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行業低迷?一文帶你看清2018年區塊鏈大勢!

區塊鏈為什麼會這樣?區塊鏈的未來又會怎麼樣呢?

一、區塊鏈發展歷程

對於目前的區塊鏈發展現狀,我們首先稍微追溯下源頭:

大約是2008年10月份中本聰發白皮書,2009年1月3號的時候,程序落地,到現在也沒有改多少代碼,一直運行到現在。當時這件事非常小眾,只是密碼朋克們做的一件事情。他們想組成一個虛擬的網上社會,有很多烏托邦的想法。需要解決交易問題,中本聰想到了解決辦法。剛開始的時候,這件事情是默默無聞的,逐漸很多人加入進來,共同形成了一個文化。

2011年的時候有人開始做錢包了,有人開始發現了可以GPU挖礦,專業礦機也出來了。

到2013年,大家對比特幣比較熟了,大量的人參與進來,並有了一些炒作。也逐漸遇到一些挫折,首先是門頭溝交易平臺倒閉,大量比特幣拿不出來,大量的人跑到日本的金融部去示威遊行;還有絲綢之路偵破,這個階段整體是不溫不火的。

2015年有所好轉,期間也發生了礦難,很多人離開了,也出現了大量的山寨貨。

2016年很多研究機構,比如說美國的清算所、英國的金融城,巴克萊銀行、美林、摩根斯坦利等等,都發了報告介紹區塊鏈的技術和發展前景,認可區塊鏈技術應該用到產業中去。

區塊鏈行業低迷?一文帶你看清2018年區塊鏈大勢!


2016年也被人稱為區塊鏈元年,也是一個收復2015年那些壞情緒、醞釀新情緒的過程。當時一個經濟學人有篇封面雜誌文章就是說區塊鏈是信任的機器,又搞了一次活動,會上稱,未來到2030年,至少有10%的GDP會用Token來表示。更多的共識開始形成。

2017年的時候,ERC20協議火了,用以太坊發Token變得非常熱。很多人進入這個市場搞了大量的Token,各種各樣Token都出來了,很多甚至沒有白皮書。在這個階段中,更多的人瞭解了區塊鏈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導致區塊鏈現狀的四個原因

第一原因是,在2017年有大量的項目方進行融資,隨著很多項目融到越來越多的錢,比如EOS融到當時價值40億美金的ETH,Telegram融到當時價值17億美金的ETH,項目方有變現需求。而市場情況不好之後,引起恐慌更要變現,所以就先形成了項目方大量砸盤的踩踏。

第二原因就是,很多許諾的東西沒有兌現,市場非常失望。有些項目發個白皮書,搞個團隊,甚至團隊成員信息也不真實。真正做項目的人、懂區塊鏈的人非常非常少。舉個例子:區塊鏈程序員開到八十萬人民幣一年也難找。有些區塊鏈程序員,自以為懂得一些區塊鏈的東西,實際上他們懂那點東西,還不足以支撐他的百萬年薪。

有些項目開發能力是嚴重不足的,有的迫於壓力把代碼上傳到Github上面,大家看到代碼就比較失望;主網一上線,大量的bug也是比較失望。所以,大家發現好像許諾的東西很難落地,開發也比較困難。傳統互聯網隨隨便便一個APP都是有很多人使用,但現在並沒有看到一個區塊鏈DApp有超過幾十萬人、幾百萬人的用戶。而你許諾那麼多,說得那麼好。所以大家非常失望。不少團隊既感覺到開發難度非常大,又迫切希望變現,就很容易從核心部分就出現問題。

區塊鏈行業低迷?一文帶你看清2018年區塊鏈大勢!


