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生,我討厭《娘道》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讓我覺得噁心

沒錯,我是女性,我討厭《娘道》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讓我覺得噁心。

當中國家庭劇中的女性還在屋內高聲尖叫:我一定要為二少爺生一個兒子時。美國電視劇中的女人已經在冷冷地對你說:女孩們,自由不僅僅是一種形式。

我是女生,我討厭《娘道》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讓我覺得噁心


《娘道》這部電視劇的導演居然認為豆瓣的低分是由於他拒絕購買評級,這樣的認為真是好笑。

我是女生,我討厭《娘道》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讓我覺得噁心


根據電視劇的介紹,這部戲劇,顧名思義,是關於母親在困難時期生活的起伏。英子在童年時出賣了自己,埋葬了父親,成為了孝興隆一家的河姑。陰差陽錯嫁給了二少爺。然而,丈夫死了,孩子失蹤了,英娘從此走上了尋找兒子的道路。作為90後的我,在閱讀了這篇簡短的介紹後,我的腦海中閃過了我奶奶在我小學時追逐的狗血八點鐘電視劇。

是的,民國時期可能有像英娘這樣的女性,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樣的表演是客觀的。

我是女生,我討厭《娘道》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讓我覺得噁心


劇中女主角英娘決心為丈夫的家庭生一個兒子,繼承家庭,給她的兩個女兒取名為招娣和盼娣,希望第三個孩子是兒子。當她生第三個孩子時,英娘經歷了一次艱難的分娩,但她堅持要生下孩子,並說:我這條賤命算什麼,我一定要為繼宗生出兒子。英娘信奉三從四德,男人是天,女人是生育工具,女人的責任是生兒子,母親必須為孩子犧牲一切。英娘是“女性道德”的典範。

我是女生,我討厭《娘道》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讓我覺得噁心

這些封建渣子的電視劇,也許那些經歷過舊時代的人,有可能從記憶深處找到共鳴。所有為家庭做出貢獻的人也可以從中得到安慰。然而,對於在改革開放和經濟起飛的新時代成長的年輕人來說,這和清朝的包裝紙沒有什麼不同。換句話說,如果電視前的所有婆婆真的接受了電視劇的邏輯,根據年輕人在互聯網上的批評態度,可以預測,中國婆婆和媳婦的關係會再次惡化。

我是女生,我討厭《娘道》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讓我覺得噁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男女平等的進程不斷推進,特別是隨著婦女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女性道德”已經被完全拋棄在垃圾桶裡,許多年輕女性根本不相信這一點。也正因為如此,“恢復封建男性權力”的作品《娘道》的流行程度低於年輕人的想象。

我是女生,我討厭《娘道》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讓我覺得噁心

值得一提的是,反對《娘道》並不意味著婦女不能回到家庭。當然,但它必須基於這樣一個前提,這是女性的選擇,更重要的是,迴歸家庭的男女關係是平等的,而不是依賴和順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