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工作19年,年齡38歲,仍然是初級職稱的河南省內鄉縣內鄉五小教師張景娟,以“金小貝”的名義在網絡上發表了一篇《教學十九年,我終於辭職了》的文章,離開了工作19年教師崗位辭職了。她的經歷在教師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鳴,在一篇討論“金小貝”辭職現象的文章後面,各種評論深深地刺痛著讀者的心。有許多教師有著和“金小貝”同樣的經歷,工作了二、三十年還再為一箇中級職稱糾結著。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這一些教師都已經工作了20年以下了,學歷有專科也有本科,卻仍然和中級職稱無緣​,這些教師從資歷上和學歷上甚至都“金小貝”更加有優勢,可是也只能是望洋興嘆。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這上面的教師都是30年以上的教齡了,卻還是初級職稱,其實不管有什麼客觀原因,都是讓心裡感覺到不平衡,我們的中小學教師的職稱,說到底並沒有多大的學術含量,量多地體現的是其工資待遇。如果一個人在教師崗位上工作30年,卻連一箇中級職稱的​待遇都享受不到,就不能不說這種制度存在著很大的弊端了。現實上,職稱評審嚴重挫傷了教師的自尊心,提起職稱評審就是教師的心酸淚,這種說法並不誇張。即便是那些僥倖評上了職稱的教師,也是付出了沉重的身心的代價的。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到處都有“金小貝”,說起職稱都是淚,怎樣拯救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這兩位教師的留言很有代表性,他們在教學工作一線辛勤地工作著,雖然沒有評上職稱,也心有不甘,但是也只是在默默地承受著這種結果,仍然堅持在教學一線。我們真地不能用沒有本事來評價他們。一箇中小學教師,兢兢業業地教書,能把孩子培養好,難道還需要他們有什麼其他的本事嗎?憑著他們任勞任怨的工作,還不值一個幾千塊錢的中級職稱嗎?

我們的職稱評審辦法極需要改革,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要規定這麼死的崗位數,難道教師的水平達到了,而且承擔著同樣的工作,就因為沒有崗位就要付出同樣的勞動卻拿著低得多的報酬嗎,這也是不符合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的。在中小學教師的評聘中必須加大教齡因素的比重,對於達到一定教學年限的教師應該優先考慮他們的職稱問題,這不僅是對老教師工作的承認,也是對青年教師的激勵,讓他們看到前途和希望,這是有教師隊伍的長期穩定發展的。

關注教育新聞熱點、分享個人觀點,拙木侃教育,歡迎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