然後就是正規部隊遲遲沒有進來,因為他們沒有看到一個重量級的真正落地的應用。我認為區塊鏈一些好的項目也有很多的技術。但是,他們都缺乏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高速的硬盤讀寫,造成大量的數據同步非常困難,同步的時間慢,這樣的性能不足以做任何一個應用,所以我認為儲存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有人問我IPFS,我覺得IPFS的儲存效率也不高,它主要是對文件進行一個整體的儲存,如果你要修改、讀寫是沒有的,要修改必須先刪除,再重新上傳一個,這樣的操作會對整個網絡形成堵塞,性能達不到。所以IPFS它還有分成很多很多片進行儲存,效率也不是非常高。

迅雷的區塊鏈硬件產品是是中心化的,屬於迅雷自己的生態;還有它的硬件沒有開源,誰都可以做這個硬件的時候,才是真正分佈式的。

最後一個是區塊鏈沒有做到無限可擴展,所謂無限可擴展就是越多人進來挖礦,應該是能力越強,現在越多人挖礦,反倒共識越難形成,人越來越多之後,首先選這個人就要慢一點,因為難度係數極高;要同步這麼多人,又容易出現分叉。所以同步的時間、同步的區塊大小都沒辦法無限可擴展。

區塊鏈3.0要實現的四個功能

未來的區塊鏈需要有非常好的讀寫功能,然後支持無限可擴展功能。

首先儲存方面,我現在也在做類似的項目,儲存是可以讀寫的,每個人貢獻自己的硬盤,硬盤之間相互校驗,你自己有沒有在線,有沒有存東西。第二個方面就是無限可擴張,就是分組功能。第三個就區塊鏈應該有一些功能子鏈,比如做儲存的子鏈、做跨鏈的子鏈、做路由子鏈,共享寬帶的子鏈等,由主鏈來做共識。另外就是分片功能。

主鏈或者子鏈上面很多礦工,把它分成很多很多組,每一組內部有一個子賬戶,很多交易就在內部來進行計算跟記賬。計算就是先計算智能合約,但不是全部人來參與計算,比如小組裡面可能只有一百個礦工參與。當需要把計算結果中最重要的一些分片的、跨組的數據同步的時候,才在全網同步,在全網達成共識。就好像在上海、中國、美國各開了一個銀行。我在中國這個銀行賬戶交易,不需要全世界所有的銀行賬戶同步。所以分片也要做到一個無限可擴展,但現在還沒有做到。

區塊鏈行業低迷?一文帶你看清2018年區塊鏈大勢!


我覺得第三代區塊鏈還沒有出現,如果說1.0的事情就是比特幣,2.0是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做很多金融的事情,區塊鏈3.0是做社會上的一些事情,我們現在手機上用的所有這些APP,未來會有分佈式的版本。

EOS可以看成是2.5版本,因為EOS的超級節點可以做儲存等很多事情,性能也比較高的。但是它是中心化的,21個節點,會出現很多問題。在3.0沒出現的情況下,要做一個通信軟件,像Telegram、還有Beechat、Status等等,他們怎麼來做通信?通信有大量的高速讀寫,每個會話裡面都會大量的對話,說話內容需要在很多機器上同步,所以需要有高速讀寫的功能,但現在這個技術還沒有出現。

未來如果以太坊能夠升級,PoS、還有分片做的非常好的話,以太坊有可能會成功,因為它有3500萬個賬戶在上面,非常活躍的賬戶也超過百萬,上面跑了有上千多個應用,所以,如果升級的話,它最有可能帶動起來。

所以我覺得,首先是ETH自己需要進步,我覺得它是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希望所在。另一個就是我剛才所說的,那些高速讀寫的功能、子鏈的功能、分片的功能、能夠無限可擴展功,如果能把它非常好的統一在一個鏈上面,然後還可以做到跨鏈,所有token可以打到這個鏈上面來做事情,這個鏈有可能會比ETH還重要。

同時,ETH也有非常大的一個歷史負擔——它的POW機器將近兩萬臺,如果馬上全部做POS,那這些硬件投入怎麼辦?還有這些程序升級都是比較緩慢的。所以我覺得可能會有一個更好的鏈,希望是我這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