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旅遊 樂山文旅融合再添故事

10月12日,一場熱鬧的“水上婚禮”在杭州市三都鎮三江口村的江面上演,婚禮的主要環節全在船上舉行,展現了“九姓漁民”的傳統風俗。這是杭州市文化部門舉辦的一場鄉村振興戰略中非遺保護的成果展演,除了“九姓漁民”婚俗外,蝦燈、龍舞、提線木偶等成果也精彩亮相,它們都是當地的代表性非遺項目。

今年以來,擁有17個非遺旅遊景區(民俗文化旅遊村)、20個非遺宣傳展示基地、38個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16個傳統節日保護地、9個非遺生態保護區和10個非遺教學傳承基地的杭州,在非遺+旅遊的產業發展過程中,可謂動作頻頻,成果不斷。

非遺+旅遊,作為文旅融合過程中綻放出的一朵小花,近年來受到很多地方政府和旅遊景區的鐘愛。以非遺為主打,越來越多的旅遊展演、燈光秀、實景演出,將地方性的民俗文化鐫刻進旅遊活動中,不僅受到遊客的喜愛,也為地方文旅擦亮招牌貢獻出大招。曾經在旅遊景區風靡一時的實景劇,以“印象記”的形式在全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在看似單一的“印象記”的背後,其實蘊含著不同地方民俗文化的精粹。在樂山,由沐川自編自導自演的大型原生態山水實景劇《烏蒙沐歌》,歷經多次改版,力求展現一個原汁原味的“沐川印象”。《烏蒙沐歌》依託了沐川的自然山水,融合生態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展現竹鄉的生態魅力、歷史遺韻、民俗風情,可以說是沐川非遺的集大成之作。

時下,儘管實景演出為主題的“印象記”正在漸漸退熱,但非遺+旅遊依然在釋放出巨大號召力。非遺與文創產品的連體,非遺走進博物館、非遺亮相廟會……以旅遊為展臺,非遺借勢發力,演繹出文旅融合新的故事。

(樂山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