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最悠久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視覺—德稻的學生搶鏡了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你什麼時候失去了你的夢想?」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

「我不確定,但我知道,我最懷抱夢想的時候是畢業那年!躊躇滿志,盎然恣意。」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就像他們,

一群讓人羨慕的畢業生們。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他們的來頭可不小!

他們是一群熱愛設計的夢想少年,是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德稻實驗班的學生們。在德稻教育,有很多經驗豐富的世界大師,還有各種多樣化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德稻教育的成果如何,畢業生的作品就是很好的答案。

在日前舉辦的 2018 LIFE GEEK 全球新銳藝術家新媒體藝術作品盛宴中,50 件入圍作品從全球 500 份投稿中脫穎而出。在這場展示全球新銳科技與藝術的創意型人才聚會中,有 2 件作品就是來自「視覺-德稻實驗班」交互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們。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邀請用戶與無人機一起塗鴉的《懸浮畫布》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喚醒保護海洋環境意識的《塑料海洋》

是不是還沒看夠?今年奧地利電子藝術節上,畢業生們的作品更是大放異彩,先一睹為快!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自我失真》 林應印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女媧訴》 王毅超 金依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這不是我》 楊帥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雙重味覺》 顧星榆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私人會談》周佳婕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塑料海洋》沈毅超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冥夢》倪芸芸

要知道,奧地利電子藝術節( 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到今年已經步入 39 歲啦,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媒體藝術賽事,也被公認為數字藝術和媒體文化的國際性交流平臺。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本屆奧地利電子藝術節共有 24 所大學參與展出,與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德稻羅伊·阿斯科特工作室一同受邀的,還有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倫敦國王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倫敦瑪麗女王學院、筑波大學、布拉格藝術建築與設計學院、中央美術學院……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剛到奧地利北部城市林茨( Linz ),師生們就迫不及待開始布展了。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領隊老師東曉旭告訴設計癖,「我們布展一共用了六天時間,發生了一件好玩的事情,當我們到達場館以後,發現地面和牆面並不是很乾淨,這和去年在這間展廳布展的藝術家有關,因為地面上佈滿了油漆濺出來的痕跡,我們對於這個地面和牆面猶豫了好幾天,正當我們對於清理這麼大面積油漆一籌莫展的時候,大家提議不如我們乾脆利用這些讓它成為另一種藝術和我們的展覽融為一體,於是我們在牆上繪製了自己設計的圖案,地上的油漆乾脆變成了我們的銀河,我們利用這些油漆點將它們連在一起變成了星座;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場地不乾淨的問題,同時也為我們的場地增加了藝術性和趣味性!」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還沒倒好時差的學生們也顧不上那麼多了,內心的小興奮比咖啡X紅牛都提神,熟悉了現場環境後,大家互相配合把自己的作品有條不紊地裝備好。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經過一系列的倒騰,開展當天是這樣的……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據同學們說,開展當天參觀的人特別多,因為這樣的國際藝術盛會是很多藝術愛好者和藝術家不容錯過的,在德稻教育自己的展覽區域,每一個作品前都有等候體驗的和詢問的參觀者,每個學生也都很投入在自己的作品介紹中,保證清楚清晰地傳達自己作品的內涵。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這個VR作品很受歡迎,是關於冥想的作品,體驗者坐在毯子上頭戴裝有呼吸傳感器的VR眼鏡,根據自己的呼吸頻率和意識在場景中體驗。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味覺可視化作品需要參觀者根據控制檯上的按鈕選項來調整和製作自己的味覺模型,展臺上也擺放著已經打印出來的其他人的味覺模型,很多人覺得這個創意很有趣!

其他的視頻作品,溼媒體作品,互動裝置類作品也十分受歡迎,來參觀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細心的你一定發現了,這次畢業生們的作品展,都是以交互體驗為主的。

領銜交互媒體專業德稻實驗班的,是來自英國的新媒體藝術家、理論家羅伊·阿斯科特教授( Prof. Roy Ascott ),他於2012年加入德稻成為德稻新媒體藝術大師,作為國際領先的新媒體藝術的領軍人物,科智藝術理念便是他的首創。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科智藝術,不僅在改變著當下的生活,更在塑造這些創造未來的人。於是在學校四年的學習中,交互媒體專業的學生們一直被強調要體現個體的獨立思考,以及對未來變化的敏感度,還時刻培養著跨界的思維與技能。

我們挑選了展覽現場的兩件作品,通過與創作者的交流,具體來看看他們是如何玩轉腦洞,跨界未來的吧。

《女媧訴》 王毅超 4125

關於人是怎麼來的這個遠古問題,或許你聽過好幾個版本,比如上帝造人、女媧造人……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德稻實驗班羅伊·阿斯科特工作室交互媒體藝術專業 2018 屆畢業生王毅超,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從何而來,到何而去?」這兩條線索指引著他前進,一是尋根,二是新自己。

尋找中他找到了女媧造人的神話。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女媧訴」是一個四屏影像作品,融合了圖騰、神話、賽博格元素,構建了一個荒謬的賽博格式「女媧造人」神話。女媧在中國神話中是創造人類的母親,而女媧在影片內的裝扮是機械腿、機械眼與機械耳朵,這種設定將女媧定位在了賽博格。於是作者借女媧造人的神話講述了賽博格式的 「女媧造人神話」。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賽博格又是什麼?

