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與治理同步 築牢生態屏障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鄂爾多斯市曾經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雙重危害的地區,位於其境內北部的庫布其沙漠總面積約1.8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七大沙漠,曾經每年向黃河輸入大量泥沙。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經過多年的治理,鄂爾多斯的生態狀況實現了從嚴重惡化到整體遏制、局部大為好轉的歷史性轉變,全市森林覆蓋率從70年代末不足3%,提升到2016年底的26.7%,植被覆蓋率超過80%。這些驚人的轉變使得我國荒漠化防治成功經驗和治理模式受到世人讚歎!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建設現代化國家,應探索出一條環境保護新路線,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建立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同時加強督查確保落實,切實把保護生態環境當作改革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任務。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保護與治理同等重要,在庫布其這片沙漠地帶我們很好的驗證了這一切。

  說起保護,我們常規的認識還停留在不破壞就是保護的層面,其實不然,我們不僅僅要保護原有的生態環境,還需要加大力度保護快滅絕的植物。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認為,加強對我國生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意義重大,任務緊迫。而在庫布其沙漠就有一座種質資源庫,在資源庫裡能夠看到比黃金還要珍貴的植物種子四合木、半日花等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庫的重要意義在短期內是無法體現的,這種建設和研究是一種利在長久、造福後代的工程。我們要利用好這裡的所有植物,讓它能夠發揮更大的效益。

 說起治理,我們現在有很多成功經驗,那麼這些經驗歸納起來,就是要堅持和發揚四種精神:一是擔當精神。阻擊荒漠化,形勢嚴峻,時間緊迫,沒有便車可搭,需要聯手行動,共同挺膺入局,不做看客;二是協同精神。在荒漠化挑戰面前,世界上不存在可以獨安一隅的孤島,各締約方應當信息共享,優勢互補,從不同方向聚焦同一目標共同發力,步步推進,久久為功;三是務實精神。全球生態惡化的嚴峻性、緊迫性決定了荒漠化防治必須真刀真槍,動真的,來實的,不能空喊口號;四是創新精神。各個國家、地區自然稟賦不同、生態條件不同、生產生活方式不同,在荒漠化治理上自然也應因地制宜,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相互借鑑,共享治理成果、共建美好家園。

 無論是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範例還是庫布其治沙模式,都在啟示我們,面對大自然,人類必須心懷誠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躬耕不息、接力不止,才能創造出從茫茫荒原到鬱郁林海、從風沙漫卷到天藍地綠的生態變遷和綠色傳奇。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讓我們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保護與治理同步 築牢生態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