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想寫作的人,爲什麼都會陷入難以下筆的困境?該如何克服?

你好,這裡是"屹波讀書"時間。今天我為大家解讀的是弘丹《從零開始學寫作》這本書。全書大概22萬字,在接下來的20分鐘大概4000字左右的閱讀時間裡,我會通過濃縮萃取的方式,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大家如何克服寫作心理障礙,提高寫作技巧,成為優質高產的寫作者。

所有想寫作的人,為什麼都會陷入難以下筆的困境?該如何克服?

互聯網的發展,催生了每個人迫切想將自己的思想清晰、簡潔表達出來的期望,影響和改變自己周圍的人,提高自己的影響力。但我發現身邊很多人雖然萌生了這種想法,但卻陷入了不知道如何下筆困境。我也有過這樣的體會,每每搜腸刮肚、東拼西湊,最後寫出來的東西自己都不知所云。。。那麼,到底該如何走出寫作障礙,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呢?

這就是《從零開始學寫作》這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全書從重新認知寫作、寫作創作技巧、搭建文章脈絡等三個遞進環節帶領大家走出寫作困惑。第1步,重新認知寫作,走出寫作的障礙,說寫就寫。第2步,寫作創作技巧,讓創作有據可循。第3步,搭建文章脈絡,剖析文章各結構寫法,寫作從此變得簡單。

以下詳細介紹這3個步驟

第一步,重新認知寫作

很多人壓根就不敢開始寫作,雖然有些人動筆了,但在寫作過程中一直懷疑自己:"我到底能不能寫作?寫作真的需要天賦嗎?"

這個問題其實不用糾結,因為真正阻礙大家寫作的不是技巧,而是自信心文體。寫作和任何技巧一樣都是可以通過不斷練習獲得提升的。就像游泳一樣,即使你學習了各種游泳的技巧,但如果不下水,你永遠也學不會。寫作也是如此,即使你通過各種書籍、視頻學到了很多寫作技巧,但如果你不真正寫起來,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夠寫的多好。

建立寫作的自信心,這是從害怕寫作到提筆就寫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當你克服了自我懷疑,你的寫作之路便已經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是如何繼續寫下去,繼續去精進。

關於如何開始下筆寫作,作者提供了一套名為"自由寫作"的方法。選擇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固定的時間段,開始"自由"寫作。隨便寫點什麼,沒有特定的主題,哪怕全是"我實在寫不下去了"這樣的句子,也要堅持寫上10-20分鐘。過程中不要停止,不要刪除,也不要擔心錯別字、標點符號和文法,只需寫出此刻你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即可。這樣長時間的練習,不僅可以輕鬆克服初學者對寫作的恐懼,同時可以很快樹立寫作者的信心,最後驚奇的發現原來自己其實挺能寫的,寫作不再是單調乏味,反而是一件如此暢快的事情。用作者的話來說,堅持一段時間後,無論是誰,是什麼寫作水平,都可以發現自己已經可以做到輕而易舉、毫不費力地寫作了。

有了開始寫作的勇氣和自信心,下一步開始我們的創作之路。

第二步,寫作創作技巧

寫作最難的部分不是寫作技巧,而是要言之有物。而言之有物,也可以用"素材豐富"這個詞來解釋。

如何為文章提供豐富的素材呢?作者認為,很多寫作者往往認為自己缺乏素材,而會花費大力氣去收集和尋找。其實沒有素材是一種錯覺,我們缺乏的不是素材,而是將身邊發生的事情提煉為素材並轉化成文章的一種能力,這也是成功的寫作者與普通人不同的地方,他們能夠將生活中所經歷的事情分辨、加工、重塑,從而創作成作品,這便是文章創作技巧。

在《從零開始學寫作》一書中,作者介紹了十種創作思路可供我們借鑑。

1. 把生活中的小事寫成故事,故事打動人的原因莫過與它的真實性。在生活中一件事感動了你,不妨將它寫下來,昇華到普世的價值觀,引起讀者共鳴。

2. 從小事中挖掘深刻的道理,生活是寫作源源不斷的素材庫。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朱自清《背影》,龍應臺《目送》,作者弘丹《愛不愛自己,只看三點》這些文章無不是通過生活中容易忽略的小事下筆,從而折射情感,成為感人肺腑的名篇。

3. 找共性,串聯法,生活中發生的小事經過我們的特意加工,可以根據特定的主題串聯起來,這是一種最常見的創作手法,卻可以通過素材的共性,深化文章的中心。

4. 乾貨法,在生活中,如果你擅長某個方面,不妨利用乾貨法將這些經驗列舉講解出來,去幫助更多的人。

5. 問答法,自問自答的寫作方法也是常見的創作方式,全文通過提問和解決問題的形式,給讀者解惑,並提供獨家可落地的解決方案。這種創作方式,可寫的主題源源不斷,很適合新手入門。

6. 時評法,讀報紙和雜誌常用的時評文章。這種創作手法尤其在自媒體時代非常受歡迎。只要選對熱點事件,並結合自己的故事或觀點,闡述立意新穎的解讀或評論,閱讀量都會很高,也容易成為10w+爆文。

7. 訪談法,寫自己或採訪對象的故事以及過去的經歷,這種創作手法多於應用文章。因為素材有限,需要創造加工,因此難度頗大。

8. 萃取濃縮法:我們可以將自己看過的書、電影或聽過的講座等重點內容整理成筆記,萃取裡邊的精華,結合自己觸發的感想寫成一篇文章。這種創作手法多於書評、讀後感。包括這篇文章也是採用萃取濃縮的方法提煉而成。全書22萬字濃縮到4千左右,但讀者可以通過這些文字對全書有一個直觀的認知。

