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最全養生攻略都在這裡了,趕緊點擊收藏吧!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重陽節最全養生攻略都在這裡了,趕緊點擊收藏吧!

重陽節來源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


重陽節最全養生攻略都在這裡了,趕緊點擊收藏吧!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清代,明代的風俗依舊盛行。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曆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最全養生攻略都在這裡了,趕緊點擊收藏吧!


重陽節習俗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節最全養生攻略都在這裡了,趕緊點擊收藏吧!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最全養生攻略都在這裡了,趕緊點擊收藏吧!


各地過重陽節的風俗

除了以上較為普遍的習俗外,各地還有些獨特的過節形式。

重陽節在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裡九重陽,收呀麼收秋忙。穀子呀,糜子呀,上呀麼上了場”。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麵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宋代《玉燭寶典》雲:“九日食餌,飲菊花酒者,其時黍、秫並收,以因粘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

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裡的天后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1989年,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第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鍊身體,培養人們迴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重陽節最全養生攻略都在這裡了,趕緊點擊收藏吧!


重陽節養生

吃重陽糕,要有所顧忌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孝順的子女們總會在這一天給老人買上幾塊重陽糕。不過,由於越來越多的老年病纏上了我們的長輩,吃重陽糕也要有所顧忌。重陽糕作為一種點心,不宜空腹食用。重陽糕是一類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後,會促使胃酸分泌過多,引起泛酸,甚至燒心等情況出現,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誘使發病。在製作重陽糕的過程中,為了使糕香甜可口,通常會放入較多的糖甚至豬油,而常用的材料糯米,又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很多人就不適合吃重陽糕。

如果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重陽糕,也不是完全不能吃的。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可以選擇不含豬油的重陽糕;胃腸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自己製作一些經過發酵的重陽糕;胰腺炎患者可以選擇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陽糕;糖尿病患者可以製作一些不加糖的椒鹽品種的重陽糕等等。民間還使用紅棗、茱萸等作為重陽糕的點綴,藥食兩用的一些中藥材放入糕中,可以達到食療的效果。只要掌握好自己的飲食選擇,對重陽糕的品種進行“改良”,選擇或製作適合自己的品種,同樣可以增添過節的氣氛。

飲食清淡,預防秋燥

重陽節前後,秋燥明顯。由於“秋燥”的影響,秋季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對於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應對秋燥,可用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潤燥,比如用石斛煲湯。預防秋燥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少吃過於油膩、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糧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並適當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

防秋燥,除了多飲開水、淡茶、豆漿、牛奶等飲料外,還應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銀耳、百合、香蕉、橄欖、葡萄、梨、核桃、芝麻、紅棗等柔潤之品。


重陽節最全養生攻略都在這裡了,趕緊點擊收藏吧!


注意保暖,適時添衣

重陽節前後,一天中溫差變化很大,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朋友們要注意及時添衣保暖,增強體質,防止感冒發生。添衣與否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決定,只是不宜添得過多,以自身感覺不冷為準。常言道:“出門需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脫勤著”,因此應多備幾件秋裝,做到酌情增減,隨增隨減。

秋冬過渡時節,不僅出門在外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家也要隨時預防感冒著涼。如,可用冷水洗臉以加強人體的抗寒能力;勤曬被褥讓紫外線殺菌;多喝熱水促進新陳代謝;多吃禦寒食物以生熱。

早睡早起,適當午睡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也就是說,秋季養生應早臥早起。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如果秋季適當早起,便可減少或縮短血栓形成的機會,對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除了提高夜間睡眠質量外,還要有適當的午睡來補充。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統舒緩,並使人體緊張度降低。秋季仍然晝長夜短,人們往往晚睡早起,午睡不僅能讓大腦和全身各系統都好好休息,還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保持心理平衡,預防心肌梗塞。據調查,每天午睡半小時,可減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重陽節最全養生攻略都在這裡了,趕緊點擊收藏吧!


