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永遠不只有兩個選項!

生活,永遠不只有兩個選項!

文|若杉


01

一個讀者留言給我,說:“老師,我年過三十,在一個三線城市做中學老師,因為還沒有結婚,在這個小城市顯得特別格格不入,害怕辦公室老師們的指指點點,害怕父母焦灼的目光,感覺這個世界,惡意滿滿。很想去北京闖闖,一來覺得這個年齡未婚,在北京不會太過突兀,二來,一直有一個去大城市闖蕩的夢想,覺得不應該一輩子侷限在這個小地方。但又覺得這個年紀做北漂,會不會太晚?萬一闖不下去,估計老家的學校也進不去了,到時候,又該怎麼辦?”

我看著她的留言,所有的焦慮與不甘,盡在言語中。我明白,這又是一個在人生路上被卡住的姑娘,前進不能,後退不得,彷彿只有隻身殺一條血路,才能走出困局。

剛想給姑娘鼓鼓勁,勸她走出來,去看看新的世界,卻見她發了一大段文字給我,講自己的故事。

姑娘說:“我是家中的獨女,讀高二那年,母親就生了病,癱瘓在床,從此一個原本安樂的小家就換上了另一幅景象。父親在工廠裡打工,原本薪水就不高,母親生病後,為了照顧母親,只能挑最簡單的工作來做,薪水更不如從前。我則一放學就回家照顧母親。好在自己還算聰明,平日裡在學校拼命學、拼命記,成績一直維持在班上前列,高考報志願時,原本可以考更好的學校,為了能多回家看看,選了離家近的城市,讀師範專業。為了不給家裡增添負擔,大學裡,跟學校申請了助學貸款,平日的生活費就靠做家教,打各種工維持。”

“後來,大學畢業,本以為以自己的專業,到老家的高中教書綽綽有餘,連續考了兩年,才明白,在小城市,謀得一份生計,除了靠本事,還得靠關係。第一年,考得不錯,但因為排在後面的同學有關係,被頂了下來。第二年,因母親病情加重,我無心準備,成績還不如第一次,又未能如願。我不服輸,第三年,拼命準備,總算天不負人,我筆試、面試都考了第一,才算順利進入了現在的學校。這些年跌跌撞撞,好不容易在現在的學校有了些資歷,我不停的告訴自己,就這樣吧,別折騰了,可是,只有自己知道,那顆想要闖蕩的心,從未停歇過。”

聽完她的講述,我把原本準備發給她的“出去看看,不行再回來!”刪掉,換了一句“你已經很棒”發給她。

做諮詢師越久,連鼓勵的話也變得謹慎。

每個人拿在手裡的牌不一樣,所做的選擇也自然不同。就像眼前的這個姑娘,我可以告訴她,走出去,外面有無限風光,可是呢?她若離開,家裡的母親怎麼辦?萬一真的闖不下去怎麼辦?又或者,她真的選擇外出闖天下,真的能放下對家裡的牽掛、安心拼搏嗎?

也許,有人可以選擇孤注一擲,但那份勇氣、其中所受的煎熬、和一旦失敗所能承受的代價,又豈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在沒有十足十的把握之前,我不敢也不願,把眼前的這位姑娘,推到這樣的境地。


02

整理思緒,寫了這樣一段話給她:

“若只為逃離別人的眼光離開,勸你不要,生活終究是過給自己的,為了別人的評價,付出如此之大的代價,不值!

若是為了自己的理想,也希望你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可以在老家先往北京的公司投投簡歷試試,如若有面試機會,辛勞幾次,跑北京面試,也好過一直待在陌生的城市,等一個不確定結果的忐忑。動不動就隻身北上,住地下室追尋夢想,可以感動自己,但終究不是最好的選擇,也不必如此。

若暫時沒有合適的機會,不如多逛逛招聘網站,看看所需的職業技能,一點點準備起來,想要的東西立刻就要得到,是小孩子喜歡的事情,成年人的世界,應該更懂得蟄伏、準備、一擊即中。

此外,你需要考慮目前的積蓄是否夠給母親找個護工,你不在家,父親少了幫手,有護工幫忙,父親會輕鬆很多,你若漂泊,也會安心許多。”

姑娘回覆我:

“除了你,也跟親近的朋友談了想去北京的想法,朋友不是給我鼓勁,告訴我有夢就要去追,就是告訴我,年齡不小了,別瞎折騰了,原來,還有中間的路可以選。謝謝你!”


03


年少時,總以為世界只有兩極,不是左就是右,不是好就是壞,要麼做,要麼不做。越長大,越發現,可選的路,其實很多。

哈佛幸福課上,泰勒·本·沙哈爾博士講過一個關於自己的小故事。

在打職業壁球的比賽的那段時間,他需要嚴格控制自己的體重。但是,每次訓練回家,當他又累又餓打開冰箱的時候,總會看到一塊誘人的蛋糕放在那裡,他知道,那很美味,因為母親廚藝精湛。

他用盡意志告訴自己,不能吃,堅決不能吃。卻又難以抵擋蛋糕的誘惑,每隔幾分鐘,就打開冰箱,檢查一下,蛋糕是否還在那裡,一次,兩次,三次……直到第n次,蛋糕消失——被自己的哥哥搶先吃掉。他覺得懊惱萬分。

直到很多年後,他才明白,自己犯了一個兩極化的錯誤,要麼吃,要麼不吃。其實,他原本可以只切一小塊出來,來滿足自己食慾。即使胖一點點又如何,完全可以靠更多的運動減掉,而不必如此糾結。

其實,這樣的小事,在我們的生活中,演繹過無數次,彷彿生活如此吝嗇,只給予我們兩個選擇。但靜下來,就會發現,不是生活本身吝嗇,而是我們想要的太急太快,而後把選擇簡化為“做”與“不做”兩種。

如若放慢腳步,給予足夠的時間和耐心,我們一定能夠發現,更多的選擇、更多實現的方式。

目標就在那裡,我們從未放棄,只是願意以更穩定、更紮實的腳步走向那裡。

慢一點,可以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