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蒙古的金國名將——完顏陳和尚,這個奇怪的名字什麼來歷?

公元1232年正月,拖雷的西路軍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從崇山峻嶺的秦嶺餘脈,衝到了平原地區。出伏牛山之後,拖雷成功地繞到了金國背後,幾乎與走大路的窩闊臺同時到達中原腹地。

拖雷所率領的這支命硬的蒙古部隊,在河南三峰山(河南禹縣西南)遭遇了金國的末世名將之花——完顏合達與完顏陳和尚。果不其然,枕戈待旦的十五萬金國精銳,將拖雷的四萬疲憊之師團團包圍在山上。

完顏陳和尚,本名彝,字良佐。女真貴族,金末將星。他不姓陳,也沒有當過和尚,陳和尚只是個小名,但他小名的名聲比本名還要大。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後,蒙古人遲遲在金國人身上佔不到任何便宜,很大的原因就是金國重新啟用了一批少壯派將領,完顏陳和尚就是其中之一。在完顏陳和尚短短几年的統兵生涯中,創造了很多軍事奇蹟,比如在公元1228年,也就是成吉思汗死後的第二年。完顏陳和尚在甘肅大昌原以四百騎兵,大破蒙古八千之眾,取得了金國人在蒙金交兵二十年以來第一次大捷。


抗擊蒙古的金國名將——完顏陳和尚,這個奇怪的名字什麼來歷?


完顏陳和尚所能夠仰仗的,就是他手中的金國王牌部隊——“忠孝軍”。

忠孝軍的成軍不是偶然,他是金國女真人對於先祖創業精神的一種迴歸。早年的女真人橫行無忌,滅遼破宋,靠的就是威震天下的騎兵部隊。金國人的騎兵分成兩類,一類是重騎兵,又叫“鐵浮屠”,主要佈置在正面,用作突擊;還有一類是輕騎兵,又叫“柺子馬”,主要佈置在兩翼,負責保護和迂迴。“鐵浮屠”與“柺子馬”在當年的兩宋之交,讓遼軍和宋軍吃盡了苦頭。即便是岳飛這樣的南宋精銳,面對完顏兀朮騎兵的時候,也總是要加十二分的小心。金國的騎兵戰法,有點類似於《亮劍》裡面孫德勝的騎兵連。在作戰時,女真人充分發揚玩命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一個衝鋒之後,重新組織第二輪衝鋒。連續十個衝鋒下來,很多時候對手不管吃虧還是佔便宜,先是在意志力上就已經崩潰掉了。更何況,金國人出動的,往往還是動輒幾千上萬的“鐵浮屠”配合“柺子馬”聯合作戰。

上百年過去了,金國騎兵優勢已經蕩然無存。首先馬就沒了,大部分的產馬的傳統區域,都被蒙古人一塊塊蠶食掉;此外,女真人的尚武精神,已經完全不能和當年同日而語。不僅僅是尚武精神,還有漢人傳統的忠孝節義,金國貴族們更是一頭霧水。換句話講,百年前的遊牧民族優勢丟了,入主中原之後,漢人的傳統儒家思想也沒有吃透。

於是,忠孝軍應運而生。

-----------------

備註:本文是一本書的其中一個小節,整本書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國史》。欲知上下文,請關注“唐島漁夫”頭條號。更多最新內容,請關注天涯煮酒論史版塊的原帖——“打亂順序重讀中國歷史”,原貼已更新三十五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