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潮汕男人的標配,氣場不比杜拜王子差

這是迪拜王子

有了潮汕男人的標配,氣場不比迪拜王子差

很多上了年紀的潮汕人,一看到他就非常有親切感。

不是因為王子他長得帥,而是因為他頭上的那條浴布。

有了潮汕男人的標配,氣場不比迪拜王子差

沒錯,就是它

有了潮汕男人的標配,氣場不比迪拜王子差

這不是普通的一條浴巾,它是一塊非常神奇的布。

潮汕人管它叫“水布”,廣州人管它叫“潮州布”。

它並沒有被時代淘汰了,在潮汕地區鄉下的某條村道上,仍然能見到了它的蹤影。

有了潮汕男人的標配,氣場不比迪拜王子差
有了潮汕男人的標配,氣場不比迪拜王子差

為什麼說它神奇?為什麼它被稱為“潮州布”?

水布,是一塊長近兩米寬約半米多的花格布,以紅白相間較為常見,用紗線織成,比可作衣服的棉布稀薄,吸溼後易於擰乾且柔軟,價格低廉。

價格雖是低廉,它卻是潮汕傳統三寶之一。

一為盡人皆知的工夫茶,二是柔婉麗囀的潮州戲,三便是這塊鮮為人知的水布。

關於水布的來源有兩個傳說:

一種傳說水布由古代潮汕婦女用於裝飾的絲巾及皂布演化而來;

另一種傳說水布是由東南亞華僑早年帶進來的紗籠演化而成。

有了潮汕男人的標配,氣場不比迪拜王子差
有了潮汕男人的標配,氣場不比迪拜王子差

從水布流行的年代看,第二種傳說更令人信服。

想當年,從不穿裙子的潮汕男人從東南亞華僑手中接過這塊近兩米長的長方形花格布時,估計由於缺乏專業人士的指導,一時不知道該如何用它。於是,精明能幹聰明伶俐的潮汕人發揮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它成了神一樣的一塊布。

夏天,它可用來當浴巾,可用來擦汗,下河游泳下田幹活在空曠地方更換衣服可用來當遮羞布。也可以蓋身上防曬,把布弄溼蓋竹笠上降溫,圍頭上防止汗水流入眼睛。

冬天,它可以當圍巾,也可以扎身上保暖。

挑東西時它可以當繩子固定擔子。

它還可以是個袋子,用它從家裡包著一兩斤大米到城裡換粿條吃,再從集市包幾個潮州小食或到果園包幾個水果回家給老婆小孩吃。

累了,想躺地上休息一下,它一展開就是絕佳的布席。

到泥土地幹活,它也是放衣服雜物的好墊子。

捲成一條,在勞動時可以束腰使力。

就是受傷了,它都可以包紮傷口。

有了潮汕男人的標配,氣場不比迪拜王子差

在水布實現本土化生產之後,它成為了每個潮汕男人的必備神器,人手一條,外出幹活,居家旅遊都會在臂膀上搭著它,在腰裡纏著它。

當然,上省城的潮汕人身上也會帶著它。省城人看到帶著這布的人就都會知道他就是潮汕人,因為他的身上纏著“潮州布”。

帶著水布的潮汕男人,氣場不比駕豪車戴著水布的迪拜王子差。

有了潮汕男人的標配,氣場不比迪拜王子差

關於“水布”,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1960年代初至1970年代末,印度支那的毛主義共產黨游擊隊是:赤柬(紅色高棉)、越共(南越)、寮國戰鬥部隊(老撾)。其游擊隊員脖子上都繫有一條標誌性的紅白或黑白相間的格子圍巾,約長兩米寬一米。此物用處極大,行軍時既可擦汗洗澡遮陽,夜裡還可鋪在地上睡覺。

有了潮汕男人的標配,氣場不比迪拜王子差

然而其就是潮汕地區的“水布”!為了支援印支的反美革命,潮汕免費為赤柬越共寮戰生產提供軍備——水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