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能決定很多東西,但不能決定你這一生的高度。
前段時間,電影《無雙》稱霸國慶檔期票房冠軍。
結尾處,周潤發再現小馬哥用鈔票點菸的鏡頭,瀟灑霸氣。
比電影更瀟灑霸氣的,是這幾天周潤發在接受雜誌採訪時宣佈,裸捐自己全部身家。
56億,全捐了,裸捐。
發哥灑脫地說:“這些錢財,我只是暫時保管,帶不走的。“
對慈善,發哥大手一揮。在現實生活中,發哥卻是出了名的“摳門”。
雜誌透露,周潤發曾經一個月生活只花800港元。
不少網友稱讚:“這才是真正的男神”,“佩服,偶像中的偶像”。
但有人評論:800元在香港用一個月,怎麼活?賺了這麼多錢又不懂享受,真傻。
是的,發哥就是這麼“傻”。
曾經有個關於發哥的段子流傳:在香港,你想偶遇明星,可以去中環和機場。但想偶遇周潤發,就去地鐵、公交車和菜市場吧。
一雙15塊錢的拖鞋,發哥一穿就是好多年。
2014年蘋果已經更新到第6代,發哥還用著老古董諾基亞。
平時出門從不見豪車保鏢,沒有排場,和普通人一樣擠公交和地鐵。
60歲大壽,沒有大排筵席,只在一家不起眼的小餐館裡擺上一個小蛋糕。
在榮耀和物質面前,發哥活得比誰都通透。
黃霑說周潤發:“他已看破財富。”
周潤發說:“人生中真正難的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如果保持住一顆安寧的心,過平凡而快樂的生活。”
沒有戲的時候,發哥喜歡拿著相機到處拍照:“我一直在鏡頭前,希望能身處其後,通過鏡頭看外面的世界。“
發哥的照片,大多是自然和生活瑣事。他不僅享受拍照的畫面,更享受拍照中尋找美、發現美的過程。
真正的富足,不是賺得多,而是對物質的需求少。
因為看清了物質快樂的有限,最少的物質就能使人滿足;因為渴望無限的精神快樂,再多的物質也不能使人滿足。
正如有句話所說: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01
忙著炫富:精力都給了物質,就無法照看內心
有的人有錢用來裸捐,而有的人有錢,用來炫富。炫富的姿勢千千萬,最近國外流行起一種撲街炫富風,畫風奇特,又讓大家漲了見識。
這場名為“fallingstarchallenge”的摔跤之星挑戰,來自各地的辣妹發出來的照片,不再是美美的自拍,而是一個踉蹌,撲到在地上。
咦?這是鬧哪樣?乍一看看不出門道,再仔細瞧瞧,她們絞盡腦汁拍自己躺在地上,其實就是在假裝撲街,摔出身上值錢的東西。
這些身材姣好的辣妹,要從哪裡摔下來的呢?有的是從家裡的豪宅樓梯,有的是從蘭博基尼小牛、粉色保時捷718這些豪車。還有更霸氣的背景——私人飛機或私人遊艇。
而摔跤後“不小心”弄得散落一地的,標配得是名牌。要麼是各種的愛馬仕迪奧包包,或者是價格不菲的化妝品,最直接的,莫過於大把大把的鈔票。
有錢人的生活充滿了煩惱,其中一項,就是怎麼優雅地炫富。
王朔有句話說得不大好聽,但又挺有道理:“什麼是成功?不就是掙點錢,被傻逼們知道嗎?”
別人如果看不到我的風光和體面,我哪有會有強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呀。
所以,這富,必須得炫。我有錢,生活就要充斥著豪宅奢侈品高定,名與利,奢與華,還得想盡辦法要讓你看見。
美學家蔣勳有個朋友,買了價值上億元新臺幣的豪宅,找了日本著名的設計師來裝潢。
有一次蔣勳去朋友家,朋友一個勁地在那炫耀:
“你看,那個是明式傢俱。”“這一張,是意大利最貴的床。”
蔣勳覺得,朋友的房子像是一個展廳。他對這個家沒有意見,對自己的生活沒有看法,只想告訴別人,他買的是從意大利進口的最貴的床。
可家的本來意義不是展廳啊。
形式大於實用的堆砌,正如亦舒說過一句話:“美則美矣,毫無靈魂。”
這的確很像時下中國一些有錢人的狀態。他們努力經營出一種上流感,衣香鬢影、流光溢彩、紙醉金迷,物質特別豐富,人卻特別無趣。
可以想象,一個人如果把許多精力給了物質,就沒什麼閒心來照看自己的精神和內心了。
02
有錢無人知:暴富後,還幹著以前的活
微博上曾經有一個故事傳得非常火。
上海張江有家創業公司資金鍊斷裂,眼看就要關門了,結果公司裡一個清潔工阿姨,拿出600萬,給公司完成了融資。
這位阿姨是上海本地人,手裡有8套房子。她不會打麻將,不會享受,只會掃地。為什麼要拿錢來拯救公司?她說,喜歡公司的氛圍,希望大家都不要走。
這雖然是個值得一笑的段子,但在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這麼些有錢人,特別不像有錢人。
在廣州石牌,有一家賣鴨肉飯的店,一份飯,有鴨肉+無限續鴨油飯+青菜+鴨湯,只賣12塊錢,大份又划算。
有人一邊贊鴨肉飯好吃,一邊同情地問老闆:“為什麼能賣這麼便宜,掙的很少吧?”
