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機,這才是手機市場的未來

2017年年底,智能手機市場在“全面屏”風潮過後,AI手機概念開始走入大眾視野。

12月21日,華為與百度共同宣佈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未來雙方將在互聯網服務和內容生態、AI平臺和技術等方面展開全方位深入合作,共同構建多贏的移動和AI生態,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和全場景終端產業迅速升級。

AI手機,這才是手機市場的未來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合作之前,小米與百度也達成了合作。

11月28日,在首屆小米IoT開發者大會上,小米與百度宣佈在人工智能領域達成深度合作,雙方將把AI技術應用到更多場景,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體驗。

經過數年發展,“All in AI”的百度已經在人工智能方向夯實下了堅實的基礎。從無人駕駛到智能音箱,百度一會在尋求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此次,百度先後與小米、華為兩大手機廠商合作,是不是代表著“AI手機”已經近在咫尺了呢?

AI手機,這才是手機市場的未來

要討論AI手機離我們有多遠,就先要問什麼是AI手機。

人工智能是iPhoneX主打的“黑科技”之一,其搭載的A11仿生芯片集成了“神經網絡引擎”,這顆芯片擁有一個每秒運算次數最高可達6000億次的神經網絡引擎,能夠識別任務、地點和物體,併為面容ID和“動話表情”等創新的功能提供強大的動力。同樣的,華為發佈的Mate10搭載了一顆主打AI的處理器——麒麟970,也是被某些媒體稱為“AI手機”。Mate10系列能做到智能識別十餘種拍照場景,自動調整拍照參數,讓普通人也能拍出大片的感覺。

兩個世界級的手機產商將芯片作為“AI手機”的基礎,但是其落地應用來看,也不過就是一些面部識別、拍照的功能而已。從這方面講,拋開交互等問題,OPPO所謂的人工智能方向投入了財力進行研發創新,也就沒有什麼可吐槽的了。(在2017年OPPO旗艦新品的發佈階段,OPPO R11s號稱“AI自拍”,可以識別分析年齡、性別、膚色等信息。)

不可否認,現在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初級階段,很多技術都在尋求不同形式的落地。而在手機端,由於每個手機廠商對於人工智能的認知不同,也就造成了當前什麼樣效果的手機都能打出“AI手機”旗號的局面。而在5Giii看來,這些被媒體追捧“AI手機”,只能稱之為人工智能技術加持的智能手機罷了,仍然逃不掉其智能手機的本質。

AI手機,這才是手機市場的未來

如果說什麼樣的手機能夠稱之為AI手機,至少它能夠幫助手機的使用者處理某些事務。以出行場景為例,手機應該能夠根據你每天上班幾點打車,自動分析你的出行打車需求。在你起床後,跟你確認今天是否又打車需求,根據你的需求自動下單約車。或者說,在語音交互過程中,能夠自動學習。例如,假如當你跟語音助手交互的時候他能夠人性化有邏輯的跟你一起交談,而不是一個問題跟一個答案或是一句“可是我真的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呀!”

當然,並不是說實現了這樣的功能就能夠稱之為“AI手機”,而是如果這樣基礎的操作都做不到,那“AI手機”手機是不是太水了呢?

科技的進步,永遠超乎人的想象。5G時代已經到來,“AI手機”還會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