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市永定區沅古坪鎮三台山村有個「聚寶盆」

他們,吃在村、住在村,服務在村,與貧困群眾結親戚;

他們,問農事、幹農活,作規劃、找資金、跑項目、促發展;

他們,因戶施策,扶貧幫在點子上、扶在關鍵處,幫助貧困群眾脫了貧,奔向幸福生活;

……

他們,就是駐村幫扶幹部。

2018年,全市共有358支工作隊,其中國派1支、省派20支、市派90支、區縣派247支,共選派工作隊成員1082人。

日前,張家界市市派駐村幫扶工作隊管理辦公室聯合紅網張家界站聚焦駐村幫扶一線,關注堅守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幫扶幹部。自即日起,我們將陸續講述他們的扶貧故事,訴說幫扶幹部的辛勤付出與責任擔當。

张家界市永定区沅古坪镇三台山村有个“聚宝盆”

行車未至村部,已聞聲樂入耳,記者急忙趕往,入眼,是整潔、寬敞的村部廣場,一群身著民族服裝的老年人正在隨音樂歡快起舞,老人們臉上洋溢起的笑臉,都在訴說著這裡的祥和與其樂融融。

张家界市永定区沅古坪镇三台山村有个“聚宝盆”

保存良好的特色建築

张家界市永定区沅古坪镇三台山村有个“聚宝盆”

產業發展作為貧困戶脫貧、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徑

张家界市永定区沅古坪镇三台山村有个“聚宝盆”

紅網時刻張家界10月18日訊(記者 李森林 通訊員 趙舶帆)從張家界市中心城區出發,2個小時的車程到達三臺山村,三臺山村位於張家界市永定區沅古坪鎮,由原來的張二坪村和小溪村兩村合併而成,多年來鄉親們和睦相處。因地處偏遠,生產生活依然處於貧困狀態,被列入省級精準扶貧村。

負責訓練舞蹈的村民告訴記者,村裡的人經常一起跳舞,不打牌,每天都一起在這裡開心跳舞。今天一共是兩場舞蹈,一場全部是70歲以上老年人的廣場舞,一場是中年婦女的表演舞。這些服裝都是村裡免費提供,她還堅定地說,今年三臺山村一定會在張家界市元宵燈會上大放“舞”彩。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老年人養老事業,也在三臺山村體現的淋漓盡致。自2017年市規劃局駐村幫扶工作隊踏進三臺山村這片熱土上,他們緊緊圍繞“五基”工作目標,充分發揮規劃部門的職能特點和行業優勢,務實創新開展工作,在脫貧攻堅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規劃是駐村幫扶工作的先驅和核心

對脫貧攻堅先行規劃,會讓今後的工作事半功倍,市規劃局駐村幫扶工作隊進駐以來,以規劃為幫扶工作的核心,制定了三個階段。一是組織制定了三年幫扶工作規劃。按照近、中、遠“三步走”發展目標,近期重點落實 “五基”工程和“五個一批”脫貧要求,確保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出列;中期大力發展黃桃種植、生態養殖、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一村一品”;遠期利用傳統文化村落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計劃三年後盾單位自籌和爭取行業部門及社會投入資金1700多萬元。

二是組織編制了《三臺山村旅遊鄉村規劃(2017—2030)》。該規劃和一般的村莊規劃相比,增加了旅遊策劃的內容,突出了鄉村旅遊的特色,提出了要把三臺山村打造成國家級傳統村落,建設全市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為村裡長遠發展描繪了藍圖,提供了建設依據。

三是制定了專門的鄉村旅遊項目策劃方案。該策劃方案由張家界文化名人金克劍同志及帶領的團隊,經過一年多時間調研、徵求意見、借鑑先進經驗編制而成,對三臺山今後的鄉村旅遊發展具有一定指導意義。該方案提出重點打造蓮花寨地區,結合村部文化活動中心和養老院建設,將蓮花寨打造成旅遊集散接待中心與土家民俗文化特色村寨。