9. 深夜十則,類似雞湯小短文類型,文章短小精湛,通過各種金句引起讀者共鳴和感觸,與讀者一起分享和探討。

10. 吐槽法,生活中經常發生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有時候忍不住是要吐槽一下的。我們不妨藉助這些情緒,快速寫成一篇文風幽默、逗比的快餐文章,只要有趣、有意,這些文章往往非常容易脫穎而出,成為爆文。

有了創作的靈感,以及加工過的素材,下一步我們就要搭建文章的脈絡了。

第三步,搭建文章脈絡

文章的脈絡選擇和寫作有技巧的。下筆之前,我們要先明確此次寫作的目的,瞭解我們讀者的喜好。真正動筆時,要根據選題、立意收集和選擇素材,組織架構,寫出初稿,最後反覆修改,完成一篇文章。

明確目的:動筆前要明確寫作目的,也就是你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從而根據目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寫作方式和文章脈絡。

比如這篇文章,我的寫作目的是通過《從零開始學寫作》一書的知識點萃取,通過三個步驟的講解,教大家如何克服寫作障礙,提高寫作創作的能力。因此根據這個目的,我選擇了乾貨類的寫作手法,並通過並列式的正文大綱書寫。

瞭解我們的讀者:像這些公開寫作的文章都是指向特定的讀者,因此在我沒下筆之前一定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他們有什麼痛點,他們希望看到什麼樣的內容,才能保障文章優質。

選題:常見的寫作主題有五種,分別是思想類主題、情感類主題、認知類主題、技能類主題、趣味類主題。

好的主題要符合3點要求:1,主題準確,符合實際或者符合自己的經歷。2,主題新穎,要選擇一些閱讀起來感覺新鮮的故事,這樣才有閱讀量。3,主題深刻,善於挖掘故事背後的深意,才能引起讀者共鳴。

立意:立意就是文章所要表達的意圖和情感,即文章的主旨,這裡要求一定要有新意,就像清代李漁在《閒情偶寄》裡寫道:"意新為上,語新次之,字句之新又次之",翻譯過來即立意新是最重要的,文風的新意排第二,字句的新意排第三。

收集和選擇素材:選題和立意確定之後,需要收集文章的素材。一篇完整的文章需要各種豐富素材來支持。

作者推薦了兩種方法:

第一種,用頭腦風暴的方法,拿出一張A4紙,儘可能的將腦海中想到的素材都寫下來,然後逐一挑選組合。

第二種,九宮格法,畫一個九宮格,從文章主題出發分別向八個方面去思考,想到一個記下一個,直到八個格子被佔滿位置。這種思考的方法有種倒逼的感覺,很多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創意出來。

選擇組織結構:文章結構的選擇很大程度取決於文章的類型,以及我們想達到的目標。作者認為文章的寫作順序大致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事件發展順序、邏輯順序等四種,而最常見的邏輯順序,又分為總分總、並列法、正反對照法等。選擇合適的文章結構,一方面要考慮正文的寫作順序同時還需要兼顧素材的特點,根據素材的先後順序,先寫什麼素材,後寫什麼素材來選擇合適的組織結構。

寫初稿:寫初稿要忘記刪除鍵,一氣呵成,切記不要一邊寫一邊修改。很多人覺得寫作有壓力,多半是因為要寫就要寫出高質量的文章。但這樣的期望反而讓我們沒有勇氣坐下來寫作,害怕自己寫出來的文字太爛,寧願不寫。作者提供的方法是將"寫初稿"和"修改"分開來,"先寫完再說,反正後邊還要修改,管他呢"有了這種心理暗示,我們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寫作反而會變得更加輕鬆。

最後一步修改:作者認為,修改是寫作的重中之重,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從《紅樓夢》曹雪芹的"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到《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的七遍成文,以及《永別了,武器》海明威僅文章結尾就修改了39次才算滿意,更厲害的是《不畏將來 不念過去》的作者,他在書籍出版前,光是修改書稿就達到了整整十二遍。可見大師們的作品尚且經過好幾遍修改,何況我們呢?

文章修改,要按照先整體後局部的修改方式進行。

作者列舉了五步修改法:

第一步,主體是否明確。

第二步,所選材料是否說明主題並刪除與主題無關的素材。

第三步,文章邏輯是否足夠清晰。

第四步,邊讀邊修改,潤色語言。

第五步,重新審視標題是否足夠吸引人。

到此,從文章的決心下筆,到創意素材的蒐集整理,再到文章架構脈絡的選擇,已經介紹完畢,相信此刻你對於寫作已經心中有數了。

今天跟大家簡要介紹了《從零開始學寫作》一書中三個核心理念:重新認知寫作、寫作創作技巧、搭建文章脈絡。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內容,可以購買這本書。這三個核心理念可以輕鬆幫助大家克服寫作障礙,提高創作能力,降低寫作難度。另外書中還有關於如何克服寫作拖延症,度過寫作瓶頸期以及素材收集、寫作習慣養成、斜槓青年寫作時間和精力管理等技巧。案例眾多,可操作性極強,尤其可以幫助初學者,從零開始動手寫作,愛上寫作,並不斷精進。

好了,今天的這本《從零開始學寫作》就為你解讀到這裡,如果你還想深入瞭解更多關於寫作技巧的心得體會,歡迎關注"屹波讀書"頭條號,我將不定期更新有關寫作技巧書籍的讀後感和書評。

此致感謝各位的閱讀,希望這篇稿子對你的寫作提高有所啟發。

願,生活美好,笑顏常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