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原教授專訪:如何強化高血壓管理?把握好三個方面

9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徵求意見稿)》發佈,新版指南強化了藥物治療,在高血壓治療策略和用藥方案等方面進行了更新。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陳魯原教授參與了指南撰寫和討論。在第二十九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GW-ICC)上,醫脈通就強化高血壓管理、聯合治療以及β受體阻滯劑應用等問題對陳魯原教授進行了專訪。陳教授結合歐美指南,對新版中國高血壓指南進行了解讀。

陳魯原教授專訪:如何強化高血壓管理?把握好三個方面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陳魯原教授

醫脈通:陳教授,您好!《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徵求意見稿)》已經發布,新版指南雖然堅持了140/90 mmHg的診斷標準,但強化了藥物治療。這是為什麼?新指南中,強化高血壓管理體現在哪些方面?

陳魯原教授:新版中國高血壓指南仍然採用了上一版本中的高血壓定義和1級、2級、3級高血壓的分類標準,但這並不意味著採取保守的姿態來處理高血壓。相反,我們可以看到,指南在很多方面強化了降壓治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風險評估中,增加了130-139/85-89 mmHg這一分層,這在以前是沒有的。也就是說,血壓沒有高於140/90 mmHg,也可能是高危,例如有糖尿病或者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也是需要啟動降壓治療的。

第二,在高血壓治療原則方面,明確地提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採取強化降壓治療策略以獲得更大的收益。為此,也做了一些血壓目標值的修改,包括:(1)一般高血壓患者,首先降血壓降至140/90 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則進一步降低到130/80 mmHg以下,部分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血壓也可以降至130/80 mmHg以下,例如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或心衰的患者;(2)能夠耐受的冠心病或腦血管疾病患者,也可以進一步降至130/80 mmHg以下;(3)65~79歲的老年人,第一步將血壓降至150/90 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進一步降至140/90 mmHg以下;(4)中危的2級高血壓(SBP 160-179 mmHg和/或DBP 100-109 mmHg),既往推薦先觀察1個月再啟動降壓治療,而新版指南建議無需觀察1個月,可以立即啟動降壓治療。

第三,新版指南還積極地推薦聯合用藥,包括部分血壓大於140/90 mmHg患者的起始聯合用藥。


醫脈通:新版指南建議起始治療即可聯合應用兩種降壓藥物,具體的聯合治療方案都有哪些呢?應該如何選擇?

陳魯原教授:新版指南與上一版相比,在聯合降壓方案方面沒有大的改變。這一點與歐美指南不一樣。大家知道,2017年美國高血壓指南、2018年歐洲高血壓指南明確地提出,聯合用藥方案以RAAS抑制劑(A)為基礎、可以聯合鈣拮抗劑(C)或利尿劑(D);而中國的指南沒有這麼鮮明地突出A+D或者A+C。

臨床上可供選擇的聯合用藥方案很多,但我們把A+D和A+C排在前面,此外還可以考慮C+D。在中國,有兩個研究結果證明C+D的方案適合中國一般高血壓患者。一個是王文教授牽頭的國家十一五攻關課題CHIEF研究,這項研究以鈣拮抗劑為基礎,分成兩組,一組聯合ARB,另一組聯合複方利尿劑,經過3.5年以上的隨訪,證明兩組在降壓效果、不良事件發生率均相似,CCB+利尿劑組不良反應並沒有明顯增加。第二個是早些年開展的FEVER研究,以利尿劑為基礎,必要時加用鈣拮抗劑,證明CCB+利尿劑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

另外可以考慮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這一聯合也是值得推薦的。

總之,與歐美指南不同,中國指南沒有過多地突出A+D和A+C,但是把它們擺到前面,同時也強調了其他的聯合方案,甚至不排除使用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大家知道這樣的組合對代謝有不良影響,但對於某些患者也是可以試用的。


醫脈通:歐洲新發布的高血壓指南建議,聯合治療時首選ACEI/ARB與鈣拮抗劑或利尿劑的聯合,這是否意味著β受體阻滯劑的地位下降了呢?

陳魯原教授:歐洲高血壓指南依然保留了β受體阻滯劑在一線(first line)降壓治療的地位,但在具體的降壓藥物治療策略中,它的地位是下降的。歐洲指南指出,起始治療首選RAAS抑制劑,聯合鈣拮抗劑或者利尿劑,並沒有提到β受體阻滯劑;當A+D或者A+C不能控制血壓的時候,主張給予A+C+D三藥聯合,在這個三藥聯合方案中依然沒有看到β受體阻滯劑。因此,實際上β受體阻滯劑的地位下降了。

為什麼β受體阻滯劑的地位下降了?

首先,仍然保留了β受體阻滯劑一線降壓治療的地位,是因為與其他降壓藥物比較,在主要臨床終點事件發生方面無明顯差異,只是在腦卒中方面,不如其他降壓藥物。

第二,β受體阻滯劑的一些靶器官保護作用與其他降壓藥物是有差別的。例如,對左室肥厚的減輕不如RAAS抑制劑,在改善血管彈性、抗動脈硬化程度方面不如鈣拮抗劑,在預防腦卒中方面可能不如利尿劑和鈣拮抗劑。所以,其使用受到了制約。除此之外,高血壓合併肥胖的患者使用β受體阻滯劑可能會增加體重;有代謝綜合徵的人使用該藥時應該密切觀察並且要謹慎,因為它對糖脂代謝是不利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無明顯的腎功能損害,β受體阻滯劑不是首選。

還有一點,歐洲指南沒有談到,美國高血壓指南談到了,β受體阻滯劑減慢心率時,當心髒收縮時主動脈前向波和折返波重疊,發生在收縮期,提高了主動脈的收縮壓。在臨床中我們可以看到,同樣是降低了肱動脈血壓,但在降低收縮壓方面,β受體阻滯劑不如鈣拮抗劑,與RAAS抑制劑也有差距。因此,β受體阻滯劑不適合用於老年患者,因為老年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常見。

儘管如此,我依然認為β受體阻滯劑是個好藥,在中國高血壓指南中依然是一線降壓治療藥物。

β受體阻滯劑的地位在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有醫生認為,β受體阻滯劑的這些缺點主要是阿替洛爾帶來的,不能推及其他的β受體阻滯劑。但這麼多年來,卻沒有β受體阻滯劑與其他降壓藥物對照的大規模、以臨床終點事件為結局的隨機臨床研究,包括美託洛爾、比索洛爾。在循證醫學的時代,缺乏這樣的研究,其地位就要下降。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要個體化,β受體阻滯劑適用於高動力狀態、高代謝、交感興奮為主的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在聯合用藥中,也有它的一席之地,不過能與之聯合的藥物不多,鈣拮抗劑是最好的聯合,其次可以與利尿劑聯合,但應注意糖脂代謝紊亂的問題。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