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張李村舊貌換新顏 「黨建+」助推鄉村振興

2018-10-17 14:5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潘璐萍

入秋後的降溫,讓人感到瑟瑟寒意。然而,在路橋路南街道張李村東南處的一片20畝空地上,卻是另一番火熱景象。幾十根紅旗有序地排列、用於打樁的機械不停運作……這裡,張李村新小區南景園二期建造工程正在進行時。

路桥张李村旧貌换新颜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

關於這個工程的“來歷”,源於年初黨員會議上的提議,正是這個提議,讓張李村80餘戶村民,迎來農村建房的機遇。

“這一塊,就是我的新房地基,根據整體規劃,可以建造三層高的落地房。”張李村村民楊師傅指著一塊地說。

昔日的水庫移民楊師傅在張李村定居已經有幾十年。當初居住的房子已經老舊,滿足不了現有居住需求,改善住房條件迫在眉睫。今年,隨著張李村南景園二期工程拉開序幕,楊師傅成了此次住房改善的村民之一。通過通告、抓鬮、公示等程序,進入了建設階段,楊師傅既是業主,也是此次工程的施工人員之一,從工程開始以來,一直積極參與其中,協助各項事宜。

“從南景園一期建設完工,到現在的二期動工建設,剛好相隔10年,這10年張李村發生了許多變化,無不推動著張李村的發展。當下,路橋區鄉村振興如火如荼,南景園二期的建設,為該項工作添加了燃油劑。”張李村黨支部副書記李靈明介紹。

南景園二期建設工程的有序、穩步推進,對於村民們來說可享有極大的利好。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村民有了建房的需求,需要村裡予以解決。

自黨員提出該項事宜之後,村兩委班子高度重視,立即召開了班子會議、村民代表大會,對建房事宜進行了落實。李靈明介紹,由於前些年村內落地幾個省市重點工程,因而有了20畝的建房指標,面對村民的需求,立即鋪開建房工作。

工作開展之中,不少村民因為條件制約,無法成為此次建房的對象,因而存在不理解的情況。該村積極發揮黨員微格的作用,各位黨員根據微格當中的聯繫戶,經常上門走訪,向村民解析政策,獲得他們的理解與支持,保障前期工作的順利推進;工程開始建設之後,由黨員、村民組成的村民監督委員會,對工程的招標、建設等事宜進行監督,讓工程在陽光下運行,保障工程質量及村民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張李村在路橋區委、區政府及街道的大力支持下,以“黨建+”的模式,促進各項重點工程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助力。從原來落後、破舊的面貌,到現在宜居、宜業的村莊,張李村對自身有了更高的要求。接下來,張李村推進各項重點工程的同時,更將會以實幹、巧幹、苦幹體現出一個黨建示範村的引領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