按規劃抓起基礎設施建設給村“整容”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如今三臺山村不僅僅只修了路,修路、架橋、建房、通網、通水、整容,在三臺山村,這裡的基礎設施樣樣齊全,工作隊紮根扶貧,收穫了累累果實。走在寬闊的村道上,駐村第一書記向記者介紹著村裡的變化,“到目前為止,我們通過自籌和爭取行業部門級社會投入了1000多萬,主要做成了幾件事情,一個是我們村道的窄路加寬,村道的硬化改造,再一個就是我們村民小組的道路整治,有80%以上的組道即將實現硬化,還有20%的組道也會逐步實現硬化改造。”

邊行邊看,邊看邊贊,隨處可見的土家寨子吸引著記者的目光,駐村第一書記說,在駐村幫扶中,摸底統計發現全村有135棟具有保護價值的土家吊腳樓,到目前已經實施完成了54棟吊腳樓的修繕和改造,穿衣戴帽,改造的效果和反響都蠻不錯的,不僅改善了老百姓的人居環境,也為村裡的旅遊也提供了一個亮點,所以說三臺山村具有發展鄉村旅遊的先天條件。圍繞這些資源,村裡還搞了一個傳統村落的申報,如今申報已經上報到住建部,預計今年年底能夠批下來,如果批下來的話,每年有300萬的財政補貼,連續十年,利用村裡傳統村落的保護,重點就是傳統土家吊腳樓的民居的修繕、改造。

跟著駐村第一書記,記者隨機走進了一戶穿衣戴帽的土家寨子。看到戶主的第一眼,記者就驚呆了,無獨有偶,這戶主竟然就是之前跳廣場舞的排頭老奶奶,看到記者的到來,老奶奶笑呵呵的拿出了自制的豆奶給記者品嚐,老奶奶純樸的品質瞬間就感動了所有人。老奶奶告訴記者,工作隊幫助村裡人把房子都改變了,自家的房子以前簷上是破爛的,這裡漏那裡漏搞得不安寧,現在已經整整齊齊了,住在裡面又不濺雨又不淋雨,感謝黨的好政策。

規劃,是工作隊抓基礎設施的刀把子,不僅給村裡帶來實實在在的基礎設施建設,更重要的是把村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提了上來,破爛村搖身一變成整潔村,村裡大刀闊斧“整容”,加快三臺山村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文化是三臺山村的靈魂 產業是三臺山村的身軀

加強三臺山村民俗文化資源開發,是工作隊的一致認同。充分依託沅古坪老八區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蘊,整合村裡文化名人、民間藝人、文化傳承人演藝隊伍,舉辦了“牛王鬧春過大年”活動,迎來了國外20多名攝影專家參與,三臺山的九子鞭舞、蘇木綽文化進一步走向舞臺、被國內外遊客熟識。已經申報國家級傳統村落保護名錄(第二批),待住建部審核認定;積極申報“牛王鬧村”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建設一支蘇木綽文化表演團隊,這裡的文化氛圍十分濃厚,文化是三臺山村有趣的靈魂。

產業發展作為貧困戶脫貧、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徑,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把鄉村旅遊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確定了產業發展項目,根據三臺山村地形、土質、環境、氣候等特點,確定了優質水稻、黃豆、黃桃、花椒、七星椒、獼猴桃、湘西黃牛、黑山豬、黑山羊、土雞、養蜂釀酒、光伏發電等產業發展項目。成立了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實現種苗、生產指導、銷售一體化,還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產業是三臺山村強壯的身軀。

“張二小溪並了村,三山兩水連沅陵,完這是個好地方,中間有個聚寶盆……”在離開三臺山村途徑風雨橋時,村裡的老奶奶一首民歌引得村民喝彩聲不斷,同乘的市規劃局黨組書記兼工作隊隊長張進成說,這是村裡75歲老人李月森,像她這樣的老人在三臺山村還有很多,考慮到這個村的具體情況和深厚歷史文化,工作隊從規劃引領出發,制定了村裡面的全域旅遊規劃和傳統村落的保護,希望通過這兩個規劃推動村裡今後的鄉村旅遊與農民的長遠發展,工作隊完全有信心在今年年底的時候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有趣的靈魂,加上強壯的身軀,配上強力的規劃,三臺山村的脫貧攻堅指日可待,到時候,人人都知道,張家界市永定區沅古坪鎮三臺山村有個“聚寶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