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臨港區:文化惠民潤民心

“最美紅色山寨,厲家寨……”近日,臨沂臨港區文龍河社區景華園廣場人頭攢動,臨沂臨港區第二屆“暢享文化,快樂生活”,群眾文化藝術節展演活動在這裡舉行了第一場演出。韻味十足的唱腔、鮮活生動的表演,讓觀眾領略了文化的魅力,引得很多六七十年代的老歌迷情不自禁地跟著節奏打起了節拍,低聲吟唱,掌聲、笑聲、歡呼聲響成一片。

臨沂臨港區:文化惠民潤民心

“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這麼精彩的演出,真是太好了。”67歲的孫立成老人欣賞著臺上的精彩演出,一個勁兒地鼓掌叫好。

從新穎的文化產品到高雅的文藝演出,再到優質的文化惠民服務,一場有滋有味的文化盛宴已經送到老百姓家門口,來到每個人的身邊。第二屆臨港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週期是9月到10月,通過構建“五大板塊支撐、線上線下聯動”的文化活動體系,實現全民共同參與,共享文化盛宴。

今年以來,臨沂臨港區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迅速推進,文化民生工程全面開花。去農家書屋免費借閱圖書,到村口看最新大片,在農民文化大舞臺上自編自演……廣大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加豐富多彩。

在團林鎮陳家黃所村圖書借閱室,一排排圖書擺放整齊、門類齊全,報刊架上最新一期的報刊一應俱全。閱讀室裡幾位老人津津有味地品味書香。63歲的陳雷老人手捧著《農業百科》和《種植栽培大全》向身邊的莊鄰說道:“咱不能滿足於現在衣食無憂,更要想辦法致富,這書裡可都是致富的門道!”

自從有了農家書屋後,放了假的學生、農閒時的老百姓、閒暇中的家庭婦女等都成了這裡的常客。農家書屋不僅豐富了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還優化了鄉風民風,改善了鄉村人文環境,深受群眾好評。“忙裡偷閒到這裡讀書、看報,既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還能學到發家致富的實用技術。”說起農家書屋的好處,陳家黃所村村民滿口稱讚。

臨沂臨港區:文化惠民潤民心

臨沂臨港區:文化惠民潤民心

場地有了,設施全了,各類群眾文化活動也漸漸豐富起來,多姿多彩的文體活動成為安居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大亮點。屬於臨港人自己的“星光大道”——“百姓大舞臺”成為老百姓充分展示才藝的群眾舞臺。節慶文化活動、歌詠比賽、讀書活動、書畫攝影等文化活動遍地開花,全區文藝匯演、群眾文藝比賽、特色文藝團隊展演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深受群眾喜愛。今年以來,全區共完成公益性文化下鄉演出94場次,在全區開展送春聯、送書畫下鄉活動十餘場次,舉辦“送戲下鄉”文藝演出百餘場,農村免費放映電影520餘場,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

文化惠民,營造出直抵百姓內心的幸福感。近年來,臨沂臨港區在落實“文化臨港惠民工程”活動中,把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樂民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不斷改善城鄉文化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惠民網絡覆蓋城鄉,文藝精品力作不斷湧現,全區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極大地滿足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

每當夜幕降臨,漫步在臨港各處,你會發現,廣場、公園處處人頭攢動,廣場舞曲飛揚,由群眾自發組織的舞蹈隊、業餘文藝團隊爭相演出,群眾自發地參與其中。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讓臨港的老百姓漸漸脫離了單調、枯燥的生活方式。大家更願意走出家門,從看節目到演節目,慢慢地從觀眾變成了“演員”。

臨沂臨港區:文化惠民潤民心

“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如何提升群眾的精神文明,凝聚民心?我們想了很多,動了不少腦筋也做出了不少努力。”臨沂臨港區宣傳辦文化科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臨沂臨港區大力發展群眾文化事業,希望從文化建設入手,提高社區群眾的凝聚力。

舞蹈隊、文藝班團隊重新建起來了,鑼鼓、樂器等爭取來了,一些村民自發地把塵封多年的二胡、板胡拿了出來,文化展演逐漸成了經常性活動,在文化活動的強大號召力下,人心自然而然地就凝聚在一起了。

如今的臨沂臨港區,一處處文化場所,讓藝術融進百姓生活;一間間農家書屋,讓書香瀰漫在百姓心頭;一場場百姓文藝演出,點燃了臨港大地的文化熱情。濃厚的文化氣息,不僅孕育了臨沂臨港區百姓淳樸的民風,更滋潤了百姓心田。(閆從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