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科學種植:水稻畝產高,村民也增收

集中、科学种植:水稻亩产高,村民也增收

集中、科学种植:水稻亩产高,村民也增收

農民都知道,水稻畝產550公斤就算產量較高了。近日,威遠縣新場鎮老場村的百畝水稻全面豐收,平均畝產達到了630公斤,負責技術的蔣龍卻說:“這並不算好產量……”

產量高,村民誇

集中、科学种植:水稻亩产高,村民也增收

老場村分佈在新場河兩岸,村民年年種水稻。村主任張志勇說,以前村民自己種水稻,兢兢業業,一般畝產也就500~550公斤,稍不精細,畝產就會低於500公斤。

今年某生態農業園將流轉的這片稻田進行高產高效示範,由於一些客觀原因,播種時間比村民正常年景推遲了半個月,平均畝產竟然達到了630公斤。這是市、縣兩級農業部門請村民直接在田裡幫忙收割,當場過秤測定的。

村民邱財萬說:“要不是我們親眼所見,還真的不敢相信。當時機器插秧,東倒西歪的,哪像高產高效哦,沒想到畝產還真就比我們自己種的高了一兩百斤。”

該生態農業園相關負責人鍾志彬也用收穫的實際總產量證實了這一數據。

多措施,促高產

集中、科学种植:水稻亩产高,村民也增收

為什麼集體種比村民自己種產量高?

鍾志彬說,生態農業園順應農村、農業新形勢,在市、縣農業部門的重視下,將老場村這成片的百畝稻田流轉進行高產高效示範,全面實行集中、科學種植。選擇的是“內5優317”稻種,這種稻種不僅高產,而且抗倒抗病蟲;施肥不像農戶那麼隨意,而是根據田塊的土壤結構,肥沃的少施,瘦薄的稍多施,原則是重底肥,早追肥。總的用肥量比農戶用量少百分之十左右。讓水稻吃飽不過量;育秧採用的是專業秧盤,保證苗齊苗壯,適時移栽;農藥一律採用生物農藥,提高了效率,防止了藥害;從耕田、栽插到水稻收穫一律採用機械化,不僅比農戶自己種減少500~600元/畝的成本,重要的還在於播種的質量大為提高,排除了稀密不均、深淺不一、早遲不定等現象。所以,能獲得高產,且得到市、縣農業部門的肯定。

蔣龍說:“如果按照正常季節播種,這片稻田畝產量至少要提高50公斤左右。”

收入多,村民樂

據瞭解,老場村村民將土地流轉出去,可以獲得每畝820元的流轉費,比自己辛苦種植水稻收入高。

村民劉尚前介紹,由於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小孩,耕田、插秧、收割都需要請人,加上買種子、化肥和農藥,成本要上千元。他算了一筆賬,如果畝產550公斤,每公斤賣3元,收入1650元,除去1000元成本,只剩650元,比820元的流轉費少170元。而且,自己種植水稻要操不少心,更怕天干雨澇。

“把土地交給生態農業園集中、科學種植水稻是對的,他們有效益,我們也增加了收入。”劉尚前樂呵呵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