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六省一市媒體人齊聚蒼南,尋訪「溫州模式」濫觴之地的舊貌新顏

提示:請點擊上方"蒼南發佈"↑關注我們

10月16日,來自江蘇、浙江、山東、安徽、福建、江西、上海的華東六省一市媒體人,一起走進浙江美麗“南大門”,沿著改革開放足跡,尋訪蒼南——這一溫州模式發祥地的舊貌新顏。縣領導陳曉、李上清陪同採風。

华东六省一市媒体人齐聚苍南,寻访“温州模式”滥觞之地的旧貌新颜

進入海西電商科技園,園區大廳最先展示出的蒼南縣沙盤圖,區域劃分、道路交通、配套設施等讓人一目瞭然,隨後圖文並茂的文化牆讓大家一步一篇章地瞭解蒼南的縣情,和來之不易的16張國字號金名片。在這裡,眾媒體人看到了魅力蒼南、騰飛新區,還有電商的未來。

华东六省一市媒体人齐聚苍南,寻访“温州模式”滥觞之地的旧貌新颜

“這兒不僅僅是一個創新科技園,更是蒼南形象的展示窗口”。在解說員的指引下,媒體採風團來到二樓的科技O2O產品展示館,蒼南217家科技型企業的352種產品集中展現在大家眼前,有傳統支柱產業印刷、塑編及金融機具類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夾纈印染、點色剪紙、夾紵漆器、鋼雕工藝等產品,更有馬站四季柚、蒲城葡萄等名特優農副產品,吸引著他們駐足觀賞。

华东六省一市媒体人齐聚苍南,寻访“温州模式”滥觞之地的旧貌新颜

品嚐蒼南特色小吃肉燕

在展臺上一個舉著鐵刀站立的鐵人前面,大家都在討論著這個展品的造型和特殊工藝,不少人對其稱讚有加,紛紛合影留念。據介紹,這是當時第一家進駐海西電商科技園的企業溫州正雄工藝品公司展出鐵藝作品《鋼鐵是怎麼煉成的》,該公司在阿里巴巴、淘寶等平臺開設旗艦店,為全國客戶提供鋼雕定製服務,年產值突破1000萬元。每逢節假日,其創意鋼雕作品更是成為不少商業活動的亮點。

华东六省一市媒体人齐聚苍南,寻访“温州模式”滥觞之地的旧貌新颜

“既然有一個這麼好的平臺能夠入駐,企業可以把自己的品牌做得更突出,這樣當然是很好的。如果能把這裡電商文化的氛圍營造得更濃厚一些,那就更好了。”參觀中,溫州市記協主席薛元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建議。浙江省記協副主席馮衛民表示:“蒼南人的創業創新精神一直都是值得欽佩的,蒼南的發展也離不開蒼南人的這種精神,而海西電商科技園,它代表的是蒼南的先進生產力,也將是蒼南未來的發展方向。”

华东六省一市媒体人齐聚苍南,寻访“温州模式”滥觞之地的旧貌新颜

此行中,部分媒體人是第一次來到蒼南,但大家對於蒼南經濟發展重鎮——龍港鎮卻都早有耳聞。作為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第一批試點單位,龍港鎮在全國率先推出戶籍制度、土地有償使用、發展民營經濟“三大改革”。從小漁村到經濟重鎮,龍港締造了中國城鎮化的傳奇。

华东六省一市媒体人齐聚苍南,寻访“温州模式”滥觞之地的旧貌新颜

這幾年,該鎮的中對口村也成了備受媒體關注的“香餑餑”。緊隨著農房集聚、垃圾分類、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五水共治等重大決策部署,龍港中對口村從原來“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的髒亂差後進村中脫胎換骨,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樣板村。在村書記陳開茂的帶領下,採風團一行聽取了農房集聚項目介紹,又沿著楊柳依依的河道兩岸,前往參觀了村居家養老中心。“我們本村60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在這裡免費居住”,陳開茂介紹道,“老人們不需要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這裡傢俱家電都是齊全的,平日裡他們可以自己買菜做飯,空閒的時候做點手工賺點額外的錢……”許多老人坐在橋邊,聊天閒談,見有人走過,他們露出笑臉並親切問候。