穿著樸素的老闆回答:“掙得少,但是我生活得很開心。”
對方一臉不相信,老闆話鋒一轉:“不怕告訴你們,我有十棟房出租”。是“十棟房”哦,不是“十套房”哦,每棟7層樓。還買了寶馬,都是用來裝貨的。
事後有人算了一下,在廣州城中村有十棟房收租,月收入大概是28萬,身價至少一億,妥妥的隱形富豪。
錢是下輩子都不用愁了,但老闆還是喜歡賣鴨肉飯,“不想幹別的,這樣的生活還比較開心。”
人家吃得好,覺得好吃,我心裡高興,這是生活的一種方式。”
今年6月,佛山馬村賣地領分紅,一位大媽分到300萬。別的村民都去買房買車、旅遊逍遙快活去了,大媽依然天天蹲在街邊,繼續賣菜。
大媽笑嘻嘻說:“自己從小種菜賣菜,做了富翁也不放棄這個。”
粵語有句俗語,叫“禾杆冚珍珠,有錢無人知”。
這些低調的有錢人,他們不是節儉,而是懂得生活的智慧。
生活是過給自己看的,不需要花裡胡哨的東西。暴富之後,幹著以前的活,該賣菜的賣菜,該做飯的做飯。平淡從容,雲淡風輕。
面子不重要,裡子才是頭等大事。
作家周國平說:一個人在鉅富之後仍樂於過簡樸生活,正證明了靈魂的高貴,能夠從精神生活中獲得更大的快樂。
真正活得精彩的人,對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有足夠的認知,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因而能夠從容地走在這條路上,也從容地享受途中的收穫。
03
錢多錢少:都能在自己的維度裡,找到幸福
蘇州有一對夫妻,楊曦和佳月。有一次他們到臺灣旅遊,看到一本叫《小日子》的雜誌,封面寫著“開一間小店,大步實現生活想法”。
簡單的一句話,觸動了他們的心。旅行回來後,他們放棄了原本奔波忙碌的工作,放棄了某互聯網巨頭價值幾千萬的股份,在蘇州開了一家民宿,過小日子的簡樸生活。
因為資金有限,他們只好選了一棟小破樓作為民宿地址。小樓房破得連設計師都不願改造。於是兩夫妻親自操刀。
煥然一新的民宿以白色為基調,綠樹掩映,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疏落花格窗,融入了蘇州慢的節奏裡。
佳月說,自己有點“矯情”,自認沒有駕馭財富的能力,“橫財”對她來說很可能意味著“橫禍”,所以他們才選擇這樣的生活。
她認為,不管錢多錢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維度中,尋找著令自己安心的方式。
麥肯錫合夥人李一諾女士,在演講中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
她很小的時候,家裡窮,住在一個40來平米的小房間,很窄,很破,很髒,很亂。
但母親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買了沙發,買了桌布,縫製了地毯鋪在地上,重新刷了牆壁,讓父親做了一個合適的茶几,親手設計了房間格局。
40平米的房子,變成兩個小臥室和一個客廳的小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每一次回家,我都感覺到無比溫馨、溫暖。他們告訴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對生活的審美與熱情。”
林清玄先生說:“工匠把一把椅子做到無懈可擊,是生活品質。農夫把稻田種出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質。窮人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質。可見生活品質並不是某一階層的專利。”
富足也好,簡樸也罷,都要將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04
錢能決定很多,但不能決定生活的質感
朱德庸曾說:“有一種人,他穿時尚的衣服是為了讓別人看,他開的車也是為了讓別人看,他裝修房子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給別人看自己。”
不斷炫耀物質、追逐財富,並不一定意味著富有,而很有可能是另一種形式的飢餓罷了。
我們對物質的慾望是社會刺激出來的,並不是生命本身帶來的。
與其說我們缺錢,不如說我們缺乏一種“富足感”,所以經常感到焦慮。因為我們只關心“擁有”,而忽略了“存在”。
畢竟在這個時代,最稀缺的不是金錢,恰恰是不被金錢束縛的心態。
閱讀更多 國館 的文章