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變」大虹橋——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助推「上海虹橋」地標再開放

新華社上海10月18日電(記者陳愛平 許曉青 周蕊)展現中國擴大開放決心的盛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下月舉行。近日記者走訪進口博覽會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這座地上面積達127萬平方米的會展建築,集展覽、會議、活動、商業、辦公、酒店等多種業態為一體,規模在全球範圍首屈一指。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所在地,是代表上海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要地標之一——上海虹橋商務區。

2009年,上海宣佈將涉及閔行、長寧、嘉定、青浦四區面積86平方公里的區域整合成一個全新的商務區,設立虹橋商務區管理委員會。當時,這裡還只是市郊尚待開發的大片土地,如今已“蝶變”成上海西翼開放新地標。

追溯到更早,“上海虹橋”這個名字與中國改革開放息息相關。上世紀80年代,外商紛至沓來,飛機落地,知道的第一個地標便是上海虹橋機場。那時候,不少外商選擇投資上海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個開發區的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2010年以來,“虹橋”這個地標隨著高鐵的開通、高鐵站的啟用,再次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熱詞”。

“蝶变”大虹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助推“上海虹桥”地标再开放

連通虹橋商務區核心區與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空中步廊。(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在即,虹橋商務區近日宣佈,商務區範圍內300多項整治提升任務已全面完成,將展現不斷開放的全新城市形象。

目前,連接虹橋商務區核心區與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二層步廊東延伸工程正式竣工。作為首屆進口博覽會的重要配套項目之一,二層步廊跨越了鐵路、河流、高架。這意味著,中外客商從虹橋火車站或機場出發,可以直接一路步行至進口博覽會。

同時,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外圍的15條配套道路已全部具備通車條件,這裡的交通網絡將實現長三角地區“快進快出”。

立足“大虹橋”,輻射“長三角”,也正因為毗鄰江蘇省、浙江省的區位優勢,虹橋商務區將與長江三角洲的諸多城市一起,攜手承載進口博覽會的“溢出效應”。

位於虹橋商務區的“長三角電商中心”物業面積約8萬平方米,集聚了阿里巴巴、谷歌、京東、唯品會等全球知名電商企業,也是上海首批“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之一。

依託進口博覽會,虹橋商務區設立了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同時設立長三角區域城市展示中心,致力建設成為上海乃至長三角企業“買全球”和“賣全球”的“窗口”。目前,南京、杭州、寧波、無錫、蘇州、嘉興、蕪湖等12個城市已和商務區簽訂全面合作協議,即將入駐長三角區域城市展示中心,以虹橋為平臺,向全球客商展示當地的商務優勢。

目前,虹橋商務區內除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還有佔地約3.7平方公里的352棟樓宇,有346棟已結構封頂。核心區累計入駐企業已達2600家,其中跨國公司總部機構、區域總部、上市企業和知名企業百餘家。

“蝶变”大虹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助推“上海虹桥”地标再开放

虹橋商務區核心區與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連接道路上裝飾著鮮花。(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籌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擴大進口的主動作為,是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

已有門店入住虹橋商務區龍湖虹橋天街的星巴克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選址在此的門店,不僅可以觸達進口博覽會,更可以觸達全球客商的網絡。

虹橋商務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閔師林說,虹橋商務區不僅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經濟帶、服務全國,更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產城融合的商務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