賽博格,是義體人類、生化電子人,用機械替換人體的一部分、聯接大腦與機械的賽博格系統,義體在日本相當於假肢,曾被認為是屬於科幻世界的賽博格,如今正在成為現實。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王毅超在翻閱發現神話中的生死觀與身體延伸便促成了賽博格的出現,而賽博格這位像極了神的新人類又面臨著新的問題。作者將賽博格與女媧結合,二元論、生死觀、身體與身份延展與認知在本作品中被進行討論。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其實對於王毅超的作品,很多參觀者只能部分讀懂,因為《女媧訴》是基於中國傳統文化而組成的作品,很具有中國特色,而當這個作品被放置於世界性質的展覽上去面對世界友人,因不瞭解中國的文化便會出現了一個阻礙,當王毅超說女媧是中華民族神話中造人的母親,他們便會得知作品中的主線即女媧體系與賽博格體系之間的關係。

創作中,王毅超面臨的最大突破是拍攝與展覽形式結合的新嘗試,將整個影像分為四部分,四個屏幕,一橫為主,三豎為輔。橫為長卷,以時間推進的儀式;豎為時刻,象徵著坐地朝天的神柱,四個屏幕組成祭壇,給整個影像加重了儀式感。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其實,王毅超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他介紹自己會說王毅超 4125,或者直接說4125。

原來 4125 來源於四年前他看過的一部電影《五百年後》,電影中的極權主義將工廠裡的工人以編號命名,控制大家的思想,當然結局是反抗。於是王毅超給自己起了一個類似的代號,是叛逆現實的代號,是飄散於網絡的賽博代號,是他存在的另一身份。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這樣一個充滿哲學思想的作品,有沒有帶動你的思考呢?除了忙忙碌碌奔波的每一天,你是否也在尋找自身存在的意義?

《私人會談》周佳婕

人類自從有了網絡,好像一天 24 小時,除了睡覺,都離不開它。

工作、社交、娛樂、生活……互聯網+大數據合力的結果是,比我們自己都瞭解自己。比如第一次購物買了什麼?這些年去過哪些城市?最愛聽的歌曲?習慣的口頭禪……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從另一個角度看,便捷的同時人類在互聯網裡沒有隱私。

於是,周佳婕想通過藝術作品揭露網上隱私洩露等互聯網安全問題,引導批判和反思。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作者通過運用四大元素(具有兩個小型私人房間的物理環境,聊天室應用程序,燈泡和實時莫爾斯電碼翻譯應用程序)創造了一個沉浸式的交互式環境,以揭示互聯網世界的風險。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起初創作的初衷是源於一個興趣。周佳婕喜歡研究摩斯電碼,這個作為早期人們傳遞信息的方式,再隨著各個社交媒體的出現後,早已被人忘卻。不過在那些特殊的場合和歷史中,摩斯電碼的安全性和意義是不能磨滅的。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現代社交媒體,電商平臺已經很成熟了,大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便利所付出的代價是我們的個人數據,但如今人們寧願漠視這些去享受網絡空間。所以作者希望觀眾在體驗項目的過程中重新喚起對隱私保護的意識,所謂的私人而非私人。

面對《私人會談》,周佳婕給自己的作品打了 90 分,她說,「我認為我的作品從形式上還不能很好的向公眾傳遞其中的含義,概念還不算太完善」。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在林茨的幾天,愜意而放鬆。周佳婕和小夥伴們在展覽結束後的幾天,一起去壓了馬路、逛了教堂和周邊一些有特色復古的小店。在林茨,會看到不同年齡段的人們聚在一起喝咖啡聊天,生活簡單而幸福。這裡沒有早晚高峰,人也很少,是慢慢的生活節奏,但同時,這裡也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在每一個人、每一個建築、每一件商品上都能感受到。

看過之後,是不是很想去體驗一番呢?

不過比起體驗,更值得注意的,就是德稻教育是如何幫助學生,創造出各樣的前瞻想法,並使得想法成為現實。

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历史最悠久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视觉—德稻的学生抢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