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專家高原「妙手回春」 組團式醫療援藏爲貧困戶拔病根去窮根

北京专家高原“妙手回春” 组团式医疗援藏为贫困户拔病根去穷根

張迪抱著搶救回來的男嬰。

拉薩市民向巴扎西的左手食指和中指被勒斷,只剩肌腱相連,經過長達10個小時的斷指再植手術,他的手指被重新接上;出生後患氣胸的男嬰,在穿刺術器械不完備的情況下“死裡逃生”……這樣驚心動魄的急救故事,幾乎每週都在高原上的拉薩市人民醫院上演。而主刀手術的大夫,正是今年8月到拉薩援藏的北京專家。他們克服頭暈、失眠等高原反應,為當地患者帶來健康甚至生命的希望。

故事1 穿刺搶救氣胸男嬰

9月13日,扎桑抱著不足一月的侄子準備出院了,襁褓中的漂亮男嬰睡得正甜。扎桑再次拉起大夫張迪的手,連聲道謝。

原來在8月28日,男嬰出生兩個多小時後,就出現全身發紫的情況。醫生診斷為張力型氣胸,重症肺炎,中重度肺動脈高壓。“看著各項指標往下掉,嬰兒的母親很絕望,覺得孩子不行了。但我是學醫的,覺得孩子足月生產,體重也標準,應該能挺過來。”扎桑的信心還源於她清楚,兒科有北京來援藏的專家。

幸運的是,首都兒研所新生兒重症專業的張迪醫生8月剛到拉薩援藏,擔任拉薩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正在縣裡義診的她從電話中得知消息後,趕回了市裡。“孩子當時情況嚴重,縱膈移位,心臟被擠到偏離原來的地方,孩子很難呼吸。必須做手術,孩子才有生還希望。”

此前,張迪在北京做過約20例同樣的“胸腔閉式引流穿刺術”,但此次,她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器械短缺。拉薩市人民醫院沒做過類似的治療,七八年前遇到相同的情況都是馬上往內地轉院。“醫院沒有針對新生兒穿刺的針,當天醫院其他科室的大夫也都跑著尋找能達到效果的針、深靜脈置管和其他適合的設備。我們還自制了一個連接引流瓶的引流管,湊齊了所有設備。”

35歲的張迪坦言,她當時還有高原反應,進治療室後帶上口罩更加憋悶缺氧,“但做穿刺治療時顧不得了,只想趕快把孩子救回來,這是醫生的本能。”得知北京專家要做手術,很多下了班的當地大夫趕到治療室觀摩學習,並錄下了手術過程。

穿刺治療後,氣體直接引出,引流瓶中氣泡往外冒。張迪鬆了一口氣,穿刺手術成功了!三天後,放射片顯示縱膈移位已經完全復位,放射科的醫生也覺得是個奇蹟。嬰兒肺部炎症也明顯好轉,肺動脈高壓恢復正常……徘徊在生死線上的男嬰被拉了回來。

故事2 昏厥產婦順利生產

拉薩市人民醫院產科病房中,來自綿陽的產婦李慧氣色已經恢復紅潤。“我年輕時來高原還蹦蹦跳跳的,如今出現心臟和肺的問題真是一點都沒想到。”李慧的女兒在拉薩唸書,此次懷孕八個多月的她來這裡看望女兒。“發病當天早上,我突然喘不過氣來,暈過去啥也不知道了。”同樣幸運的是,李慧也遇上了從北京來援藏的大夫。

北京婦產醫院專家馬瑩說,當時醫生在週末啟動了緊急搶救。“產婦在懷孕時得了高血壓,送來時四肢發紺,呼吸急促,嘴唇發紫,病情危重,心率達到150次/分,出現心臟衰竭的情況。麻醉科、急診科、ICU和產科的大夫共同搶救了七八個小時,並在生命體徵穩定時完成了剖宮產手術。”產婦是第三次剖宮產,盆腔有粘連,加之她的身體情況不是特別健康,手術頗有難度,但經驗豐富的馬瑩仍然成功完成了手術。

現任拉薩市人民醫院產科主任的馬瑩稱,目前當地孕婦規範產檢意識不足,一些孕婦在醫院確定懷孕後就不再來產檢了,導致醫生手裡資料不多,不好評價既往病史,這也增加了搶救的難度。

此次,馬瑩還帶來了北京先進技術和項目,“比如將開展的臍帶血血氣分析,能判斷胎兒出生後缺氧和酸中毒的情況,孩子嚴重缺氧未來可能導致智力體力下降,甚至腦癱。我們也將統計數據,看平原地區和高原地區新生兒氧含量是否有區別,是否需要建立高原地區的參考值。引入這個項目將提高對孩子缺氧判斷的準確性,且能及時救治。

創新 “以院包科”打造“拳頭科室”

北京晨報記者從北京援藏指揮部獲悉,“十三五”期間,北京市計劃投入援藏資金2.1億元,保障組團式醫療援藏項目緊貼拉薩市扶貧脫貧的任務,重點圍繞“精準扶貧脫貧”和“防止因病返貧”兩個要求,規劃設計實施醫療項目,通過全院系統管理、以院包科、扶貧救治等創新做法,提升了拉薩市整體的醫療扶貧脫貧水平,增強了防止因病返貧的能力。

何為“以院包科”? 以拉薩市人民醫院為例,北京友誼醫院為牽頭醫院,北京婦產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2家單位為包科醫院,簽訂了《以院包科協議書》,結合當地醫療扶貧脫貧工作的需求,建設具有明顯優勢的婦產科、兒科兩個“拳頭科室”。

張迪說,醫院一個“科”的建設是漫長的過程,“以院包科”使整個建設和治療是續貫的,“我們醫院對口兒科,醫療行為一致,也使醫生對科室有很強的責任感。”

“產科之前就是醫院的重點科室,但馬老師來了之後,我們學到了更多經驗和知識”。馬瑩的徒弟、拉薩市人民醫院產科醫生尼瑪卓嘎舉例說,有一次一位孕婦懷了雙胞胎,當地醫生更傾向於剖宮產,但馬瑩看了孕婦情況後,判斷可以順產,最終孕婦果然自然分娩誕下了嬰兒,這樣處理對產婦和嬰兒都更好。

“北京婦產醫院接觸的搶救量、異常分娩情況和併發症量更多,拉薩市人民醫院產科醫生的求知慾很強,我希望把這些經驗分享給她們。”馬瑩說。

行動 醫療援藏為貧困戶去“病根”

同時,北京援藏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開展醫療扶貧救治活動。“十三五”期間,安排援藏資金1700萬元,開展“醫療扶貧行”活動,充分利用北京組團式援藏醫療專家資源,每年派出醫務人員成立醫療小分隊,深入尼木縣、當雄縣、堆龍德慶區等各鄉鎮義診,優先保證對建檔立卡戶的救治。據統計,2016年以來共對萬餘人次進行各類常見病、慢性病初步篩查、診斷及治療,解決貧困群眾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看病難問題,讓援藏優質醫療資源惠及當地百姓。

今後,北京市醫管局將在北京市扶貧援合辦、北京市衛計委統籌部署下,與拉薩衛生部門及市屬醫院派出的醫療隊一起,採取定期健康檢查、建立健康檔案、分層次治療等措施,協助當地有效解決建檔立卡戶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北京晨報記者 張璐 文並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