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途中可以做哪些事情?

馬拉松途中可以做哪些事情?

馬拉松途中可以做哪些事情?

馬拉松比賽時間較長,對於大多數選手,都要超過3小時,引起疲勞的原因主要有血糖降低,肌糖原耗竭,脫水、電解質丟失、體溫增加等因素,跑步途中,當然補水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還可以考慮其他因素,以延緩疲勞,改善運動能力。


馬拉松途中可以做哪些事情?

途中補水

少量多次,積極主動的原則。在跑馬過程中要儘量小口喝水,每次喝固定的體積,喝水別千萬著急,避免很快的喝。在跑馬拉松的過程中,可以在到下一個飲水站十到十五分鐘前喝完最後一口水。這樣你可以在到達下一個飲水站前吸收一部分液體。


途中降溫

途中跑時,由於物質分解供能,能量代謝旺盛,導致體溫增加,採用一些物理的降溫方式,把冷水澆在背上或頭上來降低體溫,或者用海綿吸水搽塗上臂降溫。

在一些賽事準備充分的組織方可能還會設置一些降溫裝置,如噴淋:經過噴淋站時,可以適當降低速度跑過,讓水噴淋頭部,給頭部降溫,充分散熱;冰塊:抓取適量冰塊,在身上塗抹,可以迅速降溫;海綿:海綿蘸水,在脖子、手腕、耳後等血管接近皮膚表面的地方擦拭,你會瞬間感覺涼爽。在終點服務,設置冰浴區,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途中補充能量

途中補充能量,馬拉松跑由於時間較長,運動時體內的血糖會大量消耗,為避免血糖下降,除了做好運動或比賽前碳水化合物能量補充,在途中可以選擇補充一些能量膠或能量棒來填充碳水化合物。比如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建議:在持續時間超過1小時以上的運動中,每小時應補給(4%~8%的碳水化合物和0.5~0.7g的鈉)液體600~1000ml。理想的補液頻率和數量是每15~20分鐘一次,每次150~300ml。記住不要選擇太多固體的碳水化合物食物,且補充量要儘可能少,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馬拉松途中可以做哪些事情?



途中預防受傷

在長時間跑動中,最易發生抽筋的部位是小腿後面的腓腸肌,其次是大腿肌肉,每次馬拉松比賽都有運動員發生抽筋現象,而且所佔的比例很高。若出現抽筋或前兆症狀,應立即停止運動,伸直膝關節、勾足尖,按摩小腿肌肉。用拇指捏揉小腿肚子中央,即可使抽筋部位得到緩解,按摩時不要用力過大過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