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這身軍裝,我終於理解了父親的「虧欠」

穿上这身军装,我终于理解了父亲的“亏欠”

想想你的背影

我感受了堅韌

撫摸你的雙手

我摸到了艱辛

——《父親》

直至畢業,我才看清我和父親的距離看著很近實則很遠

今年夏天,我走出軍校大門。對於畢業,我的內心充滿了期待與擔憂。說起擔憂,父親把他的那一份化作了一遍又一遍的電話,那種想問又怕給我帶來壓力的欲言又止,伴隨著燥熱的夏天,讓我心煩不已,時常隨便說一兩句敷衍了事。

穿上这身军装,我终于理解了父亲的“亏欠”

電話照常響起,只是這次對話,從煩躁開始,以我內心的五味雜陳結束。父親說:“姑娘,老爸想再拼一把,去參加總隊組織的軍事比武。”

“去唄,爭取拿個名次回來。”

“老爸都快50歲的人了,趕不上他們那些年輕人了,不過我一定盡全力參賽。”

“老爸你不是才43嗎?”

“哪是43,今年都48了。”

在那一瞬,懊惱、心酸、苦澀一湧而來,我突然發現我與父親的距離看著很近實則很遠,我甚至不瞭解我父親的年齡。幼時,他一個人在高原工作,錯過了我的童年,我的成長。長大後,我一次次的敷衍與冷漠,更是讓我們的父女關係雪上加霜。回過神來想想,我與父親似乎只剩下比常人更簡單的交流。

“吃飯了嗎?”

“吃了。”

“點名了沒?”

“點了。”

剩下的就是電話裡沉默的迴音。我有多久沒好好和他說話,我自己也記不清了。

說實話,我就是因為迫切地想要了解父親,才選擇穿上了和父親一樣的軍裝。我想貼近父親的軍旅,我想知道父親憑著什麼一個人30年如一日地堅守在高原無怨無悔。

穿上这身军装,我终于理解了父亲的“亏欠”

我穿上這身軍裝才明白,父親不是個例,還有更多的人如同我父親一般,堅守在艱苦崗位,堅守在基層一線,堅守在更加偏遠的地方。我的隊長也是其中之一,腳踏實地,以隊為家,隊長把他的熱血和激情都給了我們,傾注在隊裡。我想,隊長對於家庭來說,對於他的孩子來說,也是有所虧欠的吧,我想他的孩子也會有那麼一段時間不理解自己的父親。

我一直在探尋著問題的答案,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會帶著對家人的虧欠,選擇堅守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呢?問到隊長,黝黑的臉上嘴角上揚,“大家過橋時都會選擇有欄杆的橋,哪怕過橋時並不會扶著欄杆走,但倘若沒有欄杆,我們是會害怕的,對嗎?”我恍然大悟,這欄杆的存在不正是他們的存在嗎?軍人在崗位上堅守正是百姓安心的緣由,而我似乎也有些理解了父親和隊長這些年來的倔強,他們對自己太狠,對家庭、對孩子的虧欠,為的正是這身軍裝背後的責任,讓國家放心,讓百姓安心。

如果不是穿上了這身軍裝,我或許永遠無法體會他們為了國家社會安全所作出的犧牲。對於軍人而言,其實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偉大,無非是信念支撐下的本能,即使明知前方有危險,依舊會勇往直前,無論何時,始終堅守崗位,把牽掛藏著心中,守護萬家燈火,為了國家為了百姓,無怨無悔地選擇了責任和忠誠。

穿上这身军装,我终于理解了父亲的“亏欠”

多虧了這身軍裝讓我更加了解父親,理解了父親的“虧欠”。我會堅定自己的信念像父親一樣到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最後我想對父親說:“原諒我的任性,父親,我愛您!我會以您為榜樣做一名合格的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