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35歲危機的你感覺還好嗎?

​“35歲危機”是人才市場上存在的一種現象,即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時,都明文規定只要35歲以下者。這種“35歲危機”不僅對求職者的影響較大,對那些企業在職員工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許多企業員工在過了35歲以後,都不免有些擔心:公司裁員,一旦中年失業,生活就危險了。

​面對殘酷與機遇並存的職場,有越來越多的在職場打拼12年以上的白領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的職場生存危機即將來臨:隨著就業競爭激烈程度的日趨白熾化和他們自身健康的退化。35歲的職場人士已經邁入了職場的更年期,潛意識裡這些35歲的職場“老人”存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他們不得不面對35歲這個高高的職場門檻。所以有人說,35歲已經成了職場年輕和衰老的分水嶺。


經歷35歲危機的你感覺還好嗎?

35歲危機

實際上,將“35歲”作為一個用人的界限,是中國長期形成的“招聘文化”的一個縮影。早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大興用人年輕化之風,當時就將基層年輕幹部的劃分界定在35歲以下。從那以後,人們普遍接受了用35歲來衡量人才年輕與否的思維定勢。儘管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壽命不斷延長、對職業生涯的結構規劃已經有了調整和改變,但不少用人單位仍沿襲了以往的慣例,依然會下意識地將用人的年齡要求和35歲掛鉤。


經歷35歲危機的你感覺還好嗎?



但當你遇到35歲危機時我有幾個建議告訴你​

1、積極社交無論是選擇與網友聊天或與客戶共進午餐,還是參加一些志願者社團的活動,都有助於開拓你的視野和思維。千萬不要把自己關在家裡為工作的事苦惱。積極社交你才能對職場和人生都有一個更深刻的瞭解。

2、與你信任的人約會與你最信任的親朋好友聯繫,告訴他們你的感受,尤其是工作上遇到的挫敗、焦慮或者憂愁。把你的心事告訴他們,然後用心聆聽他們的回應。

3、休假。事實上,當你對工作產生了厭倦情緒時,你的工作效率就會大大降低。而當工作進展非常緩慢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停下來,把工作拋在腦後,讓你的大腦稍作休息,然後它才可以重新啟動。選擇在家看書、聽碟或是出門旅遊,這些都可以幫助你的大腦恢復活力,並且恢復對工作的興趣。

4、記日記不要一味壓抑你的壞情緒,把你對工作的抱怨都寫在日記裡,這是一個情感疏導的好方法。同時,你在寫日記時其實也是在思考,也許當你寫完一個月的日記後,你就會對自己是否該跳槽、轉行有了一個清晰的決定。

5、參加培訓在業餘的時間給自己“充電”,以加強和豐富自己的職業技能。在獲得更多知識的同時,你其實也獲得了更多的從業機會。當你真的被職場“更年期”折磨得不得不改變時,也可以充滿自信地選擇離去,然後大步流星地邁向新的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