減少洗澡次數,少用鹼性沐浴露

秋天來了後,其洗澡的次數,可以減少了。相對來講,因為其氣溫沒有那麼高,而且流汗,也沒有那麼多了,所以,不必要洗那麼多次的澡。還有,在秋天的時候,如果你洗澡過多的放在,則也會因為其洗澡把身體表面上的一層油脂給清除掉,從而也會破壞你的皮膚的油水平衡的。

在秋天洗澡的時候,要記得,其在選擇沐浴液的話,也要選擇那些鹼性小的,如果你選擇的鹼性過大的話,則會讓你的皮膚的酸鹼平衡被破壞,從而也不利於你的皮膚的自我成長的過程,不家,其破壞後,也會在秋天的乾燥天氣下,出現皮膚感染的現象的。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選擇中性的沐浴液來洗。還有,秋天洗澡,也要記得,如果能有條件的話,則在洗澡後,可以在皮膚上塗一層較厚的護膚品。這樣,一是能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二也是把秋天裡的水分鎖進你的皮膚裡,不至於乾燥的那麼快。

熱水泡腳,勝似補藥

我國民間諺語也有“天天洗腳,勝過吃藥”之說。因為足浴能促進血液循環,腳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稱,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環不好,故古典醫學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特別是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足浴是極好的保健方法。

泡腳的水溫不能太高。許多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水溫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實並不然。泡腳的最佳水溫在50℃以下,要求熱而不燙,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泡腳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木質桶或搪瓷盆,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最好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泡腳後不能馬上睡覺。趁著雙腳發熱的時候揉揉腳底,及時穿好襪子保暖,待全身熱度緩緩降低後再入睡效果最好。

秋瓜壞肚,少吃“寒涼類”水果

秋天陽氣由升浮逐漸趨於沉降,生理功能趨於平靜,陽氣逐漸衰退,氣候逐漸轉涼。這個時節吃時令水果要注意,俗話說“秋瓜壞肚”,這個時候節氣涼爽,瓜果吃太多容易損胃陽。

最近氣溫逐漸轉涼,不少人的食慾會大增,水果的攝入也會增加。但是秋季不少水果都是比較寒涼的,食用的時候要多加註意,結合自己的體質來選用比較合適。比如寒涼類水果有柑橘、香蕉、梨、柿子、西瓜等。溫熱類水果有棗、桃、杏、龍眼、荔枝、葡萄、櫻桃、石榴、菠蘿等。甘平類水果有梅、李、山楂、蘋果等。體質虛弱、面色蒼白、體寒怕冷的人,應該選擇溫熱性的水果,但是要注意少攝入秋季寒涼的瓜果。


重陽節最全養生攻略都在這裡了,趕緊點擊收藏吧!


合理運動,調養肺氣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風肅殺,天氣漸涼,若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中醫上來說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但運動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收集幾個秋日運動保健注意要點,希望大家“動”得健康,“動”得安全。

秋日清晨氣溫低,不可穿著單衣去戶外活動。鍛鍊時不宜一下脫得太多,應待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鍛鍊後切忌穿汗溼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著涼。秋天是鍛鍊的好季節,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登高賞菊,預防悲秋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宜人,但日照逐漸減少、氣溫降低。深秋之時,草葉枯落,花木凋謝,常使一些老年人有淒涼、垂暮之感,導致情緒憂鬱、煩躁等,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句。我國古代民間有陰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賞景的習俗(即“老人節”)。這個時候,老年人若身體條件允許,去登山遠眺。定會心曠神怡,使一切憂鬱、傷感之事頓時消散。

故有人認為,登山是治療憂鬱症的良方。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平時適量的登高,不僅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心肺功能強了,不僅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還有美容的效果哦!自古文人多愛菊,待到菊花開放時,賞菊的人更加多。菊花氣味清新,多聞菊花之芳香,有醒神的功效。飲用菊泡出的茶水,不僅具有菊花特有的清香,且可去火、養肝明目。


重陽節最全養生攻略都在這裡了,趕緊點擊收藏吧!

重陽節養生要注意:平時要注意保持樂觀的情緒,平靜地看待季節轉化、氣候變化,多到室外活動,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休閒娛樂活動,多與人交流溝通,參加一些體育鍛煉,讓心情輕鬆愉快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