华东六省一市媒体人齐聚苍南,寻访“温州模式”滥觞之地的旧貌新颜

當他們來到龍港新城,這座以打造溫州大都市區第一副中心核心區為目標,高起點規劃,全力打造的綜合性新城,讓媒體人們眼前一亮。偌大的沙盤上呈現著龍港的新未來,四通八達的交通管網,合理的產業佈局,具備休閒觀光可持續發展的農業觀光園等,既和諧又統一,現代化的都市景象仿若近在眼前。“除了解決龍港鎮的歷史遺留問題,成為老城及周邊城鎮產業升級的轉型承接以外,龍港新城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建設成為溫州市大都市區南部副中心的核心區。”龍港新城相關負責人激情滿懷地介紹感染著現場每個人,也讓前來採風的媒體人們讚賞並期待著,龍港新城能夠早出形象,下回再來能看見一個“新龍港”。

離開龍港新城後,大家穿越“時光之門”來到錢庫鎮和金鄉鎮。

华东六省一市媒体人齐聚苍南,寻访“温州模式”滥觞之地的旧貌新颜

採風團在錢庫鎮項東村

相較於龍港新城的“現代化”,錢庫鎮呈現出的是一番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面貌。在錢庫鎮項東村的項橋文化客廳,“房主” 浙江港發軟包裝有限公司項芳印侃侃而談,向眾人講述印刷包裝業在項橋的起源和發展。據介紹,大約四十多年前,知識青年項金傑回村插隊,組織28名村民每人投資10元在這裡創辦了“項東飯籤廠”,率先印製出當時全國第一代洗不爛、浸不透、撕不破的飯菜票,暢銷各地,後又研發出不脫色的絲網印刷專用油墨,企業發展壯大後廠房搬遷至龍港,而這裡經當地政府支持,原址改造成了如今的項橋文化客廳。項芳印聲情並茂的講述,讓四處參觀的媒體人們不覺紛紛圍攏過來,悉心傾聽。

华东六省一市媒体人齐聚苍南,寻访“温州模式”滥觞之地的旧貌新颜

採風團參觀金鄉徽章廠

得知華東六省一市的新媒體人來蒼,被稱作“中國徽章大王”的陳加樞特意從國外趕回,當天在金鄉徽章廠內親自為大家作介紹。1983年創建的金鄉徽章廠,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徽章行業中首屈一指的大型企業,擁有固定資產1.2億,更是中組部指定的唯一一家黨員徽章定點生產企業。媒體採風團認真地觀賞著展示窗內一枚枚具有代表性的徽章,通過徽章瞭解徽章產業發展。“過去就有聽說蒼南的徽章廠,但聽到是一種感受,今天看到又是另一種感受。”採風團成員王小蓉一邊參觀一邊感慨道:“這不僅僅是企業的一種產品和文化,更是一種光榮。”另一位資深記者也回憶說,自己對徽章廠印象還是很深的,92年、93年很多蒼南人到杭州跑業務,那時候他們還都是客戶……隨後在金鄉鎮博物館、餘家大院,民國時期“巴洛克”風格的洋樓、金鄉群眾的抗倭歷史,婉轉悠揚的民俗樂器演奏等,都給媒體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华东六省一市媒体人齐聚苍南,寻访“温州模式”滥觞之地的旧貌新颜

“蒼南靠民營經濟起家,今年又是改革開放40週年,在這個節點來蒼南考察學習很振奮。來到蒼南以後,既看到了現代的東西,又看到了傳統的東西,而且現代和傳統結合的非常好,這也給了我們江蘇很好的啟示,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我覺得應該向蒼南好好學習。”在採風活動尾聲,江蘇省記協主席周躍敏有感而發。

來源/蒼南新聞網

記者/李靜靜 見習記者/林嬋嬋 攝影/李靜靜 常鋒

監製/葉俊青 朱建德

主辦:蒼南縣委外宣辦(縣政府新聞辦)

承辦:蒼南縣新聞宣傳中心

蒼南縣新聞宣傳中心旗下媒體:

今日蒼南:週五八版報紙,發行量3.5萬份

數字報:jrcn.cnxw.com.cn

蒼南新聞網:www.cnxw.com.cn

新浪微博:weibo.com/cnxww

蒼南新聞APP:登陸cn.54sz.com下載

浙江新聞APP(蒼南頻道):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