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方志|三十八载的陪伴

三 十 八 载 的 陪 伴

——方志工作感悟

邓 颖


情系方志|三十八载的陪伴

参加单位组织的“朗读者——情系方志”演讲活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我在史志工作岗位上已走过三十八载,在三十八年飞逝的光阴中既有汗水也有收获,回顾过去的点点滴滴,我感触颇多……

情系方志|三十八载的陪伴

90年代初从事文书档案工作



记得那还是1980年8月的某一天,我很开心,毕业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入职在中共营口市委党校资料室,负责打字和教员教学资料的印刷工作。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刚从学校毕业的小女孩,由于得到教员和同事对我的帮助,特别是宋志义老师手把手教我,使我很快进入角色,掌握了打字和印刷(沾墨油滚手动印刷)的基本要领,我非常感谢他们给予我的帮助。

情系方志|三十八载的陪伴

从事文稿校对工作




正当我的打字工作做得顺风顺水时,1980年12月,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被调到刚组建的中共营口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负责文书和打字工作。当时的办公环境十分简陋,在原市委后院的二层小楼内,光线很暗,办公面积不足十平方米,起初的人员只有4 人,主要工作就是征集史料、撰写革命回忆录,我的任务就是打字、文件登记,对征集上来的史料登记存档。

情系方志|三十八载的陪伴

96年参加第二届营口望儿山母亲节



1990年,市委决定将中共营口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改为中共营口市委党史研究室,人员逐渐增加。我先后入党、提职,后来负责秘书科工作,由于单位人员少,还承担了财务和档案工作。单位虽小,但五脏俱全,秘书科工作是承上启下,协调各科室工作的一个重要部门,每天的工作忙忙碌碌,工作压力很大,通过自身的努力和领导的帮助以及同事们的支持,最终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

情系方志|三十八载的陪伴

99年参加第四届现代史与史料研讨代表会议



2003年7月,党史研究室与地方志合并,组建了营口市史志办公室。从这一年开始,我主要负责《营口年鉴》彩色宣传版的编排工作,至今已近十五年时间。《营口年鉴》是编史修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项政治性、历史性、现实性很强的工作。年鉴不仅能够及时总结、记载过去,把珍贵史料留给后人,还能达到以史资政、以史鉴今、以史育人的目的。而彩页是年鉴内容的文字补充,它所传递的信息以图片为主,辅以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展示营口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亮点和取得的成就,是展示营口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彩页也能更形象、更直观地把信息传达给广大的读者。对于《营口年鉴》彩页的编辑设计工作,我非常感谢办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每年的《营口年鉴》彩页的编辑设计部分,都是由我独立完成。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员出身,也没有经过专业设计基本功训练,但我热爱这份工作,通过多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我对这份工作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深知年鉴彩页既是宣传,同时也是存史。

情系方志|三十八载的陪伴

与单位同事到鞍钢考察学习




为完成好年鉴彩页编排这项工作任务,我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我的最佳工作方法:首先是图片资料的征集。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征集年鉴宣传彩页的图片资料,按照版面的大小征集图片数量。每年的征集工作中,我感到图片资料征集相对容易,但按照时间要求及时报送,个别图片的质量和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涉及政治敏锐性方面,我发现“辽宁亲和源养老产业园”宣传彩页中出现了辽宁省原副省长刘强的图片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更换。在设计制作时我们挑选图象清晰、色彩逼真、亮度恰当的照片。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照片,原则上不予采用,但个别图片存在色差、亮度不够等问题,有些图片可以调整,但调整后的图片效果还是取决于原版图片,所以有的时候必须与上版单位进行沟通联系,经过多次调整,最后基本达到要求,没有影响整体印刷效果。

其次是彩页大样的设计。这项工作,其工作量比较大,每年图片征集都能达到1600余幅,文字简介达10余万字。征集的图片资料主要是秉承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记述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取得的业绩和成就,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有虚假信息。对各单位报送的材料,我们本着对历史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所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都要合理运用、精心制作,在编辑、画版、设计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合理排序。在页面组合上注重主题、突出重点,不搞多而杂、零而碎的材料堆砌。我一般都是统筹考虑到图片放大或缩小、图片应摆放的位置,重要图片位置前放等都做了比较合理的安排,然后交印刷厂与美编一起在电脑上共同设计。经过这样的精雕细做,使这项工作更加合理,减少了错误。

再次是交付印刷前除了进行多次校对和领导审核以外,还要对整体版面的图片内容进行全方位处理:调整色彩、亮度,图片的修饰,要达到完美的程度,以保证该书质量。通过这项工作,使我感受到工作必须认真、细致,如果图片反映的内容出现差错,会给史志办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通过这项工作逐渐让我增强了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修志工作的责任心。每每完成这项工作后,我的感触都非常深。

编史修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伟大事业,马虎不得。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史志工作者,虽然感到编史修志是一项比较寂寞清苦的工作,但史志办却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和谐大家庭,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写史、修志,承担着自己的那份责任,而且还没有名利的追逐。虽然有时我也感到长时间从事同一份工作,特别是彩页工作比较枯燥和寂寞,但在领导和同志们那种拼博精神感染下,我养成了耐得住寂寞的秉性和甘于坐冷板凳的精神以及对修志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总之,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把我承担的工作做实、做好,没有辜负办领导的信任。

三十八载的工作和编史修志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在工作中甘于寂寞、勤学苦练、埋头苦干,才能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为营口的史志事业发展服务。

邓颖,女,汉族,1964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80年11月参加工作;1981年12月调到营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历任干事、秘书科副科长、科长;2002年11月任副处级调研员;2003年7月任营口市史志办公室(中共营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副处级调研员,连续多年荣获辽宁省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3月,被选为营口市妇联第十五届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情系方志|三十八载的陪伴


如果您对营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或是手中有相关资料,欢迎您投稿到营口市史志办编辑的《营口春秋》期刊,与我们共同讲述营口的历史故事!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