丈夫的同學段鑫一起,一次性租種了500多畝地,建起了綠化園林。經過商議,他們還決定投資3000多萬元,在園林中間劈出80畝地,建設一個無公害、無汙染的大型自動化養雞場。

說幹就幹,瞭解市場,購置設備,經過大半年的建設,一個在咸陽地區最大的大型自動化養雞場誕生了。在秋高氣爽的季節裡,第一批50000只優質雞苗正式入駐。袁媛說,在500畝的綠化園林中建起了一個自動化無公害養雞場,合理有效地把種植和養殖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帶動園林苗木產業和標準養殖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益;另一方面可以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綠化園林建設也徹底美化了當地人居環境。目前他們已建成17500平方米雞舍,圈養蛋雞30萬隻,散養雞10000餘隻。

袁媛告訴記者,目前,他們的養雞場規模大是咸陽地區最大的,現代化程度高,設備配套使用自動化上料系統、自動化飲水系統、自動化清糞系統、自動化集蛋系統等先進設備,有效杜絕了病菌汙染源,再加上養雞場實行嚴格的防禦消毒措施,對進出車輛及員工都要進行徹底消毒,可以確保養雞場內環境安全。

養雞場自動清糞系統每天早上4點鐘開始工作,楊凌、武功等周邊果蔬種植基地的車隊通過糞帶運輸直接把每天的雞糞運走,完全做到了養殖場內雞糞不落地,十分環保。他們在給雞的餵養上也與眾不同,吃的玉米、麩皮、豆粨、一級大豆油和維生素等,都是從隴南、東北、內蒙調運回來的當地產的高品質玉米,因為那裡的玉米生長週期長,品質好,水份少。在技術和防疫方面,聘請了西農大畜牧業的專家教授做指導顧問。袁媛高興地說:“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綠色養殖環境,雄厚的技術力量,全面營養的飼料,嚴格的防控消毒系統,才有了綠潤農牧無公害、無汙染的安全營養鮮雞蛋。”

奮鬥的女人自帶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